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与时俱进,论文关键词:传统民歌 现代 时尚 流行 音乐元素论文摘要:本人在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歌 现代 时尚 流行 音乐元素
论文摘要:本人在教授中国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文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世代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我多年从事中国民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跟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快要脱节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授传统民歌的时候,几乎大部分地区的民歌只要老师一唱,我就能随之哼唱几句。因为在我童年的时代,没有现在种类这么繁多的流行音乐,大人们传唱的都是些旋律优美而且地域风格鲜明的民间小调,他们有时甚至会载歌载舞,这些令我记忆犹新,所以我今时代不同了,电视,广播,媒体对传统民歌并不陌生。而如行音乐的大肆宣传,似乎己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的音乐逐渐淹没掉了,当学生听到我在课堂上播放的中国民歌时,第一反应就是太土,歌曲的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特别是非本方言的民歌实在难唱。因此,他们对中国民歌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再继续下去几乎毫无意义。
纵观社会,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民歌尴尬的发展局面使得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越来越难以延续。从近几年的社会反响看,中国民歌的发展状况一直呈滑落态势。改革开放后,港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以及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国外流行音乐对国内音乐日渐强大的渗透及影响。复杂多样的曲风、优美动听的旋律、浅懂易唱的歌词等特点让流行歌曲对中国民歌的冲击日益加深,民歌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少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近几年民歌界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众多老一辈或新一代的民歌手们也试图力挽狂澜,无奈这种态势一直都没有改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们,都有责任重新审视和考虑我们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局势和前景,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去探求一条适合中国民歌发展的新路线。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绝大多数人把我们的传统民歌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肯定地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为了让我们本民族的民歌艺术能够流传下去,继续发挥它的巨大功效,并让大众所能接受,首先应该让传统民歌与时代接轨。
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美国乡村音乐在美国有着较长的历史,至今它一直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除了保留原乡村音乐的本色外,还汲取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民歌在创作和发展上所值得借鉴的。无论是高雅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不断挖掘各民族的原始音乐资源并以现代元素改造之,已经成为强大的潮流。历史己经证明:音乐传统资源的每一次再发现,都是音乐前进的巨大动力。近两年来一些当红流行歌手都在尝试不断将“中国风”的民族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无数佳作应运而生,成为经典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西北风年代、还是后来让人血脉喷张的摇滚乐均脱不了干系。《南泥湾》、《浏阳河》、《阿姐鼓》、《贤良》,还有斯琴格日乐的成名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腾格尔的 《天堂》,均改编自民歌,郑钧演唱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伴唱和声部分就引用了侃族民歌“加林赛”,再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作词从中国传统的诗词中汲取养料,还邀请了歌坛常青树费玉清演唱,效果非常好。正是有了这些民歌音乐元素的加入,才让现代音乐既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感;既多了几分豪迈、又多了一丝忧伤,独特的魅力在音乐中脱颖而出,让歌迷沉侵其中,不能自拔。这类优秀的作品在编曲上严谨了许多、和声大气而不失唯美,这些都足以说明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渗透能够满足喜欢流行歌曲又想了解民族歌曲的歌迷的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传统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种延续,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论文摘要:本人在教授中国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文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世代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我多年从事中国民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跟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快要脱节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授传统民歌的时候,几乎大部分地区的民歌只要老师一唱,我就能随之哼唱几句。因为在我童年的时代,没有现在种类这么繁多的流行音乐,大人们传唱的都是些旋律优美而且地域风格鲜明的民间小调,他们有时甚至会载歌载舞,这些令我记忆犹新,所以我今时代不同了,电视,广播,媒体对传统民歌并不陌生。而如行音乐的大肆宣传,似乎己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的音乐逐渐淹没掉了,当学生听到我在课堂上播放的中国民歌时,第一反应就是太土,歌曲的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特别是非本方言的民歌实在难唱。因此,他们对中国民歌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再继续下去几乎毫无意义。
纵观社会,流行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传统民歌尴尬的发展局面使得我们民族音乐的传承越来越难以延续。从近几年的社会反响看,中国民歌的发展状况一直呈滑落态势。改革开放后,港台和内地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以及近几年欧美、日韩等国外流行音乐对国内音乐日渐强大的渗透及影响。复杂多样的曲风、优美动听的旋律、浅懂易唱的歌词等特点让流行歌曲对中国民歌的冲击日益加深,民歌的受众人群越来越少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近几年民歌界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众多老一辈或新一代的民歌手们也试图力挽狂澜,无奈这种态势一直都没有改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们的音乐爱好者和工作者们,都有责任重新审视和考虑我们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局势和前景,努力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去探求一条适合中国民歌发展的新路线。
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并由此孕育出其他民间音乐体裁以及专业音乐形式,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音乐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绝大多数人把我们的传统民歌已经渐渐淡忘了,但我们不能否认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必须肯定地说,民歌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为了让我们本民族的民歌艺术能够流传下去,继续发挥它的巨大功效,并让大众所能接受,首先应该让传统民歌与时代接轨。
