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开封兴盛话汴水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2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开封兴盛话汴水,    水是人类的生命,也是城市的命脉。    河南开封之所以为“七朝古都”,并
     水是人类的生命,也是城市的命脉。

     河南开封之所以为“七朝古都”,并且成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其由来与发展无不与汴水及其周边诸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战国时期的魏国,魏惠王为了称霸中原,于公元前362年由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于次年派人开挖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大致是从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今中牟、开封北,折而南经通许、太康,西至淮阳入淮河,连接了中原地区河淮之间的重要水道,济、濮、睢、、颍、汝、泗、丹诸水都从此连通起来,在河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鸿沟为骨干的交通网——鸿沟水系。通过鸿沟,在淮河以南还可以连接春秋时期吴国的邗沟,同长江、东海连接起来。东北方向,又可沿济水连接齐国开凿的淄、济间的运河,到齐都临淄,形成了黄淮平原上的水道交通网,促进了开封经济的发展。

     西汉以后,鸿沟经过发展变化,称为汴水(渠)。隋朝统一中国后,隋炀帝为了把江淮地区的粮食货物运往京都西安,开凿南北大运河。其中一段沟通黄河与淮河的叫通济渠(唐代称为广济渠),其间自今荥阳北黄河至开封一段,就是原来的汴水。开封成为这条大运河的中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唐朝特设宣武军节度使到开封,开封成为军事重镇。五代时的后梁、后汉、后晋、后周都建都在这里,称为东京,但时间都不太长。尤其是后周曾对汴水进行了多次的疏浚与整理,以利通运。金代自宣宗后亦建都于此。

      北宋的统一以东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依托的。汴水是水路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持开封的脊梁。再有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的加入辐辏开封,被称为“四水贯都”。汴水是自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过开封东南流于泗州入淮河。蔡河,五代周显德中自开封城东导汴水入蔡以通漕。宋建隆初,导京西南闵水贯京城合于蔡,自后蔡河即以闵河为源。闵、蔡连一水,漕运大畅。周显德中于京城两疏汴水入五丈河,以通京师东北漕运。宋建隆初又在城西汴水加槽引金水河注五丈河。因汴水的绝大部分水量是由黄河供给,而其他三河的水量又是靠汴水来分配,这就形成了以汴水为骨干的水上运输交通网。

      自古以来,陆路运输艰巨,但水上运输相对方便。汴水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可以将江淮一带的粮食、南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100多万军民的需要。因此,保证汴水的畅通至关重要。宋太祖赵炅在一次汴水决口后,曾出乾元门视察,对群臣说:“东京养甲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这几句话充分说明了汴水对于宋王朝的作用。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大中祥符(1008年至1016年)运米猛增至700万石,创造宋朝的最高纪录,其他物资更不计其数。
为了组织好汴水的运输,宋王朝下了很大功夫。《宋史·河渠志》称,宋立国之初,汴水就采取了官办漕运的形式,规定凡属纳税的货物、上供的物帛,官府提供舟、车送往京师开封。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为了加强漕运的管理,还选择干练大臣在开封分掌水陆发运事务。

      然而,黄河多沙善淤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也带到汴水中来。为确保汴水水深适当,维持漕运畅通,宋王朝对汴口的治理、汴堤的维修养护、河道的整治疏浚,都有具体的措施。当时在汴口设“勾当汴口”的专职官员,负责处理汴口水深、汴口启闭、汴口附近淤积疏浚事宜。在长几百里的汴水沿线,除责成州、县地方官员兼管堤防的维护抢修以外,还专设“提举汴河堤岸司”、“都提举汴河堤岸”等官署,负责汴水的修防工作。此外,宋王朝对汴口的决口,采取了有决必塞的原则。对于水道的淤塞,除采取疏浚的措施外,还创造性地实行木岸狭河、扼束水势的办法,即在水浅的河段,修筑木岸,缩窄河道。为了根本改善汴水的条件,减少泥沙淤积,增大水量,保证通航,还进行了引洛(河)入汴(河)的巨大工程。开河自任村沙谷口至河阴县瓦亭子,并汜水关北通黄河,接运河,总长65公里。以前汴口冬闭春启,一年之中通漕仅200余日,引洛入汴以后,汴河泥沙大为减少,河道改善,漕运得到充分的保证。冬天冰冻,也可以伐冰通流,“四时行流不绝”。正如《宋史·河渠志》所说:“汴水横贯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简直成了宋王朝的“建国之本”,开封在北宋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

     “四水贯都”把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大量的粮米物资运往京都开封,手工业由此获得蓬勃发展。酿酒业、食品加工业、日用手工业、烧瓷业、生产资料加工业等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以开封为标志的北宋商业第一次打破了中国历史上都市中的坊里制度,沿街商店、酒楼、茶房鳞次栉比。晚上夜市喧嚣,车船云集,络绎不绝,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北宋的文学艺术也五彩缤纷、艳丽夺目。开封是北宋文学艺术繁荣的集散地。词在北宋达到了顶峰,涌现出了苏轼、晏殊、欧阳修等闻名于世的著名词人。散文在北宋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名列“唐宋八大家”。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资治通鉴》是由大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成书的。北宋艺术的各种形式也进入了兴旺发达的全盛时期。这时,出现了以说书为生的艺人,称“说话人”,他们有固定的场所称“瓦舍”。在“说话”中不乏夹杂着讽喻、风趣、幽默和滑稽等喜剧性艺术表现方式,开启了“相声”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和先声。宋朝较大的剧种是宋杂剧,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谱子就是为杂剧唱腔的谱曲。河南开封的宫廷杂技表演集历史上杂技表演之大成,称“百戏”杂技。随后流入民间,如“乔相扑”、“教飞禽虫蚁”、“女风占”,甚至还有水上杂技等不同表演形式。北宋的绘画成就很高。山水画以李成、范宽最有成就。米芾及其子友仁的山水画有独特风格。风俗画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誉满全国,以真实生动的笔工,画出了清明时节开封郊外和城内的景象。宋代的书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人称“宋四家”,侧重于书家的自我表现,各有各的风格。

