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开封拾梦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4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开封拾梦,我怀揣一颗敬畏的心走进古城开封。一座小城就像一个人一样,历经繁复而又多姿。城

  我怀揣一颗敬畏的心走进古城开封。一座小城就像一个人一样,历经繁复而又多姿。城市文明是人用心血筑成,敬畏历史就是敬畏生命。


  一座城市和先人中这么多人杰的生死情感纠缠过,屈指可数。仓颉、魏梁王、孟子、信陵君、张仪、张良、扁鹊、孟昶、曹植、吴道子、李煜、赵匡胤、李师师、李自成、史可法、冯玉祥、毛泽东、刘少奇等等曾经在这里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这里是河南梆子的发源地,更是戏剧的荟萃地。怀想当年,杂剧、傀儡戏、滑稽戏、歌舞、影戏等等在这里“百花齐放”。这里也曾经是宗教圣地之一,大相国寺、延庆观、教和犹太移民的清真寺使人想到城市文化的包容和多元。“七朝古都”历程中的铁塔、繁塔、历朝历代的皇宫、开封府、钟鼓楼,催人神往。就连古城演变中的名字:大梁、浚仪、汴州、东都、东京、汴梁、开封,这一个个汉字折射出的是一串串鲜亮的诗眼或意象。


  临行前查阅了一些开封的历史,2300多年前孟轲游说梁惠王的南开封是不可能见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贲领衔攻魏,使用决河灌城的绝招,将大梁(南开封)城毁为一片废墟。一百多年后,西汉司马迁来到大梁城访古,竟连古城门都寻不到了。在靠近开封城的途中,总算望到笔直的护城河了。我问陪同的友人,史书上记载的古开封护城河深一丈,阔五丈,现在看到的是一条又浅又窄的水沟?友人告诉我,历史上开封曾经13次遭遇黄河决口的冲毁,人间的打打杀杀无数次在这里上演,古开封城在地下安眠好多年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是在大宋东京城上重建的第三个开封城。


  对照开封古今地图,我们按图索骥去访古。当年“汴京八景”哪里寻?走在城市的中心街道上,朋友告诉我,我们脚下几十米深的地方就是隋朝开凿的横穿东京城的汴河。宋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画了当年汴河婉丽迷人、繁荣热闹的景象,当年“汴京八景”之一的“汴水秋声”在我们脚下已成绝音。古城太小,我们穿遍了小城的长街短巷,看不到一棵像样的古典树和现代树。街道两旁栽种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泊来树,或许是水土不服,长得病恹恹的。古书古诗上出现的树木在现实里觅无踪影。1923年,康有为来开封时曾有诗云:远观高寒俯汴州,铁塔繁台与云浮;万家无树无宫阙,但见黄河滚滚流。树林是城市的肺,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含有或妩媚或恬淡的审美价值。伫立在一座无树的古城中央,心里生出几许悲怆。菊花是开封的城粹,林立的店铺门前摆放着或黄或紫或绛的菊花盆景,风沙吹来,心底深处那些惜香怜玉的情愫开始驿动起来。


  站在气势恢弘、古典庄重的开封府前,思绪沸腾。在这座北宋王朝的“天下首府”,曾经有那么多光鲜的人物登场: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寇准、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宗泽。那个叫包拯的合肥人当年在这里只不过履行了一个官员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百姓千百年来还对他念念不忘。据说真正的开封府就在现在的湖底。湖水悲悯,此时谁又能把你唤醒呢?