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国乡村音乐的发展。美国乡村音乐在美国有着较长的历史,至今它一直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除了保留原乡村音乐的本色外,还汲取了很多流行音乐的元素,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民歌在创作和发展上所值得借鉴的。无论是高雅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不断挖掘各民族的原始音乐资源并以现代元素改造之,已经成为强大的潮流。历史己经证明:音乐传统资源的每一次再发现,都是音乐前进的巨大动力。近两年来一些当红流行歌手都在尝试不断将“中国风”的民族元素引入到流行音乐中,无数佳作应运而生,成为经典作品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西北风年代、还是后来让人血脉喷张的摇滚乐均脱不了干系。《南泥湾》、《浏阳河》、《阿姐鼓》、《贤良》,还有斯琴格日乐的成名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腾格尔的 《天堂》,均改编自民歌,郑钧演唱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伴唱和声部分就引用了侃族民歌“加林赛”,再如周杰伦的《千里之外》,作词从中国传统的诗词中汲取养料,还邀请了歌坛常青树费玉清演唱,效果非常好。正是有了这些民歌音乐元素的加入,才让现代音乐既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风情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感;既多了几分豪迈、又多了一丝忧伤,独特的魅力在音乐中脱颖而出,让歌迷沉侵其中,不能自拔。这类优秀的作品在编曲上严谨了许多、和声大气而不失唯美,这些都足以说明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渗透能够满足喜欢流行歌曲又想了解民族歌曲的歌迷的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传统民歌古老生命力的一种延续,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与时俱进
论文关键词:传统民歌现代时尚流行音乐元素论文摘要:本人在教授中国传统民歌的过程中,发现了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文中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了针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对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世代传承做出一些贡献。我多年从事中国民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跟我们的民间传统音乐快要脱节了。我清晰地记得,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授传统民歌的时候,几乎大部分地区的民歌只要老师一唱,我就能随之哼唱几句。因为在我童年的时代,没有现在种类这么繁多的流行音乐,大人们传唱的都是些旋律优美而且地域风格鲜明的民间小调,他们有时甚至会载歌载舞,这些令我记忆犹新,所以我今时代不同了,电视,广播,媒体对传统民歌并不陌生。而如行音乐的大肆宣传,似乎己经把我们的民族传统的音乐逐渐淹没掉了,当学生听到我在课堂上播放的中国民歌时,第一反应就是太土,歌曲的内容与现实结合不大,特别...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民歌杂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
一、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一般句式整齐、押韵、平仄不严;以七字句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结构上以两句体、四句体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数句歌词中运用比喻、比兴、对比、夸张、叙事等手法,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如用“苦麻菜”比喻远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黄”比喻没娘的孩子,在《农夫怨》、《长工调》等歌中运用了贫富的对比……《槐花几时开》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细腻地表现了爱情主题。二、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深刻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走西口》表达了离乡背井、生离死别的亲人间的凄婉、依恋之情;《牧歌》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辽阔、宽广的草原景象。三、具有口头性、集体...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
河南民歌在整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历史悠久,蕴藏丰厚。文献表明,从传说中的黄帝《弹歌》等原始民歌到今天,5000余年间,作为社会大众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民间歌唱从未中断,而且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只是限于历史条件,20世纪以前的民歌文献几乎全部是歌词集。从本世纪开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采录活动,音乐家们记下了数以万计的民歌作品。据1979年以来开展的"中国民歌集成"编撰工作统计,每个省区在普查中记录的曲目,平均约在15000首左右。而实际收入正式出版的曲目,一般在800-1500首之间。这样,30巨册《中国民歌集成》将会收入30000余件民歌。这可以说是中国民歌蕴藏的一个直接体现。尽管它们是从生活于20世纪的歌手口中采录的,但我们深信它们之中有不少是明清之际或更为久远的年代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人能够怀疑这部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中所积累的传统底蕴。第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中国...
· 佛教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在思想、文学、艺术、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从而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其中佛教对艺术,尤其是美术、音乐和建筑方面,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弥足珍贵的,为此也留下了及其丰富而优秀的作品。就美术而言,佛教典故常成为历代画家的创作源泉,观音、文殊、如来等佛教至高无上的被崇拜者总是画家们的绘画对象。吴道子、顾恺之等著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闻名于世,例如吴道子的《松子天王图》讲述了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敦煌石窟的壁画不仅画工优秀,而且反映了许多佛学道理。就音乐方面,佛教音乐作为音乐这种娱乐形式,更容易进入封建时期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平民中,使其更易于推广。《大悲咒》等佛教音乐,传世至今,受到很多人喜爱,尤其是当下,对于许多白领、学生,这是一剂保持内心平静的良药。至于建筑,受到佛教影响的也甚多。各地的寺庙、石窟自然是佛教建筑的精华...
· 赣文化—民歌—弋阳的民歌
弋阳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口头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民谣,大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我县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人们的喜爱,代代相传。人们还用歌谣的形式,抒发心中的不平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反映风俗的歌谣,情调细腻感人。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许多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曲调,填进了新的唱词,形成了土地革命时期流行的、为数众多的革命民歌。山歌山歌多分布在南北山区一带,烈桥、磨盘山、漆工、叠山、港口、樟树墩等地的人民群众,在长年的劳作中,把个人的情感抒发在劳动的场景中,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歌(问)么哩开花满山白?么哩开花摘不得?么哩开花无人晓?么哩开花在外国?(答)柽子开花满山白,禾苗开花摘不得,杨梅开花无人晓,胡椒开花在外国。(问)么哩生来尖对尖?么哩生来偏对偏?么哩生来铁扫帚?么哩生来赛草镰?(答)牛角生来尖对尖,牛脚生来偏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