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灵岩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9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灵岩寺,始建于唐代的灵岩寺辟支塔,高54米,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砌建筑。从泰山玉皇顶下来,只

始建于唐代的灵岩寺辟支塔,高54米,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砌建筑。

从泰山玉皇顶下来,只觉得双膝酸软、难耐,再无余勇可沽了。可山东的朋友说:“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劝我无论如何要到灵岩寺看看。灵岩寺位于泰山之阴的山东省长清县万德镇境内,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至明,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刹。

进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只见风景幽深,古刹幢幢,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问及寺名的由来,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相传东晋时著名高僧朗公来此说法,“猛兽归服,乱石点头,故称灵岩。”这里最盛时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经过千余年自然的、人为的风剥雨蚀和岁月侵袭,如今尚存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及历代碑刻等。

大雄宝殿建于宋,原为供佛、讲经之地。殿前古柏参天,银杏合围。殿后有摩顶松,实为古柏,老干半枯,新枝滴翠。相传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前曾来此摩抚:“吾西去求佛,教汝枝西长,归时向东,使吾门弟子知之。”后果然东指而取经者归。后人为记其事,又在树下植一柿树,意为“百(柏)事(柿)如意”。 今双株并立,根深叶茂,据说每至深秋,柿红柏绿,为寺院一景。

千佛殿是灵岩寺内的主体建筑,也是寺内保存最好、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建筑,因殿宇周壁供置众多佛像而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现在是明代重建的木结构建筑。殿内的40尊彩色泥塑罗汉,是灵岩寺文物中的精华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经典遗产,被梁启超称为“天下第一名塑”。他们的尺寸比真人略大,其中有饱经风霜的老者,有天真无邪的青年,他们或喜、或怒,或高谈阔论,或指点江山,尊尊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从姿势、表情到服饰无一雷同。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1983年题词曰:“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按说最早从印度传过来的佛教里,只有十八罗汉,就是当时印度的十八位高僧。但随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中国也出现了很多高僧。据史学家研究,灵岩寺的40尊罗汉中,有32尊塑于北宋,另外8尊为明代万历年间补塑。这些塑像完全打破了传统佛像造型的程式,人物塑造取材于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些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不仅有着宛若真人的表情,甚至其身体结构都被塑造得极其精确,看上去皮肤似有弹性,连额角细细的青色血管都隐约可见。飘逸悬垂的宽大袈裟更有一种真实丝织的古香气息,虽历经千年仍绚丽夺目,这不仅显示出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认识和对造型理解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也表现出当时工匠高超的雕塑技巧。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试图对塑像中的破损部分进行修复时,竟在其中的一尊罗汉体内意外地剥离出了一件铁制罗汉。这种在原像中藏着铁胎的现象十分罕见。

创建于北宋的辟支塔,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塔高54米,是八角九层的楼阁式砖砌建筑,可循级而上。一至三层是重檐,四至九层为单檐。古朴的门窗、富有变化的塔檐和纤巧挺拔的塔身,使人感到庄重大方中不失玲珑奇巧。塔身上镶嵌着37幅精美的浮雕,表现的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的故事,它寄托了宋代僧人期盼明君的美好愿望。塔顶冠有铁刹,该塔密檐楼阁式建筑结构在中国独此一例。

在佛教习俗中,每当寺院高僧圆寂之后,通常都要在其墓地上修筑墓塔以示纪念。灵岩寺有自唐代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每座塔的塔身,或为钟形,或为鼓形,或为正方形,导游告诉我们,不同的造型表示每位高僧圆寂的不同时辰,即晨钟暮鼓白日方。塔身上不仅有金刚、力士等常见的造型,还有一种跨着雄狮、手持曲棍击打彩球的特殊浮雕,这是明代墓塔雕刻中的珍品,它生动地再现了被称为“击鞠”的马球运动。

灵岩寺这片佛教圣地,以它特有的庄严风姿,吸引了无数游人,历代文人骚客如曾巩、苏轼、苏辙、辛弃疾等,更是或登临题咏,或留下墨宝,乾隆皇帝南巡8次驻跸灵岩寺,每次都抒情,留下了不少碑文。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来时的疲惫在匆忙的游历中消解怠尽。夕阳下苍翠幽静的寺院里,只有僧人晚课悠远的唱经声,敲击的木鱼清脆而空寂,古老的寺院充满肃穆而苍凉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灵岩寺泥塑艺术
[灵岩寺辟支塔]宋代,灵岩寺佛教罗汉像开始雕塑,此后,越元、明二朝,始告竣工,成为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宝库之一。灵岩寺位于山东长清灵岩山,相传该寺始建于前秦永兴(357~359)年间,宋时,通称“十方灵岩禅寺”,成为著名佛家寺院。院中有许多宋、明时代的佛教塑像,主要是泥塑罗汉像。这些罗汉像体腔内还藏有各种重要文物,如铜镜、钱币、丝制内脏以及墨竹题记。有一尊泥塑还以铁罗汉为内胎,可知这些罗汉像是经过多次修塑而成的。根据碑传等材料推断,最早在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塑造32身,元致和元年(1328)又对其重新加以妆塑。现今所存的塑像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修整的。[灵岩寺泥塑]这些泥塑身高1.6米左右,呈环状置列于殿内四周下层壁坛之上。在表现手法上追求形象逼真,刻画了不同年龄和身体特征的差异。宋代泥塑已掌握了相当成熟的解剖学知识,其形态结构合理,脸呈长方型,鼻梁高起,眉弓隆突,轮廓清晰,衣纹...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 黄河文化—黄河源头
关于黄河的源头,《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而传说终究是传说,黄河源头的探寻多年来颇费周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