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4
转发:0
评论:0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摘要]近世徽州社会演戏活动十分兴盛,戏剧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诸多方
[摘 要]近世徽州社会演戏活动十分兴盛,戏剧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徽州戏剧活动的分析,认为它具有祭祀、宣传、教化、娱乐、联谊等功能,其富含社会意义,对徽州民众的经济与精神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近世 徽州 戏剧活动 社会功能
     
  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祭祀功能、宣传教化功能、社交联谊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等。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研究近世徽州的戏剧活动的论著尚未发现,笔者不揣浅陋,对此试作探讨,以求方家雅正。
  
  一、祭祀功能
  
  祭祀功能为徽州传统演戏活动的最大功能,徽州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宗族社会,宗法制度极严,各地呈现出“社则有屋,宗则有祠”[1]的格局,赵吉士就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抖;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2]徽州宗族每年在固定时日去宗祠祭祀祖先,在祭祀祖先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演戏即祭祀演戏,而在祠堂里演戏则带有浓厚的娱祖的祭祀性质。此外由于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自然条件恶劣,与世隔绝,民间信仰便成为抚慰民众心灵的最大力量。因此,徽州岁时节令祭祀祖先和各类神灵的活动频繁热烈,民间戏剧活动为祭祖酬神演剧,举凡神诞、寺庙庆典、建醮、重要节令、民间社团与祭祀公业之祭祀、民众还愿、婚丧喜庆等,即以戏剧活动作为祭祀、驱除邪煞、酬神与婚丧喜庆之仪式,戏剧演出成为徽州民间信仰的必然活动。通过演戏活动祭祖或者酬神来企图实现丁口平安、庄稼丰收、驱凶纳吉等等功利性愿望。如歙县江村每年六月,“广设旗幡伞盖,至潜口迎观音大士神,演剧设醮,以保禾稼。”每年十月间,“各祠设坛净醮,禳解火灾。或者演剧,以示驱攘。”[3]民国二十一年祁门环砂程氏宗族演目连戏祭祀环砂福主郑国公三闾大夫,在《合族告许目连善愿祭文》中就明确说出了这次演戏祭祀的愿望:“惟尊神(环砂福主郑国公三闾大夫)本仁爱为怀,度慈航于风波浪里,弟子等善功是念,施财力于冥府孤魂。兹经合族磋商公同议决,许目连而贩济,保人口以平安,按男女而酸资,人人鼓掌;照田租而派费,个个赞成。于是特发善良,欣欣然齐来谨 奉,立成功德,肃肃焉同诣陈明,告许即在壬申,开演待乎癸酉,皮涓吉日,建斋事于祠堂,敬呈良辰,迎圣驾临祖庙,以斋以戒,致敬致诚,弟子等伏冀神功,全叨福庇,阴中护佑,暗里扶持,挽回村运之兴隆,将见人丁蕃衍, 家家清泰,户户安康。今备三牲巨酸、锭撰钱财,敬叩尊神,希为鉴纳,但愿自今以后,祈保合族男女老幼人等,运限亨通,吉星顺度,男增百福,女纳千祥,一切元亨利贞,万事福缘善庆,则感鸿恩于靡既失。尚享”[4]祭祀演戏既实现了酬神的功利目的,又起到了娱乐民众效果。
  
