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渭河岸边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9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渭河岸边人,      夏日,渭河水暴涨的时候,渭河就显出其桀骜不驯的脾性来。混浊的泥水,越

      夏日,渭河水暴涨的时候,渭河就显出其桀骜不驯的脾性来。混浊的泥水,越过了我所处城市的老桥桥面,涌至大坝边沿,吞没了河边耕地。河水中,漂着青禾瓜果、死猪死猫死狗等,偶尔还有人的死尸。我便于心中喟叹:渭河是野,野得狂放不羁,她跟娴淑文秀终年一身绿衣的汉江,简直无法相比。

  渭河的野性,便也铸造出了渭河两岸人们的野性。他们说话,声音倔倔的,嗓门如雷;做事,挟风带雨,不见拖拉和文弱。大街上,本是双方对话,你猛一听还以为是在吵架,走到跟前一瞧,见两者均和颜悦色,这才明白他们是在友好地说话。野性的人们有时是有点儿无矩无规,什么都蔑视什么都全然不顾。 
     
  人是高等动物,人的野性必定大于渭河的野性,人是要想方设法驾驭渭河的。夏日涨水的季节,我站在渭河岸边,见身前身后尽是人,忽然,有人叫道:“看,一截圆木!”只见一根长长的木料从上游漂近。这时,便有几个汉子“嗵”地跳下河,他们拼命地向那木头游去。有人的胳膊下,夹着一对葫芦;有人,干脆一物不带,赤身裸体向河中遨游。最先抓住那根圆木的,必是得一财而足唉!手脚慢点的人,扫兴而归,被浪头抛上摔下折磨个够,上了岸,一身的泥水,精身子站了,仍眼望河里,希望再次发现木料等值钱的物品,然后又“嗵”地跳入河里。
     我常被渭河岸边人的野性和顽强精神惊诧,更是佩服他们的良好水性。
     让我最为惊讶和佩服的还不是刚才看见的情形,而是留在我幼时记忆中的一幕。
     那是农历的七月七日,即牛郎织女节。那晚,我跟了哥哥去小学附近的村子,看邀请“巧娘娘下世”的演唱。灯下,有一队女子手执小铜锣,“丁丁咣咣”敲,一声一声唱:“巧娘娘你下来,瓜桃梨枣,年年都好,今年有个七月七,明年有个七月七……”女子们念得虔诚、认真。念至半夜,据说巧娘娘(即织女)的影子就从天上下来,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此时,用萝卜刻制的无数盏河灯,被点燃后,就从渭河上游的一处投入河中,汹涌的河水把河灯冲得四散开来,如同满天星。岸边庄稼人的情绪昂奋,一群水性很好的小伙子,便纵身跳下河去抓那河灯。想想,那是在晚上,又是在波涛汹涌的河水里。据说打捞回了河灯,女人们就可以实现早生贵子的愿望。河中有丈夫为妻子打捞河灯的,有弟弟为嫂子下河捕抓河灯的,亦有陌生者受托为某个女人捞河灯的。混浊的河水合着夜色,立即吞没了在河里畅游的人。如果一盏河灯给某人打捞上来,人们便一个声音呼好,并说“那准是我的人”的庆贺话儿。站在嘶鸣的渭河岸边,我直为河中的汉子担心。那夜,我一直站到满河的河灯暗去,河岸上的演唱停止方回。过后多少天,我还沉浸在观河灯的情景里。
      渭河岸边生活的人,皮肤一般黑红黑红,胳膊似椽腿似柱,一身的肌肉疙瘩满身的气力。其体格,也够“野蛮”的。我想,这内外之“野”合一,就铸造出了渭河岸边人特有的性格。

      野性,是渭河的秉性,亦是渭河岸边农人的性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岸边曹植墓
黄河山东东阿县境内的“艾山卡口处”,是黄河下游河道最窄的河段。位于卡口左岸有座风光秀丽的小山名曰鱼山,又名吾山。三国时期的东阿王曹植就安葬于此。上世纪90年代的曹植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当地政府开发成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区。据晋·陈寿《三国志·曹植传》载:公元228年,曹植在被封为东阿王期间曾经“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不想4年后一代才子英年早逝于东阿,其子曹志遵其嘱,将其遗骸迁葬于鱼山北麓。曹植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始建于公元223年阳春,墓室为砖结构,采用三横一竖砌筑法。由于年代久远,墓祠历经沧桑,频遭劫难,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才得到当地政府的抢救性修复,清理残垣时出土随葬品13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47件。上世纪7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曹植墓壁上发现阴刻铭文砖,使鱼山曹植墓的真实性得到确证。人们在谈论曹植天资...
· 渭河
诗文中的渭水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岑参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両行涙寄向故园流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沿岸主要城市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渭南市
· 渭河平原
得名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历史关中地区四方的关隘,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如西周、秦、西汉、唐等等,历时1100多年。古代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秦汉初期,关中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后来水利灌溉工程日渐失修,到西汉末年,中国的经济重心和基本经济区,已从关中转移到河内郡一带。地质关中盆地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之间,这一巨型断层陷落带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时期。正断层位于盆地两侧,一些泉水和温泉就位于断层线上。南北两侧的山沿着断层线上升,而盆地缓缓下降,形成地堑式平原。平原形成后,黄土堆积,渭河及支流泾河、洛河等携大量泥沙淤积,最厚达7千米;然后地壳不断上涨和...
· 黄河岸边周原村:周爷(ya)婆(po)的来历
尧舜时周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码头重镇,南北贡船在此交汇后沿汾河上至尧都。在韩城你说周原村(编者注:周原,现属于陕西省韩城市渭南市新城街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你说周爷(ya)婆(Po)谁都知道。但为什么叫周爷ya婆po却鲜为人知,其实周爷ya婆po是周人发祥振兴之地。早在夏朝周后稷之裔孙公刘,为僻夏桀越过黄河定居周原,此时商汤与夏桀之战争,商初主要在豫东豫南征战,暂且顾不上韩城周部落的事了,此间周人安稳的生活了十一代人,部落逐渐得到壮大,粮食乃积乃仓十一代后,周边部族又眼红起来啦,开始打压周人,因为此时周部落不够强大,(商朝:武乙名瞿,元年)为僻战端,波及人民生灵涂炭,古公亶父又被迫带领部族逾梁山,西迁至千里之外的宝鸡岐山,为了不忘生活数百年振兴壮大的故土周原,而将韩城周原的村名也搬到了岐山。到了周文王时为了纪念周原,将周定国号,成就了周王朝八百年的江山,周成王还将小弟姬伯晨封韩候于陕西韩城...
· 黄河文化—黄河人赞歌
我庆幸十年前大学毕业时的选择,来到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身边,做了她的守卫者和建设者,成为一名光荣的黄河人。十年来,虽然每天生活和工作在黄河岸边,与她朝夕相处,亲眼见证了她十年来的变迁。但是,每每想起她的变化之巨大,心中依然激动、感奋、震撼!几千年来,桀骜不驯的黄河,给祖祖辈辈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啊,黄河人不会忘记,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变害为利,造福社会,正是黄河人十数年如一日,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改造着黄河;用坚定的信念、一丝不苟的言行,净化和纯洁着黄河。面对一代代黄河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黄河精神;面对他们保持黄河岁岁安澜的成绩,我们只能用心灵去领悟,为何他们不会因为贫穷而擅离岗位,去追求那虚无缥缈的名利;他们为何不会因为困难而把任何一名职工推出黄河大门!“为什么我的眼中含满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一来到黄河便激情难捺,因为我深深地爱上了她——我们伟大的母亲河,爱上了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