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笔墨程式的创新与发展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2
转发:0
评论:0
论笔墨程式的创新与发展,摘要:站在精英文化语境不再的现当代社会角度,分析了笔墨程式面临的多种选择与困
  摘 要:站在精英文化语境不再的现当代社会角度,分析了笔墨程式面临的多种选择与困难,批判了笔墨的四种错误发展方向――悲观、保守、投降与中庸。文章从笔墨程式千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得出其贯穿始终的怀疑精神是我们笔墨程式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指出了笔墨程式死地求生的道路就是对于笔墨程式传统的再继承和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再创造之路。同时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上,指出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符合我们时代的笔墨艺术,并且在世界艺术之林拥有属于我们自己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不再语境;笔墨;工业化;后工业化 
  
  1 笔墨艺术面临危机
  
  (1)精英文化语境的不再,使笔墨从“城”里下放到“农村”,从宫殿走向市井。昔日理想精神王国里的统治者被剥夺了王位,从神坛上跌落到茶余饭后的饭桌之上。英雄迟暮的悲嗟、吁叹……情形似乎颇似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的优越孤独感突然一夜间就在“四面楚歌”的包围中被掏空,亦或是犹如泱泱大国的封建帝国风范在最后荣耀耗尽的大清,在洋枪洋炮的淫威之下,屈膝乞怜的奴颜百出。
  古人构筑自己古典笔墨无以比拟的艺术颠峰得以生存的相对封闭、单纯、孤芳自赏的文化语境在全面立体开放的信息时代中被 “解构”、“打散”、“错乱”之后得以完全地消解。全球化潮流凶猛,使得我们内心原有的孤独的优越感一再被掏空,我们变得愈发孤独、愈发脆弱、愈发不安。虽然西方世界率先发起了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并且也迎来了后现代主义的胜利曙光。从工业时代的一元到后工业时代的多元,确实使得人类社会得到了多方面的极大的解放和自由,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在这样的对现代主义的反思的阵痛中痛楚崛起。但是具体到我们国家则有种比较强烈的“时空错乱感”的困惑――我们生存的国度,一方面在“迟到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意气风发”,另一方面却在“早到的”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的面前表现得过于地早熟或陷入手足无措的茫然。 现代文明的工业化否定了我们的人性差异,恶化了我们与自然的和谐互生,扭曲了我们的心灵世界以及异化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于是之“语境不再”的“时空错乱”(网络、戏说历史肥皂剧等物质手段更加加深了这灾难深重的“时空错乱”),现代文明践踏下的个性的缺失,原本和谐“生存的生态”被纷乱的文化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后,失却了最初的童贞。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助推器一直被誉为一把“双刃剑”,它既造福了人类,变革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全球性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布热津斯基说过:“世界正在形成一个'技术电子'的社会:一个在文化、心理、社会和经济多方面都按照技术和电子学,特别是计算机和通讯来塑造的社会。”所以,如果科技的负面影响波及到整个社会的时候,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相当惊人的。“观念混乱”,“物质异化灵魂”。“每个人似乎都脆弱如气球一般将自己置身于”不再语境“的新潮潮流的泡沫之上,谁也不知道自己在一个浪峰的抛物线顶端跌落下来之后会滚落何方?或者干脆脆弱的连一个浪花拍来之际就粉碎得找不到自我”。
  笔墨在这种社会发展背景中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受此影响,很多笔墨作品给人的印象要么是局促、焦躁与不安的;要么是有着浓重的机器味的,尤其是电脑兴起以来,人们更加依赖计算机这种工具,传统的文化形式、思维方式和传统笔墨技巧正在年轻的“新世代”族群中逐渐陌生和悲剧性地异化甚至落幕、消亡。尽管在一定时期内计算机与网络艺术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开拓了多种崭新的艺术领域和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机器痕迹过于明显所造成的形式感与质感趋同化倾向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人类自身在当下的这个社会中本来就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社会进步的步伐迈得越大,走得越快,人们内心的局促、不安、恐慌及压抑的感觉就越强烈。而计算机技术赋予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和风格以其过分的焦灼和狂乱,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机器零件相互间摩擦碰撞的特殊感受正在加剧这样的局促与不安全感。由于人类自身的适应性,很快地当人们熟悉了这些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形式变化之后,人们也将在恐慌中渐趋异化性麻木。因此对于诸如现代科技中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等新情况新形势,笔墨无法回避,必然要面对,那么笔墨该不该与其结合,该如何结合等等这些关键性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实践去给出明证和答案。
  可是现实情况就是有人在逃避,而且不在少数,于是乎,笔墨在悲观的黑色道路上无以为续,似乎就只有上演拔剑“邬江自刎”的溅血悲歌,或者是“大清帝国”摇尾乞怜的遭人唾弃的悲剧?在这悲观的黑色道路似乎“不二的抉择”中,笔墨都看不到任何前途!
  (1)守护顽愚的红色道路注定是一条走向痛苦的“溅血悲歌”的穷途末路,道理很好理解:“我们一如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没有任何区别地守着宣纸、守着毛笔、守着墨色、并视之为神圣的不可更改的戒条,那中国必然前途暗淡。… …”守护与拓进是一对矛盾体,却互为基础、互为依存、互为转化,缺一不可。顽愚意味着僵化,缺席拓进的所谓的“唯笔墨中心主义者”在“不再语境”的四面楚歌声中,最后的古典主义理想精神大厦的坍塌是显而易见的。
  (2)与红色道路的顽愚相反,白色道路的投降主义似乎比“守护者”来得聪明地多。“留得青山在”是他们最好最常见的口头禅。问题是“青山”已不再是我们的“青山”,他们扮演着的“文化汉奸”的形象,旗号却打着“文化先锋”、“前卫艺术”的幌子,十分容易混淆视听和谣言惑众,是杀害笔墨的凶恶的敌人。白色道路的投降是向着主要的两种方向投降:一种是向所谓的“西方强权中心主义”的投城。另一种则是向所谓的“国际化的现代化主义”(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在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中沦为过时的、否定人性差异的、孤独垂死的最后贵族)的投城。这两种投城倾向使得笔墨在不仅抛弃了民族形而下的形式特征的同时将“东方韵味”的形而上精神丢失!
  (3)与白色道路上的“投降主义者”伪“先锋”伪“前卫”的幌子背后的嘴脸易于被识破和戳穿不同,杀害笔墨的最大凶手却是所谓“善意”的“既”、“又”中庸的灰色道路。“既国际化”,“又民族化”;“既传统”,“又现代”。… …“既… …”,“又… …”,是时下最为时髦的语态。“既A又B”的模式,造成了“A+B”=AB的一个简单机械的堆砌而非有机地揉合基础之上的“A+B=C”。C(Creative)代表着的创造力意义在时髦语态的莞尔一笑中被温柔一刀地杀死。时下“简单地学习或模仿所谓的'普遍主义'和'国际化语境'。”然后简单化地贴上传统符号就所谓是传统基础上的再造。这种简单化的A+B模式之下,造就了一大批媚俗平庸作品的随处可见,同样的这种情形在新形势下的笔墨艺术作品中也有开始泛滥的苗头,十分危险地将笔墨意义之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迷失在这条中庸的灰色道路。
  
