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6
转发:0
评论:0
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摘要】本文分三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孔子的仁与礼,目的是通过介绍,使我们对我国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 孔子的仁与礼,目的是通过介绍,使我们对我国古代的伟大哲学思想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对仁与礼的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孔子 仁与礼思想 思想特点
  
  一、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
  
  对于孔子的思想,可以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但不论是看孔子的《 论语》或是其他的 名著,都可以看到仁、礼的影子,因此,我认为: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经典理论。
   “仁是儒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它在不同的范畴里有不同的含义。”在《论语》中,它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孔子回答其弟子的提问中,我们会见到孔子对仁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仁,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仁的解释是极其广泛的,在对弟子的要求上也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从一个简单的含义上来说,仁最通常的理解是通过对道德准则的学习及遵从,达到一个“修身”“爱人”的目的,将仁作为是一种实现爱人、立人、达人的必然途径。但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论述,其中的深刻含义自然不是一句两句话所可以说清的。
  “礼”。对于礼,在我们现在这个日益现代化并处处要求讲求礼仪的社会里,人们应该不会陌生。但是我想对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最主要的礼仪倡导者-孔子的礼学思想,我们就不见得了解的那么多了。虽然礼仪本身是历史传统的产物,但礼敬意旨和礼敬心态的强调则是礼学的创造性的发挥。
  对与礼的思想实质,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得知一二: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在这句话中孔子的意思是说,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虽然孔子在这句话中没有明确点明礼的定义,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解释,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就是要约束自己,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自我的净化与修养;“复礼”通常情况下认为是恢复周朝的礼。在实现途径上,约束、培养、调整自我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己复礼“。同时,在具体方法上,“克己复礼追求的是“人欲”与“天理”、人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谐统一。”但是,礼作为一种很高的德行,孔子的礼也决不仅限于典章、制度、仪节、习俗,而是从人出发,在对当时社会文化、政治、伦理道德、自然科学的历史研究和实践观察中,运用简单的唯物辩证思想所得出的一些朴素的哲学规律及其基本的运用。孔子的礼,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认为是个人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集合;从大的方面来看,礼就是哲学基本规律,就是通过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实现从必然向自由的飞跃,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也就是孔子所展望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二、孔子仁与礼思想的地位及关系
  
  对于仁与礼的地位问题,从孔子的言行及著作中得知,“仁的思想在孔子思想结构中是核心部分。” 而“礼,是儒家学说中比较崇尚的一种思想,是治国的方略”,孔子说过:“上好礼,易使也”。
  关于孔子的仁、礼在儒学思想中的重要性,我们从孔子的两句话中便可得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其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决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再观孔子的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
【摘要】本文分三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孔子的仁与礼,目的是通过介绍,使我们对我国古代的伟大哲学思想有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对仁与礼的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关键词】孔子仁与礼思想思想特点一、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对于孔子的思想,可以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但不论是看孔子的《论语》或是其他的名著,都可以看到仁、礼的影子,因此,我认为: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绝对算得上是其中的经典理论。“仁是儒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它在不同的范畴里有不同的含义。”在《论语》中,它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孔子回答其弟子的提问中,我们会见到孔子对仁因人、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阐发。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樊迟问仁,子...
·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我们平时谈孔子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艺术思想、美学思想,其实,在孔子那里,它们是不分的,而是真、善、美合一。这是孔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孔子的真善美合一说,集中体现在他的礼乐观之中。孔子的美学思想概而言之就是礼乐美学。从美学角度研究礼乐,它的核心是美与善的关系。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基本美学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儒家美学的核心,全面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古典美学。一孔子礼乐思想源远流长。据《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史记》等史书记载,中国的礼乐传统可以追溯到上古。上古乐舞都为原始巫术活动。乐舞是在祭祀活动中举行的,其目的是娱神,期求神灵赐福,以使五谷丰登,家畜成群。这里依约可见礼的因素,也依约见出审美的因素。礼乐的形成应是在夏商周三代,其中周代最为重要。礼乐的形成应以区别于巫术为标志。巫术以娱神为主要功能;礼乐...
· “仁”与“礼”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推崇。但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其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穷其各种说法,“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
· 孔子仁学的文化背景——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二)
摘要:春秋时期,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新贵族与国君、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夺权斗争中,大大提高了“民”的社会地位;殷商以来逐步确立的宗法体制以及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面临土崩瓦解,“人道”与“天道”溶为一体的神学思想体系受到冲击;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政治家,在总结和借鉴尧舜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提出的“民惟邦本”的道德论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社会化人文主义思想的新的道德论说,逐步形成思潮而勃然兴起,为孔子仁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民”的地位变化,“天道”、“人道”分离,社会化的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就是孔子仁学的文化背景。关键词:民;人道;天道;民惟邦本;人文主义孔子仁学产生于春秋晚期,是中国社会由禅让到父传子的家天下、历经三代至春秋的社会政治伦理的理论概括,是世界文明轴心时代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由乱而治的理论指导。孔子仁学的核心内容是“克己”[1]、“爱人”[1]...
· 孔子仁学的价值取向——孔子仁学思想新探(三)
摘要:孔子的仁学,就是“人学”。孔子认为人类世界与天地宇宙之间,存在着內在的感应和沟通,“人能弘道”。孔子主张“为仁由己”,“人”之“己身”所表现了“人”的志向、意念,是一种理性精神的存在,是具有以反思性、求与他者同一的主体。孔子认为能“克己”、“爱人”、“力行”的“君子”,一定能“为仁”、“成圣”、“齐家”、“治国”、“平天下”。关键词:人学;弘道;主体;反思性;君子《礼记·大学·传》云:“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又云:“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又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又云:“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