     北宋以水利发展为先导,四水贯东京,沟通了开封和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为北宋的经济、社会,还有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开封成为了当时国际著名的历史名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汴水
参见《清明上河图》隋唐大运河
· 黄河文化—开封拾梦
我怀揣一颗敬畏的心走进古城开封。一座小城就像一个人一样,历经繁复而又多姿。城市文明是人用心血筑成,敬畏历史就是敬畏生命。一座城市和先人中这么多人杰的生死情感纠缠过,屈指可数。仓颉、魏梁王、孟子、信陵君、张仪、张良、扁鹊、孟昶、曹植、吴道子、李煜、赵匡胤、李师师、李自成、史可法、冯玉祥、毛泽东、刘少奇等等曾经在这里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这里是河南梆子的发源地,更是戏剧的荟萃地。怀想当年,杂剧、傀儡戏、滑稽戏、歌舞、影戏等等在这里“百花齐放”。这里也曾经是宗教圣地之一,大相国寺、延庆观、教和犹太移民的清真寺使人想到城市文化的包容和多元。“七朝古都”历程中的铁塔、繁塔、历朝历代的皇宫、开封府、钟鼓楼,催人神往。就连古城演变中的名字:大梁、浚仪、汴州、东都、东京、汴梁、开封,这一个个汉字折射出的是一串串鲜亮的诗眼或意象。临行前查阅了一些开封的历史,2300多年前孟轲游说梁惠王的南开封是不可能见到...
· 烽火三国——白鹄救主战汴水
?董卓知道,即使迁了都,也迟早免不了一场血战。所以杀完袁氏一家后董卓又加紧了军事准备,把凉州军主力调往洛阳以东,自北向南分成三路进行布防,与关东联军的主力形成对峙:北路以牛辅为主将,对抗河东郡、河内郡的联军以及白波军;中路以徐荣为主将,对抗酸枣方面的关东联军;南路以胡轸为主将,吕布、华雄辅助,对抗鲁阳的袁术和孙坚。自北向南,这条战线长达上千里,中间有沁水、河内、酸枣、荥阳、阳翟、鲁阳等要地。在河内郡屯驻的袁绍、王匡离前线最近,他们的驻扎地在黄河北岸的怀县,与洛阳的直线距离不过100里,轻骑兵半天即可到达。袁绍倒是想建个头功,让自己的这个联军总指挥更加实至名归,所以他命令王匡在平阴渡口过黄河,向敌人发起进攻。牛辅率部驻守在平阴渡口南岸,面对王匡的进攻,他一面进行正面抵抗,另一面暗中派出精锐部队从另一个渡口小平津渡过黄河,绕到王匡背后,抄了联军的后路。这一仗王匡所部损失惨重,只得退回怀县与袁绍...
· 黄河文化—黄河长江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是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位于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山的北麓是黄河的发源地约古宗列曲,山的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山横亘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自西向东绵延近千里,宽100~15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少数藏民在此从事畜牧。巴颜喀拉山虽然群山起伏,雄岭连绵,但因地域辽阔,并不显得多么险峻,而展现出圆浑粗犷的气势。有的山峰远看像山,近看像川,山岭之间宛如平原一般广袤平坦,使人全无置身高山之感觉。山下广阔的草原,降水量充沛,水草丰美,牛羊肥壮,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雪豹、野驴、野牦牛竞相驰骋,有“牦牛之乡”的美称。
· 黄河文化—“杨耿坝”上话巨变
汛期将至,笔者因查看河势来到河南长垣周营控导工程。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序的一道道丁坝镶嵌在蜿蜒的联坝堤上,犹如一轮弯弯的彩虹,屹立在母亲河岸边,默默地聆听着黄河喜怒无常的诉说。该工程1坝,当地群众亲切地把它称作“杨耿坝”,这是人们想用这种特有的表达方式,让后人永远记住英雄的壮举。时间上溯到1933年8月11日,黄河暴涨,冯楼决口,石头庄大堤溃失,为避免大河顺堤行洪和便于堵大堤决口,而先在马占至冯楼处进行堵口,将大河挑归原槽。1933年9月开始准备,1934年3月17日下午5点堵复成功,因堵口进占牺牲两工人,一名姓杨,一名姓耿,为了纪念牺牲者而将此坝命名为“杨耿坝”。人民治黄以来,长垣黄河人继承了英雄未完成的事业,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整修和续建,目前建有丁坝43道,联坝长度4.87KM。该工程自建成后常年靠河,为了确保防洪安全。今年又对该工程根石进行加固,目前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