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千古悠悠治河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1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千古悠悠治河人,千古悠悠,江海横流,大河东去。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治理黄河贡献了自己

  千古悠悠,江海横流,大河东去。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治理黄河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给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可敬的精神及永不磨灭的业绩。


  此当首推犬戎先祖鲧,他虽为天帝黄帝的嫡亲孙子,但只因同情遭受洪水灾祸的人民,为之治水,便被天帝派火神祝融“杀而戮之”,杀死不已,且戮其尸,“飞鸟水虫曳衔而食之”,当为人间治黄史上最大最惨烈的悲剧。但“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他为黄龙”,越千山涉万水去西方请不死之药,以求自活。


  在“洪水滔天”之时,鲧虽“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方法不当,“治水绩用不成”,但其一心为民的心志,至死不渝的毅力,难道不该为后人所称颂吗!


  当然,日后大禹治水的情形就大为改观了。既前有“鲧治水绩用不成”方法失当的教训,后又有“鸱龟曳衔”献计的帮助,加上“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疏导与堙塞并施,于是,取得很大成功。拯救万民于水患之中,后人自然代代礼拜,忠心敬祭。


  大禹治水,首先应称颂的,是他善于从前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用于自己的实践中。至今,在滔滔黄河东逝水上空的水雾中,人们的想像仍可幻化出一座座高耸的大禹治水的丰碑。

  且看大禹,在渺茫之中,神授之玉简以丈量大地,以神力索治水河图,规划天下河流走向,开三门、通五峡:黄河至马沟峡,一座大山拦阻,河水陡聚,禹王抡起开山神斧,三下把大山劈开三个大口,谓鬼门、神门、人门,日后也就有了三门峡。其中,龙羊峡、青铜峡、八盘峡、刘家峡、李家峡,原先也并非水流通畅的峡谷。禹王治服了大榆谷、小榆谷霸水而居的青、黄二恶龙,把积水导入黄河,而有龙羊峡;黄河水至金城,被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禹王一掌削去半架石山,石分八滩,黄河水绕八滩山石流过,形成“八盘峡”;古谣说:“禹练十年功,铸斧开青铜”,古时宁夏青铜峡并无峡,只有无边洪水四溢漫流,为害无穷,禹依仙人指点,不畏难辛,爬上华山顶,取回五岳峰顶的宝石,熔铸成一青铜巨斧,斧劈高山,黄河水顺流而下,故而有了青铜峡。其余峡峡也都留有禹王的汗水甚至血迹。禹“娶山”女娇,婚后四日“复往治水”,为打通偃师县东南的辕山,不惜“身化为熊”,为治水,还“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人们在甘肃炳灵寺筑起“禹王庙”,刻下“禹王石”,在各地建起禹王祭坛,世世怀念就是很自然的了。


  禹开龙门,也是为人们所称颂的。当初山西河津的龙门山挡住了北来黄河水的去路,龙门山坡北缓南陡,如从中凿开,黄河水会急泄而下南流。山上一洞正可利用,能省去很多工时和力气。但洞为东海龙王之孙小白龙占有,禹以身撞塌小白龙的洞穴,才有了天下闻名的龙门口。如今,三门峡鬼门岛西南临水地方的两个磨盘大的圆坑,人们都认为是当年大禹治水骑神马跨跳黄河所留下的足迹,把三门峡北岸平陆县一条沟里流出的红水,认为是大禹妻给其送饭时红豆汤泼洒所致。
其实,人们所永志不忘的,不只是鲧和禹,还有鲁班、包公、王安石、贾鲁、邓斌、刘统勋,乃至秦始皇、李世民,只要为民除害、助民避灾、为民谋利、为民尽心尽力,哪怕只尽些许微力,人民念念不忘。


  春秋时鲁国之公输般,因用自己的智慧、技能造福人民,以至人们把他视为神匠,建筑工匠将其尊为“祖师”,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鲁班尺”。传说他曾从积石山上赶着一群群猪状马样的石头走入黄河,称“马浮黄河猪浮海,搭梯能上九重天”。他为炳灵寺一千多造桥,解除其过河之苦。为给兰州人民在黄河上造桥,他用手劈石条,犹如刀切豆腐。为除去洛阳附近一座山从而挡住黄河支流伊河造成的水灾,他拔出腰间开山斧向山猛劈下去,水从豁口涌出,两边石壁陡立,形成如门气阙。于是,鲁班斧劈伊阙的故事代代相传。还传说,波涛滚滚的黄河水闯出潼关以后被邙山挡住,不得已转弯向东而去,但邙山在大水的浸泡下,从顶到底裂开了一条大缝,若水从中流过,山石一塌,就会大难临头,但一夜之间,鲁班把几十丈高的邙山从上到下箍了三道大铁箍,从而避免了一次不可想像的黄水之灾。