  二、宣传功能
  
  近世徽州的戏剧活动具有很强的宣传功能。在古代有限的传播媒体条件下,徽州地方政府、宗族、村社、会社等为了扩大宣传范围会采取演戏的方式来公布乡规民约等公共约定。这些公约被讨论好写成告示或议约,张贴在山口或村头等交通要道,然后鸣锣演戏示众,在开戏前当众宣读公约。如下面这件禁山公约即是通过演戏来晓谕民众的:
  “立议合禁约朱胡洪郑江叶等,缘身等新年都境症村土名铜山口起至河冲、马鞍山、东山冲、雪迭山、上村、詹家山等处坟山,松山竹园等业,历凭保邻公议,设席演戏合禁,毋须废伐偷窃等情。前因不法之辈毁窃,已于鸣保追处。今身仍恐匪身不萌,演戏再加严禁。如蹈故辙,公同送究,断毋姑容。获报者重酬。住庄人看守自犯及获赃隐庇不报,一经查出,倍加处罚,立驱出庄,均毋徇纵。立此禁约存照。
  各业主及各山大名俱列道光元年禁约
  道光五年四月,日立禁约朱胡洪郑江叶等,郑绎封等八人(押)
  凭保郑靖安(押)”[5]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初十婺源漳村合村为了禁止乡民在山场滥挖杉木就曾“唱戏鸣约加禁”[6]清道光四年(1824)五月初一《婺源县洪村光裕堂公议茶规碑》中也说为纠众公布公议茶规:“合村公议演戏勒石”[7]此外,借演戏来扩大宣传还会运用在家族的家规公布、商人的经商约定等方面,如光绪29年(1903)祁门桃源村五门合修的《陈氏宗谱》卷十《禁赌合约》就规定为了禁止赌博以改善社会不良风气,在公布《禁赌合约》时候:“演戏严禁,立碑勒石。”[8];同治十三年六月徽州商人周数滋等二十九人协商制定了土产丹芍玉竹销售协议,相约在销售土产丹芍玉竹时候统一价格,在公布协议的时候就采取了演戏示众的方法。[9]通过演戏将乡规民约晓谕民众,无疑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古代有限的娱乐条件下,看戏则成为广大民众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了。所以某地有演戏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携家带口争相看戏,此村看完则奔赴他村。所谓“正月十三三月十,江村看罢又槐塘。争奇斗异做春事,人海人山奔若狂。”[10]描绘的便是徽州乡民这种为看戏乐此不疲奔波的情景。一般来说,演戏前往往会敲锣打鼓通知群众的,如休宁十三都的祝圣会在《祝圣会簿》篇首就规定:“康熙四十二年众会户公议,加谷三十并前共谷一百与做会之家演戏两台敬神,永为定例。俱要打锣三遍通知。”由于民众对戏剧活动的热爱并且演戏前都打锣通知,所以通过演戏可以达到很好的广而告之效果。徽州人之所以乐意用演戏来公布乡规民约、家规或商业协议等共同约定,应该是看重了演戏具有较好的宣传效果,一方面由于徽州人爱看戏,所以通过演戏活动容易集中民众;一方面通过演戏也更容易加深民众对这些约定的印象。
  
