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甘肃”一词在西夏时就有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0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甘肃”一词在西夏时就有,   “甘肃”一词,代表着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它是由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

    “甘肃”一词,代表着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它是由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各取一个字组成的。然而,人们为何要把“甘肃”作为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名称。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它出现多长时间了,人们未必知道。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甘肃”是在元朝出现的,其实不然,那么“甘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27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意外获悉,“甘肃”在西夏时就已经出现,至今已超过800多年的历史了。

    “甘肃”出现在西夏时

      北宋早中期,甘肃基本上由北宋和西夏分别管辖。其中河西走廊大部归属西夏,而丝绸之路上的凉州,也被西夏定为陪都。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羌人的一支也叫党项羌。原先生活在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后来迫于吐蕃人的压力逐渐迁移到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在唐末的农民战争中,党项人的首领,拓拔思恭因帮助唐政府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氏,占据了银、夏、绥、宥四州地。

     党项人在势力没有发展起来时,对中央政府极其忠心。北宋建国时,党项首领李彝兴还派人送去贡马300匹。在宋早期双方关系良好,每年西夏人用2万匹马换取宋人的茶叶等生活物资。

    随着一次次的交往,西夏人的封建化过程进展迅速,到李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时候,向宋朝献四州之地入朝,结果引起其族弟李继迁的严重不满,李继迁开始反叛。李继迁利用宋和辽之间的微妙关系,左右逢源,积累力量。1002年,李继迁攻取灵州,其势力日渐兴盛。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继位后,他更加充分地利用周边各个不同政权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大肆扩张地盘,发展势力,终于在1038年,立国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割据势力。

     据了解,西夏时西夏政府把全国分为12个军事防御区,这12个军事防御区被分为左右厢军。这些厢军驻扎在西夏境内的各个战略要冲,防御外敌入侵。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是西夏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凉州更是西夏国的陪都。故而,西夏人非常重视河西走廊的防御,专门在甘州(今张掖)成立了“甘肃军司”,负责河西走廊中部地区的军事防御。“甘肃军司”统领兵力达3万余人。西夏灭后,“甘肃军司”也烟消云散。

     之所以称为“甘肃”主要原因是,当时西夏在河西走廊西部占据了甘州和肃州两个重镇,故而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个州的首字命名为“甘肃军司”。这时的“甘肃军司”仅仅是个军事管理机构,并不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管理。

     元代“甘肃”建省名称确定

    真正把“甘肃”作为省级管理机构的名称确定下来是在元代。

    随着西夏的灭亡,“甘肃军司”烟消云散。元代由于中央政府管辖的范围极其广大,给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划省而治是一种必然。

    元初,全国共设立了10个行省,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北京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被称之为腹里。而其他的地方则设立了辽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广、江西、浙江、河南等9个行省,后来又在蒙古高原上设立了和林行省,1312年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共计10个行省。

    元政府在省下又分为路、府、州、县四级,边疆及战略要地还设立了“军”。少数民族地区还专门成立了宣慰司、宣抚司等机构。

    甘肃境内的行省最早并不叫甘肃行省,而是被称为西夏中兴省,省治设在宁夏银川,主要管理西夏故地。它是1261年设立,后来西夏中兴省的名称和管理范围多次发生变化。

    127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成立甘肃路总管府。1281年,正式成立了“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省。这样,才正式有了“甘肃省”的名称。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曾经在甘州设立了甘肃行枢密院,是当时全国的6个行枢密院之一,归其提调的人马主要有甘肃行省各路、吐蕃等处招讨使司,朵甘思招讨使司诸军。

    名称虽一样范围大不同

    其实,在元之前,金人就在全国实行了一种行尚书省的临时管理机制。当时,为了处理各地的重大、紧急事务,金政府经常向地方派遣行使中书省管理职权的丞相或执政官,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措施。

    蒙古灭金后,蒙古贵族又依照原来金人行尚书省的区划,分派给投降了蒙古人的汉族地方武装集团头目。这样在蒙古贵族所占的华北,中原地区就有了行省区划。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代的行省建制才基本定型。

    元代归甘肃行省管辖的下属行政机构有14个,其中属于路一级的建置有甘州、肃州、河州、亦集乃、宁夏府、永昌府,还有山丹州、西宁州等。总体上当时甘肃共设有七路、二直隶州、五属州,此外还有六处脱脱禾孙马站。

    其范围比今天甘肃省管辖的范围要大很多。和上个世纪初甘肃、宁夏、青海三省没有分设时的范围相差不多。

    明代有了“甘肃巡抚”

