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泾惠渠穿越历史尘埃的“恩惠渠”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4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泾惠渠穿越历史尘埃的“恩惠渠”,泾惠渠的前身是郑国渠,从秦朝开始就非常有名,并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战功,是与都江

  泾惠渠的前身是郑国渠,从秦朝开始就非常有名,并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战功,是与都江堰、灵渠齐名的中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民国水利专家李仪祉重修后改名为泾惠渠。


  战国后期,诸侯混战,秦国为完成统一霸业,将矛头指向邻近的韩国。历史关头,一场奇战发生了。这场奇战就是修建郑国渠。为了削弱秦国的强大实力,公元前237年,韩桓惠公特派韩国水工郑国赴秦兴修水利,企图利用浩大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达到“疲秦”目的。不料事与愿违,当时的秦王嬴政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命令郑国在秦国修建郑国渠。在郑国的和参与下,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在关中大地上蜿蜒盘旋,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把渠修建在渭北平原三级阶梯的最高线上,巧通泾河、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可谓巧夺天工。它用富有肥力的泾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压碱,变沼泽盐碱之地为肥美良田,灌溉着今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县(区)的280多万亩土地,使关中一跃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成为天下粮仓。郑国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极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使其由此走向强盛,加速统一六国步伐。


  两千多年后的1928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饿殍遍野。经历2000年风雨的郑国渠已经破废不堪。引泾灌溉,急若燃眉。1930年,出身农家的杨虎城出任陕西省主席。他深知水是农业的命脉,所以主政伊始便非常重视兴办水利。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杨虎城提出兴修水利,力邀全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李仪祉回陕担任建设厅长,后任水利局长,在郑国渠遗址上规划修建泾惠渠,并成立渭北水利工程委员会及渭北水利工程处。工程建设资金需150万元,为了确保工程早日开工,杨虎城拨出专款,并与华洋义赈救灾会等合作筹集资金。1930年12月7日,泾惠渠工程动工。杨虎城说,必要时可以投入一个师的兵力协助建设。


  泾惠渠以泾水为水源,通过开山凿洞修坝,引泾水进行灌溉。主要工程有三:一是在泾阳县张家山建混凝土滚水坝一座,将一部分泾水拦入引水渠。二是凿引水渠11230米。三是在灌区修建灌溉渠道。


  经过15个月的奋战,1932年6月,工程竣工,郑国古渠得到恢复。如此短的时间建成如此宏大的工程,这在旧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当时的泾惠渠引水工程如雪中送炭,64万亩良田得到灌溉,使得关中持续三年的年馑得到缓解。受灌地区的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在没有化肥的时代,小麦亩产可达150余公斤,棉花亩产皮棉30多公斤。农民过上了殷实的日子,关中经济迅速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受惠至今。1934年,杨虎城被免去陕西省主席之职,担任西安绥靖主任,但他对水利建设依然热情不减,不惜从自己掌握的中拨款补充,调拨士兵参与工程建设。遗憾的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与李仪祉先生的陕西水利建设宏大计划未能完全得以实现。


