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大留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5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大留寺,编者按:古时候,在长垣县城东南30余里有一座寺庙,名曰“大留寺”,当时香火十

  编者按古时候,在长垣县城东南30余里有一座寺庙,名曰“大留寺”,当时香火十分旺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前来烧香许愿、寻求吉利的善男们络绎不绝。明朝万历年间,中原地区黄河连年泛滥,导致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朝廷命令山西洪铜县的百姓迁居到此,逐渐形成了村庄,亦随之名曰“大留寺村”。新中国成立后,河务部门为了控导河势,在该村东南的滩地里修建了“大留寺控导工程”。渊源的历史、优良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资源,造就了一处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我因工作关系经常“光顾”大留寺控导工程,每次都是匆匆而来,急忙而去,从来没有在这里好好游玩过。前些日子,有朋约我当向导同游大留寺,恰逢星期天,我便欣然应允,立刻和朋友一起驱车朝大留寺方向走去……

 

  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千亩生态景观林,若步行于林中,迎入眼帘的是:那草儿青青、花儿艳艳、蝶飞蜓舞,美丽的孔雀开屏、错落有致的风景石、别致的休闲凉亭和观光廊道,均为如诗如画的景区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再用心聆听那蛙声一片、蝉声缭绕和草长花开万物生长的声律;一定会让您暂且去除心头的浮躁而聆听自然界的天籁之声,撇开眼前的浮华而欣赏那最绚丽的大画卷。

 

  走出景观林,远望千年古刹大留寺,巍峨的大殿与殿前清澈的湖水朝相辉映,在四周空旷田野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雄伟壮观。穿过湖中小道,走进巍峨的庙门,一眼就能看到贴有大理石瓷砖的迎门墙上由书法家龙飞凤舞的题字---“不到黄河不死心”。绕过迎门墙来到寺院内,整个寺庙由三间大殿和东西两侧的十间配殿组成。外观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重檐,大大而又圆圆的木檩笔直厚重,巧夺天工的木雕图案上给绘以多种色彩,特别是那刺眼的阳光照耀着庙顶金黄色的图案,使整个建筑结构熠熠生辉,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更加显示了大殿的巍峨壮观。

 

  大殿的正中间供奉河伯冯夷的塑像,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冯夷勘害、白龙升天、大禹治水、洛神别夫等大型水彩画。相传,长垣自古以来就深受黄河水患的骚扰,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河伯冯夷为除百姓疾苦,独自涉险勘害,最后在渡河的过程中因风大浪急不幸身亡。此举感动上天,封他为黄河水神,河伯化为白龙腾飞云端。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在黄河岸边修筑了寺庙,名曰“大流寺”,后来当地百姓期盼河伯永驻留住来保护他们改名“大留寺”。

 

  时到中午,游客可登上停靠在黄河岸边游船上,尽情地享受着由中国厨乡――长垣厨师做工考究的全鹅宴和风味独特的渔家餐饮,一边品味特色美食,一边饱览黄河风光。留心听听,滚滚黄河涛声晰晰嗦嗦,与万籁共枕。享有“自然空调”之美誉的顺河风阵阵吹来,清新而又凉爽,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河和田园相混合的香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惬意。三五好友在这里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飞扬开来……

 

  午饭过后,骄阳似火、酷热难耐,您或在游船上对异、打牌切磋技艺;或来到岸边垂钓园,修身垂钓。园内垂柳依依、小径林荫,清澈绿水中的荷花显得婀娜多姿,分外。“稳坐钓鱼台”体验钓鱼过程带给人们的无穷快乐,当垂钓者将鱼绳投进水中,开始漫长等待的时候,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鱼漂,那怕只是一条柳叶儿似的小鱼,也会眼前顿时一亮,心中充满收获的欢乐。在等鱼上钩的时候,那种望眼欲穿、朝思暮盼的期待,是垂钓之乐的最佳境界。

 

  下午晚些时候,坐累了出来活动活动筋骨,离开垂钓园。沿着两侧是参天大树中间是碎石铺设的联坝堤顶道路顺势行走,边走边欣赏独具特色的黄河风光,一道道丁坝整齐划一,犹如一条巨龙盘窝在大河岸边;滚滚黄河水从南向北奔泻而下,气势雄伟,一会儿打旋,一会儿拍岸。走累了,坐在坝顶上的亭子中小憩一会儿,沫浴着阵阵吹来凉爽的顺河风,原本十分疲惫的身心会立刻恢复元气,爽飒地离开,好像是洗了一个澡。

 