  漫步在大相国寺院里,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笼罩着只可意会的古色古香。穿过月亮门,步行数十步,就可一睹被称为相国寺镇寺之宝的千手千眼观音了。千手千眼观音高约二丈,据说是清乾隆年间山西五台山一位无名艺人耗尽毕生精力用一整棵白果树雕刻而成。她一共有四面,每面有六只手,两百余只小手,每只手的手掌中有一只慧眼,共计1048只手和眼,她的小手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寺内现存的建筑几乎都是清代重建的,只有原相国寺的八分之一大小,那座北宋时期占地540亩、共分为64个禅院和律院、僧众达2000余人的东京最大佛教寺院早已陪同历史一道殉葬了。

  位于城内东北的铁色琉璃砖塔是北宋仁宗时代修建的,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真真切切地立在我们面前。对于这座城市,她有太多的话语对人诉说。北宋王朝的9个皇帝在这里潮起潮落;徽、钦二帝从她眼皮底下被金人掠走;金人首领完颜亮改建皇宫时的神秘大火;关汉卿写《救风尘》,哼唱“我玩的梁园月,饮的东京的酒”;朱元璋的五儿子周王在这里筑的周王府;李自成兵临城下,明朝官军凿开黄河,开封城38万百姓淹死只剩下3万人丁……

  吃过“开封第一楼”的灌汤包子,漫步在夜幕下的巷弄里。曹门关、寺后街、马府坑街、豆腐营街、万寿街、马道街……这些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字眼,总算保存了我对梦中开封的一点记忆影子。来到夜市,小吃铺前灯火点点,叫卖声声,我们吃着大黄蟹,喝着“醉汴梁”,仿佛回到北宋东京“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的市井。“醉汴梁”这个酒名起得真好,诗意汩汩地往外溢,喝了一杯再斟一杯,怎么也不觉得醉。桌面上的菜肴竟是用30多种烹调技术做出来的……煎、蒸、炙、炒、炸、炖、煮、烤、腌、冻、酱,还有梅花包子、春蚕包子、菜饼、油蜜饼、混沌、软羊饼……

  我在一个秋雨朦胧的傍晚离去。风雨漂洗着古城也漂洗着我的心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魂牵梦绕黄河口
上个世纪50年代最后一个晚秋,年轻的共和国遭遇了一场始料不及的人祸天灾。老家大食堂的烟囱不再冒烟了,家乡的人们开始用棉籽、树皮充饥。这时候,一只小船把我们全家载到了黄河入海口一处叫做大孤岛的地方。在这片黄河不经意间造就的年轻而又凝重的新淤地上,我躲过了饥饿的灾难,成就了终生难忘的绿色梦幻。高耸挺拔的小叶杨和铁杆虬枝的榆槐,摇曳多姿的垂柳和结满桨果的杜梨,依林而生依林而居裹藏在绿树红花之中的一个个小村,成为我梦中的永恒。我们在一个叫护林的小村旁下船,然后上了一辆来接我们母子四人的马车。马车像一只无桅小船驶入了大孤岛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我问赶车的大伯啥时才能走出这片林子,他说从护林往南是建林,掉头向东经广林、青林、幼林和义林,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友林。我说那俺就永远住在林子里啦?赶车的大伯笑着说,对了,在你住的地方还有新林、富林、增林、利林……我问他这林子里都有啥?他说咱们走着瞧。于是,透过...
· 黄河文化—开封兴盛话汴水
水是人类的生命,也是城市的命脉。河南开封之所以为“七朝古都”,并且成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其由来与发展无不与汴水及其周边诸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于公元前362年由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于次年派人开挖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大致是从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太康,西至淮阳入淮河,连接了中原地区河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济、濮、睢、、颍、汝、泗、丹诸水都从此连通起来,在河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鸿沟为骨干的交通网——鸿沟水系。通过鸿沟,在淮河以南还可以连接春秋时期吴国的邗沟,同长江、东海连接起来。东北方向,又可沿济水连接齐国开凿的淄、济间的运河,到齐都临淄,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促进了开封经济的发展。西汉以后,鸿沟经过发展变化,称为汴水(渠)。隋朝统一中国后,隋炀帝为了把江淮地区的粮食货物运往京...
· 《红楼梦》人名拾趣看完你还敢说你懂了红楼梦吗
《红楼梦》人名拾趣《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曹雪芹对于塑造这些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协调。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曹雪芹是采用由远至近来触及和展开四大家族故事的,首先写了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从而交代了本书是“真事隐,假语存”,并以此提醒读者注意。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广韵...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