  2 笔墨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传统“笔墨”的千年璀璨历程中,笔墨总是在痛苦的自我否定再否定的过程中,不断地由打破旧的笔墨程式向建立自己新的程式规范奔跑的历程中无限延伸着自己远行的道路。
  笔墨从来没有陶醉在自己程式优雅的温床里昏睡不醒。纵观笔墨千年光辉历程,笔墨自我否定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就是老庄'反者道之动'的怀疑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颠张醉素对 王羲之的反动;文人画对宫廷画的反动;清碑学对帖学的反动… …都是笔墨对自我既定程式的打破和再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论笔墨程式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站在精英文化语境不再的现当代社会角度,分析了笔墨程式面临的多种选择与困难,批判了笔墨的四种错误发展方向――悲观、保守、投降与中庸。文章从笔墨程式千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得出其贯穿始终的怀疑精神是我们笔墨程式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指出了笔墨程式死地求生的道路就是对于笔墨程式传统的再继承和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再创造之路。同时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上,指出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属于符合我们时代的笔墨艺术,并且在世界艺术之林拥有属于我们自己应有的地位。关键词:不再语境;笔墨;工业化;后工业化1笔墨艺术面临危机(1)精英文化语境的不再,使笔墨从“城”里下放到“农村”,从宫殿走向市井。昔日理想精神王国里的统治者被剥夺了王位,从神坛上跌落到茶余饭后的饭桌之上。英雄迟暮的悲嗟、吁叹……情形似乎颇似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的优越孤独感突然一夜间就在“四面楚歌”的包围中被掏空,亦或是犹如泱泱大国的封建帝国风范在...
·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舞龙运动创新发展论文摘要: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探究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这项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是我国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性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庆典、节日,人们往往用舞龙来庆祝、共欢.舞龙又叫“龙舞”、“玩龙”、“龙灯”等.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是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构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体大而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舞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10个...
· 浅谈传统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
论文关键词:舞龙运动创新发展论文摘要:龙狮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我校舞龙运动的开展状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弘扬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中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分析探究舞龙运动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这项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是我国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性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每逢庆典、节日,人们往往用舞龙来庆祝、共欢.舞龙又叫“龙舞”、“玩龙”、“龙灯”等.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是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构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体大而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舞龙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10个...
· 论由来与发展
论郓城田氏由来与发展郓城田氏现包括居住在郓城县城关镇田家庄,郓城县黄集乡程家垓,梁山县安山湖田家庄(现划归东平县)。成武县城西北三十里党楼、徐州府桐芝县城北六十里朱九店,以及由安山湖田家庄迁入东北三省(黑、吉、辽)、河南安阳、山西榆次居住,有失序多年在黄河北白阳官庄居住的九世祖字中兴一支。还有清光绪23年随巨野田庄田状元田在田定居在济宁田家公馆的安山湖田庄田廷扬一支,等等田氏宗亲。现传至二十三代。我郓城田氏,由来久矣。溯其本源,始祖自明洪武4年,(1371年)由山西迁于河南归德府田老家(现河南商丘地区)。数十年后,我祖讳如滋又从河南归德府田老家迁居郓城,遂为郓人也。《根据清道光25年11月(1846年11月)郓城田氏第一次谱序和河南田老家谱序记载》。自清道光25年以来,经世代口传,我祖如滋公以上失序两代。因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又距如滋公离田老家出走400余年,而一直没有与河南归德府田老...
· 荆楚文化—思想言论—荆楚文化的创新特质与湖北企业发展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角度审视荆楚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其五个方面的创新特质对湖北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与中原诸侯国不同,楚君熊绎受西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并不是因为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而完全是靠以楚君为首领的楚民族开拓进取、不断奋斗的结果。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受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异族邦国。正是这种压迫和歧视激发了楚人“筚路蓝缕”、敢于胜利的创业精神,从熊渠立其三子为王到楚武王自立为王的100多年间,楚国在反抗周王朝的压迫和歧视中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独立自强、逐步发展壮大的强国之路;楚武王之后进一步开疆拓土,威镇中原;楚庄王时成为列国臣服的霸主。当然,到战国后期,由于楚国贵族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楚国先君“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被丢弃殆尽,楚国逐步从辉煌的顶峰跌入败亡的低谷。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