  三、教化功能
  
  徽州演戏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活跃在徽州的戏剧种类很多,如目连戏、徽剧、傩戏、昆剧、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大凡流行一时的剧种一旦传入徽州就会被徽州民众接纳。这些戏剧演绎的传统戏剧 故事来源甚为广泛,举凡才子佳人、神仙鬼怪的传奇故事,英雄将相、忠臣孝子的事迹,乃至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描述,都有涉及,可谓是包罗万象。由于传统戏剧活泼的演出形式,能寓教于乐,对底层民众,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戏剧活动演绎的这些故事,所宣扬的忠、孝、节、义观念,都是维系民众伦理道德,加强民众纲常意识的重要力量。如在徽州本地的徽剧中,就有很多剧目是根据《 三国 演义》、《两汉演义》、《隋唐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等传统故事改编而来的,大凡讲的都是英雄将相义盖云天、忠臣孝子贤良淑德以及因果循环等内容。此外,徽州盛行的另一剧种目连戏,虽被归纳为一个独立的戏剧种类,然而它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宣传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的故事,其主要内容就是劝人为善的,这在它的剧本《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名称中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徽州兴盛的戏剧活动是与徽州地方精英对演戏活动的肯定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徽州宗族和村社等之所以热衷于演戏,在很大程度是与戏剧活动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有关系的,叶显恩先生指出徽州戏剧“剧本的内容充满忠孝节义的自不待言,演戏活动又贯穿惩教,教忠教效的精神。难怪徽州的官绅和理学家对对方戏要给予扶持提倡了。”[11]徽州的官绅和宗族左右着戏剧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徽州戏剧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如万历年间的茗州吴氏家族就在家规中详细规定了演戏的资金来源方式和本族可以上演的戏剧种类,家规称:“吾族喜搬演戏文,不免时屈举赢,诚为靡费,自今惟禁园笋,保禾苗,及酬愿等戏,则听演。余自寿诞戏尽革去。只照新例出银,以备常储,实为不赀。其视一晚之观艳,而无济于实用者,孰损孰益,必有能辨之。”[12]黟县南屏叶氏在家谱中则对演戏的规模和浮华程度进行了规定,认为“迎神演戏,不趋浮靡,惟尽诚敬而已。”[13]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为了扭转徽州徽州日益颓败的社会风俗,则颁布了意在控制戏剧的内容的禁演淫戏示,全文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析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
[摘要]近世徽州社会演戏活动十分兴盛,戏剧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徽州戏剧活动的分析,认为它具有祭祀、宣传、教化、娱乐、联谊等功能,其富含社会意义,对徽州民众的经济与精神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关键词]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社会功能近世徽州戏剧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祭祀功能、宣传教化功能、社交联谊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等。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研究近世徽州的戏剧活动的论著尚未发现,笔者不揣浅陋,对此试作探讨,以求方家雅正。一、祭祀功能祭祀功能为徽州传统演戏活动的最大功能,徽州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宗族社会,宗法制度极严,各地呈现出“社则有屋,宗则有祠”[1]的格局,赵吉士就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抖;...
· 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性标识之一.本文提出,牌坊并非如历来所说的"起于宋",而是起于春秋中叶.牌坊由起源到鼎盛,经历了由衡门-坊门-乌头门(棂星门)[冲天牌坊屋宇式牌楼]冲天牌楼,及由两柱单间-多柱多间-多柱多间多楼这样漫长曲折的演变发展过程.牌坊并非仅有<辞海>、<辞源>所说的表彰、纪念、宣扬和标榜功能,而是具有旌表褒奖、道德教化、空间分界、情感承载、纪念追思、炫耀标榜、理念体现、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十大功能.
· 近世
概论在历史学上,近世一般用来指从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一直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与工业革命开始之前这段时间。但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传统中,又有不同的见解。在上古汉语及中古汉语中,已经使用近世这个词,但并不是专有名词,只是用来作为现今世俗的代称。以近世来汉译英语:earlymodern这个名词,始于日本的内藤湖南,并用于中国史研究上,与用于西洋史研究的近代一词相对应。之后经梁启超等人传入中国。但在传入之初,近世与近代的意义还没有确定下来,例如,梁启超认为,由乾隆、嘉庆时代至他所处的时代为近世,也就是将近世当成现代(Modern)的同义词。
· “祠堂“随历史演变和社会功能
自从人类有了姓氏以来,人们就有了家族认同感,同样就产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为了人们认同自己集体的标准。随着宗族的发展,其族人越来越多,并且伴随着战乱、疾病或灾荒等原因。同一宗族的人四处走散,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磨灭,这样就就给后来的人们认祖归宗带来了几、极大的不便,正是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人们为了加强社会群体记忆,就产生了以族谱和祠堂等物化形式的记忆载体。在各种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的共同作用下,祠堂作为一种能被上至皇室宦官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共同认可的设施。一直在风雨中挺立了几千年,并且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祠堂的起源与发展祠堂一词最早在汉代出现,当时的祠堂皆建于墓所,称之为墓堂,建造比较简单,前有大门,进门即有享堂,是最早举行祭祀仪式及族人咸聚会议的地方。享堂后面为寝堂,是祖先的墓葬。后世的祠堂已无墓葬。其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纪念某一名人的庙宇,如徽州地区唐模的“忠列...
· 旧社会的求雨活动
旧社会的求雨活动旧社会,遇到老天久旱不雨之年,村里的“社头”就出面在前庙组织求雨仪式。“社头”也叫社首。在我们村,成为“社头”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拥有土地40亩以上。少于40亩地或无地村民是没有资格当“社头”的。值年“社头”们向爷爷们烧香、磕头、祷告,祈求下雨;祷告完毕,点放三眼枪、连二炮,霎时,被选中的“马匹”,飞快地从家里跑到前庙,坐到爷爷的轿上,他已经成为该爷爷的附体。社头们再次向爷爷们和“马匹”祷告,领头社头说,“老天爷再不下雨,庄稼安不上苗,到秋天没有收成,老百姓就得挨饿”。“马匹”代替爷爷说,“天门不开,雨巡环,天公没雨,我也没有办法”。社头说,“请你老多费心,多说好话,不然再不下雨,老百姓非饿死不可”。“马匹”说,“光我也不好求啊”;社头说,“你老坐一方,把十方,多多费心,尽量求吧!如果能把地里下透,给各位爷爷夸官成会!”…人神对话以后,“马匹”拿起一二百斤的大刀在前庙院里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