  清官治河,贪官扒堤。大宋包龙图深入民间了解实情,在滑县计铡河防贪官,也是治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宋宰相王安石一心为民,从积水沟里长出好庄稼,进而用黄河水放淤造良田的国策,至今仍造福于沿黄百姓。

 

  明朝管黄河事务的小官贾鲁,在奸臣陷害、卡钱减料的威逼之下,巧用八条船内填土石,两两相连沉入决口,堵口大获成功,皇帝赞赏,百姓称颂。明朝清官邓斌,被贬之后,赴商丘治河,不但与百姓同受苦共患难,且在黄河决口关键之时,跳水找漏,以身堵口,从此留下商丘“邓斌口”。
清雍正进士刘统勋,不但为官清廉,且治黄有方。他实地察看河工,深入群众,学得打桩下石堵决口的好办法,并巧用埽工堵口,智擒下河扒埽的贼人,扫清治河道路。乾隆年间,为堵豫北封丘大决口,刘统勋先讨得皇上“先斩后奏”的圣旨,接着威风八面浩浩荡荡佯装出京,实则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掌握贪官证据,一到工地即处决贪官,奖励功臣,威名大震,贪官三年没能合住的大三个月合住了。直到今天,历经二百多年风雨沧桑,大工未再决口,人们怎不怀念刘统勋!


  站在巍巍黄河大堤上,遥想悠悠历史,浪淘尽多少治黄英雄人物,心绪澎湃,不能自已;放眼今天,大河之上小浪底、刘家峡、青铜峡,众多水利工程紧锁蛟龙,内心激动,心潮,故成此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故道“吹”出古韵悠悠砀山唢呐简介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遗产。是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民间歌会、舞蹈、社火、节庆等的必配乐器,更是各种剧种、戏曲、舞蹈、乐队不可缺少领奏乐器之一。唢呐有独特的称谓,高音唢呐称尖笛,低音唢呐称大笛,且吹奏形式有咔腔、闷腔、咔戏,吹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等。曲牌代表作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拜堂》、《锔锅》、《抬花轿》、《欢乐调》、《丧调》等,并逐渐发展成吹奏各种戏曲、曲艺、曲牌、模仿唱腔。上到国家专业团体,下到平民百姓生活都有唢呐艺术的出现。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砀山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唢呐艺术。据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唢呐已在该县广泛流传。明朝王磬在其《王西楼先生乐府·朝天飞》一词中写道...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千古悠悠何处说荆州
近年来,由于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一元论已被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二元论所取代,长江像黄河一样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先秦多属楚地,以荆州为中心的楚文化两千多年前是中国南方古文明的巅峰,至今影响着中国的人文精神。在《禹贡》的地理分区中,荆州也是中国南方的泛称。荆州应是中国南方古文明的代表城市,其历史地位当与代表黄河古文明的西安、洛阳比肩。今天所能见到的荆州古城区,位于长江北岸,春秋战国时是楚国的官船码头,称“渚宫”。秦灭楚后为江陵县治,始有城池,称“江陵城”。西汉武帝时荆州刺史治江陵,始称“荆州城”。三国名将关羽所镇守的荆州,正是此地。历代水患兵祸,荆州城屡毁屡建,现存的城垣大部分是清初重修的。荆州古城垣是全国保护最好的府城古城垣,周长十点五公里的城墙完好无缺,环绕古城的护城河可以荡舟。护城河两岸修建了环城公园,绿树苍苍,绿草茵茵。古城墙顶上也可登临游览。荆州城垣在建...
· 黄河文化—黄河人赞歌
我庆幸十年前大学毕业时的选择,来到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身边,做了她的守卫者和建设者,成为一名光荣的黄河人。十年来,虽然每天生活和工作在黄河岸边,与她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她十年来的变迁。但是,每每想起她的变化之巨大,心中依然激动、感奋、震撼!几千年来,桀骜不驯的黄河,给祖祖辈辈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啊,黄河人不会忘记,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变害为利,造福社会,正是黄河人十数年如一日,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改造着黄河;用坚定的信念、一丝不苟的言行,净化和纯洁着黄河。面对一代代黄河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黄河精神;面对他们保持黄河岁岁安澜的成绩,我们只能用心灵去领悟,为何他们不会因为贫穷而擅离岗位,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名利;他们为何不会因为困难而把任何一名职工推出黄河大门!“为什么我的眼中含满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一来到黄河便激情难捺,因为我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们伟大的母亲河,爱上了她...
· 黄河文化—千古洛阳话沧桑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相传周武王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后,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隋唐时的洛阳城最为鼎盛。当时的洛阳城规模宏大,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隋炀帝即位后,决定迁都洛阳。大业元年(公元625年)三月,令尚书、杨素、将作...
· 黄河文化—千古洛阳话沧桑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相传周武王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后,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隋唐时的洛阳城最为鼎盛。当时的洛阳城规模宏大,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隋炀帝即位后,决定迁都洛阳。大业元年(公元625年)三月,令尚书、杨素、将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