  泾工程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在泾阳县王桥镇西部的张家山,不仅山清水秀,风景秀美,而且还保存着历代引泾渠首遗址和大量的碑刻文献。它们如同一块块水利活化石,带领人们在这个天然的水利断代史博物馆徜徉,领略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和悠久雄浑的历史遗韵。郑国渠——泾惠渠,历经2000多年,她依然静静地流淌,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银线,带来了泾河流域的美丽富饶。它浇灌着关中良田,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一)
宁夏引黄灌溉设施创始于何时?清代中叶以前的文献史料,明确地说始于汉代,或含糊地说建于古代。截至目前从我们已经查阅到的资料看,成书于清道光六年(公元l826年)的《西夏书事》有秦家渠“相传创始于秦”的记载。一百年看的宁夏地方志《朔方道志》(成书于公元1926年)重提这一说法。1936年出版的《宁夏省水利专刊》在照引《朔方道志》说法的同时,该书编者之一的曹尚经又在书末著文指出:“试综阅宁夏现存之关于水利的各种典籍,及能找到的碑文图卷,就知道宁夏的水利事业,远肇于汉代武帝的时候。”1943年编撰的《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一方面引用“朔方道志”的说法,同时又指出秦渠建于秦代之说是“根据渠名之推测,及不确实之传言。”解放以后,秦渠建于秦代之说曾广泛流行。近年来,不少同志指出,该说缺乏史实根据,宁夏引黄灌区的开发应为汉代的事1。但有些同志仍坚持秦渠始建于秦代之说2。对此,我们愿再一次阐明自己的观点,以...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四)
附注:1参见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中国水利史稿》上册,1979年,水利电力出版社;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编写组:《黄河水利史述要》,l982年,水利出版社;汪一鸣:“试论宁夏秦渠的成渠年代”,《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l981年第4期;卢德明:“关于宁夏引黄灌溉创始年代问题”,《宁夏水利科技》水利史志专辑(一),1983年第l期。2参见田尚:“试论‘塞北江南’宁夏平原引黄灌区的形成”《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冯并:《塞上明珠朔(“秦汉古渠话源头”一节),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3所谓“朔方”。当时有两种涵义,一是指朔方郡(今内蒙古包头以西后套地区)而言,一是泛指朔方刺史部(下辖》方、五原、上郡、安定、北地等郡,当时宁夏河套平原大部分属北地郡,小部分属安定郡)所属广阔地区,由上下文分析,这里当指朔方郡。令居即今甘肃兰州永登附近...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二)
公元六世纪初叶成书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除了指出宁夏河套平原上原有引黄渠道,“河水历峡(指上河峡,或称青山峡,即今青铜峡)北注,枝分东出……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同时还说明“河水又迳典农城东,世谓之胡城。又北迳上河城东,世谓之城汉。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农都尉所治也。河水又北迳典农城东,俗名之为吕城,皆参所屯,以事农甿。”14据《汉书·叙传》及《汉书·冯奉世传》,则班况、冯参曾先后任上河农都尉,管理当地灌溉农业,其时代可推至汉成帝初年(公元前32年)。又据《居延汉简》(二一四、三三),元帝时,由于内地人民困乏,曾调边郡十一农都尉之余谷以自给,这其中当包括上河农都尉在内。15可见设置农都尉的时间可能更早些。凡此都清楚反映了这里的引黄灌溉农业始于前汉。《旧唐书》、《新唐书》记载了宁夏河套的汉、御史、尚书、光禄、七级等渠名,并说明其为“废塞岁久”的古渠。16旧志还明确指...
· 秦陇文化—大漠黄河—考证宁夏秦渠的成渠时代(三)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河套地区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有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前套(土默特川)和鄂尔多斯东部高平原,现代年降水量250~400毫米,干燥度l.5~2.0,其中大青山山前平原潜水丰富;有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地区的陕北高原,现代年降水量可达350~450毫米,干燥度l.25~1.50。这两个地区不少平原、谷地可以发展旱地农业,虽然因春旱严重,无霜期短,收成不稳定,而且耕垦后很容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但这些地区的种植业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毕竟尚可有一定收成。西部为属于温带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后套、鄂尔多斯西部高平原和宁夏河套,现代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上下,干燥度大于2,且降水年际间、季节间变化大,其气候比陕北、前套更加干旱,一般地说,在无灌溉的条件下发展种植业确很困难。27秦代末期,蒙恬所率大军之所以“居上郡”,28一是因为当时匈奴主要活动于阴山南北,上郡处于关中北上朔方、五原郡的交造要道...
· 黄河文化—湟水源头护渠人
夏日的湟源,青山列屏,绿水环乡,草木葱茏,万物争荣。从县城驱车一路迤俪南行,波航乡山坡上的层层梯田麦浪叠翠、菜花泛金,灌木成片,植被碧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穿行于阡陌交通、林木繁茂的山坡沟壑,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铅灰色脉络纵横交错,不时隐显于绿荫密布的山山坡坡,这便是被当地人民亲切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南山渠。1996年建成运行的南山渠将生命之水通过一条条干渠、支渠、斗渠使童山秃岭涂满了充满希望的绿色!这纵横交错的脉络浇灌着湟源山川,滋润着湟源之民。站在南山渠旁道路上俯瞰,大山褶皱中大史家村屋舍俨然,饮烟袅袅。该是吃午饭的时候了,渠旁一位挥锹铲沙的老人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须发皤白,面容清癯,黧黑的额头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老人就是南山渠第七管理段合同制管理员颜生林,68岁高龄的他在南山渠整整守护了十几个年头,管理段职工和南山渠受益农户的双重身份,使他对南山渠有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情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