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集贤古乐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集贤古乐,   集贤镇位于八百里秦川之南的终南山脚下。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

    集贤镇位于八百里秦川之南的终南山脚下。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当时是皇室大型宫殿区。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那里风景秀丽,视野开阔,唐时常有宫中人来此狩猎游玩,宫中来人时,夜夜笙歌不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宫中的宫庭乐师闲暇之时常到村中与民间乐师切磋技艺,天长日久,宫庭乐曲便传入民间。
   

    唐代歌舞繁盛,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分。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技和行步伎(即集贤鼓乐的坐乐和行乐)。

   

    集贤鼓乐受隋唐宫廷音乐熏陶感染,演奏形式与唐宫廷宴乐一脉相承。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和笙、管、笛、吹奏乐器与古筝、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浑然一体,构成集贤鼓乐庞大而复杂的配器结构。乐曲体系完整,博大精深。曲目有念词、耍曲、鼓段、套词、赞、大曲、鼓拍等。被誉为“皇家梨园弟子”的历史老艺人呕心沥血,代代相传,千年真音迄今不绝。


    集贤镇东瀛和西社分别有一乐社,自古以来每年春节期间,两个乐社都均有盛大的斗乐活动。


    斗乐活动定在每年正月十五。那一天,两村的乐社在一条小河两岸扎营,四村八寨的村民都来围观,将两支乐社围的水泄不通。到了晚上,激烈的比赛便在炮竹声开始了,艺人们各显神通,观众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暗中比较哪队技艺更高一筹。斗乐有它自己的严格规定,例如不许一家乐队在同一个晚上将一支曲子演奏两遍,不许一家乐队演奏另一家演奏过的曲子,为此两队各派暗探在对家门前盯梢。犯规者输,先无曲可奏者输,如此通宵达旦,热闹异常。

 

    集贤镇的古乐之所以能保存得这么好,全归于斗乐,就是因为两家乐社在技艺,曲目数量上的相互攀比,才使得古乐一直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更是他们不甘示弱的心态,才使得两支乐队充满斗志,精益求精,千年不衰,流传至今。

  

    正因为集贤人对于古乐的热爱,使得它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破四旧之时,老乐社的艺人们偷偷将清道光年间的古乐谱和乐器收藏起来,以免被人砸毁。村里人也深知古乐的价值,根本没有人愿意破坏它,所以十年之后,乐器才得以完整地出现在艺人们手中,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结束后,集贤古乐迅速恢复了以往的面貌。这样的迅捷离不开李石根帮助,李石根原为陕西省音乐协会主席,为保护古乐,他一次次前往集贤镇挖掘,整理乐谱,资助乐社,为集贤古乐做出了许多贡献,这在村民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李石根将之整理发表了论文,引起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杨音浏的关注。1953年,他带学生前往集贤镇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集贤古乐是非常了不起的古乐,于是他在集贤住下来,收集乐谱,整理录音。几十年后,他根据集贤古乐的规律成功破译出25首敦煌古乐,使得这一伟大的古乐再现人们眼前,引起国内外轰动。


    集贤东、西两社曾受德国柏林音乐之友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演出。演出现场,观众们掌声如潮,发出一声声赞叹声,当演出结束艺人们将要出场时,外国观众追着拦着不让艺人们走,最后艺人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奏起古乐,但国外的观众仍意犹未尽,艺人们最疲惫不堪,最好只好婉言谢绝。那次演出结束后,一个德国小伙子还曾为了再次聆听中国古乐,专程来到中国,来到集贤镇。

   

    近年来,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音乐专家前来悉心倾听,又有二十个国家的留学生慕名而来聆听古乐。英国人中斯帝以前一直以为中国古乐在中国已经消失了,研究中国古乐要从研究日本的雅乐开始,可自从听了集贤古乐以后才明白,要真正寻中国古乐的根还得研究现存于中国的古乐。日本音乐专家岸边成雄也曾专程来到集贤聆听古乐。他们交口称赞集贤古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交响乐”、“音乐的活化石”、“中华之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长安古乐
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长安古乐、长安鼓乐等,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自唐朝至今已流传逾1300年。千年以来,长安古乐在我国乃至世界广为流传,我国南方的“南音”和日本的“雅乐”中,都能听到长安古乐的遗韵。据长安古乐研究专家武文斌、李石根、焦杰、李铠等考证,长安古乐流传至今有文字记载、有乐谱相传的曲目近500首,类别可分为4种:古代佛教音乐、古代道教音乐、唐代宫廷音乐、民间祭祀喜庆音乐。这些曲目,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古典民族音乐的精华。西安古乐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依托寺庙进行乐事活动,逐步分为僧、道、俗3个流派,明清时达到鼎盛,目前流传于陕西终南山以北、渭水以南、以周秦汉唐都城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盆地一带(长安、周至、蓝田等县区)。
· 集贤院
参考书目刘健明,〈论唐玄宗时期的集贤院〉,黄约瑟、刘健明合编《隋唐史论集》注释^《新唐书·百官志二》:“集贤殿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元史·百官志三》“集贤院,秩从二品。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隶焉。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分置两院,置大学士三员、学士一员、直学士二员、典簿一员、吏属士人。”^《啸亭杂录》:“京师西北隅近海淀,有勺园,为明末米万锺所造,结构幽雅,今改集贤院,为六曹卿贰寓直之所。”
· 集贤殿
著名学者郑麟趾(1396年至1478年)申叔舟(1417年至1475年)崔恒成三问朴彭年李垲柳诚源构成领殿事,官位正一品,定数2人大提学,官位正二品,定数2人提学,官位従二品,定数2人副提学,官位正三品,定数1人直提学,官位従三品,定数1人直殿,官位正四品,定数1人应敎,官位従四品,定数1人校理,官位正五品,定数1人副校理,官位従五品,定数1人修撰,官位正六品,定数1人副修撰,官位従六品,定数1人博士,官位正七品,定数1人著作,官位正八品,定数1人正字,官位正九品,定数1人参考文献《经国大典》
· 集贤县
行政区划下辖5个镇、7个乡。福利镇,集贤镇,升昌镇,丰乐镇,太平镇,腰屯乡,兴安乡,永安乡,太平林场,丰乐林场,七星林场,峻山林场,爱林林场,腰屯林场,升平煤矿,黑龙江省双鸭山监狱,二九一农场,良种场,种畜场和果树示范场。参考资料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