  一条大河、一座寺庙、一处控导工程、一个游览区给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灵岩寺
始建于唐代的灵岩寺辟支塔,高54米,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砌建筑。从泰山玉皇顶下来,只觉得双膝酸软、难耐,再无余勇可沽了。可山东的朋友说:“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其游也。”劝我无论如何要到灵岩寺看看。灵岩寺位于泰山之阴的山东省长清县万德镇境内,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至明,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我国四大名刹。进寺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只见风景幽深,古刹幢幢,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问及寺名的由来,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相传东晋时著名高僧朗公来此说法,“猛兽归服,乱石点头,故称灵岩。”这里最盛时殿阁40余处,禅房500多间,僧侣500余人。经过千余年自然的、人为的风剥雨蚀和岁月侵袭,如今尚存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及历代碑刻等。大雄宝殿建于宋,原为供佛、讲经之地。殿前古柏参天,银杏合围。殿后有摩顶松,实为古柏,老干半枯,新枝滴翠。相传唐玄奘去西天...
· 黄河文化—班辈寺
在炳灵湖中心之西岸,兰临北道的路边(今三塬乡东风村)一座红砂岩组成的山岗巍然屹立。山腰处残留着石雕佛像,这就是古老的班辈寺。班辈寺由来已久,传说是鲁班爷在黄河上造桥时,山上来,山下去,鞋里钻满了砂粒,到这里已无法行走,于是,脱鞋倒了砂粒。夜晚,砂粒闪闪发光,竟然变成了一座山岗。后来,鲁班爷的徒弟们(指白塔寺木匠)认为这里是祖师爷背来的金山,瑞祥之地。便在这里凿像建寺。随着人类文化的发达,附近先民们在此取排行,并起名为“班辈寺”。
· 黄河文化—郎木寺散记
(一)三月二十九日午后,我们筹划了数次的郎木寺之旅终于成行。汽车从玛曲县城向东行驶了数十公里,沿途的荒凉中这才有了醒目的褐红,间或数株灌木闯入视野,令人一振。当汽车爬上陡峭的山梁,山坳里房屋沿江而建,寺院依山而筑,古貌苍然,一派蓊郁尽收眼底。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一行五人抵达郎木寺镇。风尘仆仆地步入一家门口放着英文招牌的川菜馆,旋即,老板娘出来热情招呼。问老板娘要菜谱来看看,回答却是没有,接着口齿伶俐地连报了十几个菜名。从川菜馆出来,司机带我们去大经堂拜佛。停好车后才发现大经堂外的铁栅栏已经上锁。眼前古松挺拔,清香阵阵,寒鸦数点,残阳如血中我已感受到空气中的那种神秘。(二)清晨,除了司机蒙头大睡之外,其余的人都醒了,遂结伴上山。途中有许多专门安放转经筒的长廊,我们逐个转动着向山顶行进。时间虽早,朝圣的人却不少,且个个疾步行走,全不似我们这般悠然。在矗立于半山腰处的大灵塔下,我含笑向一位老人询问...
· 黄河文化—清凉寺的传说
古代惠民淄角镇东部曾有一片四殿三院组成的大型建筑群,四殿为金刚殿、天齐庙、清凉寺和元化阁,三院为四大殿堂相连形成的三大院落。它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堪称古建筑一绝。据传,修建清凉寺时,整个淄角镇石料、木料堆积如山,四方名匠聚集如云,呼号之声响彻云霄,令世人叹为观止。某日,从镇南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手提破布兜闯入工地,对众木匠乞求说:“诸位师傅请了听说淄角镇大兴土木,我来混碗饭吃,望师傅们指教。”说完便拿出一个破墨斗子准备干活。大伙一看,多有不愿与其为伍之意。木工头见状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修庙是行善,给他碗饭吃不也是行好吗?”便留下乞丐让他砍木楔子。有的木匠有意刁难乞丐,挑了一根又粗又硬的斜纹木头给乞丐,冷眼瞧他怎么办。只见乞丐往墨斗子里吐了口唾沫,对着那根木头横七竖八地打了很多墨线看着数不清纵横交错的墨线,众木匠暗中发笑,看乞丐怎么下锯。人们围观乞丐打墨线,只见乞丐把墨斗子收起...
· 黄河文化—黄河镇河大铁牛
永济,古称“蒲坡”,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一九八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七日,这里出土了轰动海内外的四尊唐开元12年铸造的镇河大铁牛,为黄河流域又新添了一处人文景观。唐开元四大铁牛,是国家稀有的珍贵文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唐书》和有关史料记载:唐初,古蒲州是京都长安与河东府地区联系的枢纽,当时被称为“六大雄城”之一。此后,秦、晋交往加频繁。为防治黄河水患,加固黄河两岸的“蒲津桥”,《唐书》载:“李唐王观李冰为蜀守,寻江刻石为三牛于岸侧,盖牛之足以胜水怪,而镇其患者允矣。”于是唐玄宗效仿古人先例,以维护浮桥堤坝,铸造镇河大铁牛,借助[神灵,以镇黄河水患。牛为水兽,可以耕用;为瑞祥之物,用以镇河。《蒲州府志》载:“开元12年(公元七二四年)唐明皇下诏命兵部局书张说主持改建蒲津浮桥、铸造镇河铁牛。”因造牛为唐玄宗的决策,故称为“代开元铁牛”,当地人又叫它“镇河牛”。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