    到了明清两代,甘肃行省管辖的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和中央政府的实力密切相关。

    从明代开始,各地管理地方行政军政事务的官员,被称之为“巡抚”,其全称为“巡抚甘肃等处赞理军务”。甘肃巡抚最早是在宣德十年设置的,开始驻在甘州。

    清初,依旧设立甘肃巡抚,最初也在甘州,后移到了凉州、再后来移到兰州,不久移到陇西。1738年又移回兰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府驻兰州,甘肃巡抚也消失了,开始由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一直延续到清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在黄河传说中徜徉
古老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里,流传着多少黄河的传说。它们像星星一样闪烁,像河水一样流淌!徜徉其中,我们看到了太多情感的宣泄和斑驳陆离的色彩,体味到很深的遐想忖度,这里处处渗透着人们企图解释千古之谜的智慧和脉络。人们说盘古开天辟地时,一只翅展九万里的凶猛残忍的大鸟鲲鹏,屡屡为害天下,一嘴吃下数十人!人们为了追杀它,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打到它的巢穴,又追了七七四十九天才赶上了它。它在死之前下了怪蛋,想留下它的孽种继续为害人们。人们为了斩草除根,凿了二九一十八天才把蛋凿了个缝,不想一声巨响裂开,蛋青向西流汇成一片海,蛋黄向东流入东海冲出一条黄河。人们总是把黄河的灾难归咎于魔类,把沉重的黄河话题说得轻松并富于情趣。许多传说还叙说着蛟与黄河的故事。据说东海龙王与蟒交配,生下头上无角不像龙却有四爪不像蟒、似龙非龙似蟒非蟒的怪物蛟。蛟为夺取父亲的王位...
· 黄河文化—又是牡丹花开时
又是一年新春来,又是一个花开时。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为古都洛阳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进入四月,古老的洛阳城就会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全城的百姓和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一道,怀着极大的兴趣观赏名闻天下的洛阳牡丹。一年一度的洛阳牡丹花会应运而生。每逢此时,规模宏大的庆典活动,流光溢彩的牡丹灯会,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都会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艳丽妩媚、雍容华贵,素有“万花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誉,更有“国花”的桂冠。洛阳,被公认为“牡丹城”,自隋唐以来,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司马光有诗云: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这首诗把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以及众人赏花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花市繁华热闹的场面。牡丹,又称鹿...
· 黄河文化—甘肃彩陶绵延的背景
在中国各地的彩陶文化中,只有甘肃彩陶同时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时代最早,地域广大。甘肃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是中国彩陶的发源地之一;第二,在距今约5000年~4000年间,中国各地的彩陶渐趋衰落,马家窑文化彩陶却独放异彩,在甘青地区形成了中国彩陶的鼎盛阶段,其艺术水平之高、文化成就之大,使其他彩陶文化难以比肩;第三,在据今约4000年以后,大部分地区的彩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甘青地区依然生存着一批坚持使用彩陶的先民,并进而将彩陶艺术向西传人新疆。那么,为什么甘肃会产生这样独特的历史现象?这需要从甘肃彩陶依存的地理历史背景中去寻找答案。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其东部、中部均为—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分布有渭河、泾河、西汉水三大水系,河谷地带适宜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黄土高原的原始农业并不像现代农业那样远远落后于平原和沿海地区,从考古资料来看,在未经破坏的原始生态条件下...
· 黄河文化—西夏酿酒历史悠久酒瓶里的西夏国
西夏瓷瓶惊现田间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红庆乡,几个在地里取土的农民准备拉完最后一车土就收工,可在铲土的过程中他们忽然听见“咣”的一声。最初大家都以为是铁锹碰到石头上了,可往下一挖发现地里埋着什么东西,隐隐透出柔和的光芒。“快停下,不要把宝贝挖烂了!”眼尖的人连忙大喊:“这是瓷器啊!”考古人员在接到报告后赶到现场展开抢救性发掘,发现这是一处瓷器窖藏,为圆形土坑,距地表约1米,窖坑直径达3米多,四周既没有砖砌,也没有木板挡土,里面堆满瓷器残片。按堆积的规整状况分析,窖主当时窖藏时十分仓促。经专家考定,此为西夏窖藏。在清理碎片时,出土了几件完整的精美瓷器,其中一件完整的褐釉剔刻花瓷瓶。此瓶高39.5厘米,形制颇似中原地区常见的宋元经瓶,瘦劲挺拔,小口,口外有较宽的边唇,似蘑菇状,束颈,斜肩,深腹,平底。胎为浅棕黄色,施褐釉,以剔地刻花技法进行花纹装饰,腹部为两个对称的花形开光...
· 北宋在各方面实力都碾压西夏,为什么在面对西夏时一败再败?
北宋在各方面实力都碾压西夏,为什么在面对西夏时一败再败?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宋朝无论是疆域、人口、经济、军队数量等都是碾压西夏的,但为什么开国以后,在开国前期军队战斗力相对来说强大的时候,先是让西夏独立出去,然后基本上是一败再败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国武夫治国的乱世,加之宋太祖赵匡胤就属于是武将造反的活生生例子,所以宋朝皇帝对于武将如防家贼一般。在宋朝武将的地位很是低下,文臣可以统兵,甚至太监都可以统兵,但偏偏武将往往是被统的一部分,在将从中御的格局之下,真正的兵权根本到不了武将的手里。大家想想最懂兵的武将都没有兵权,指望不懂兵的文臣和太监,岂不是很冒险了?毕竟不是每个文臣都是辛弃疾那样的大神,至于太监更不用说了,偶尔出现一个童贯,还是发挥不正常,打西夏打的很好,遇上金军就惶惶如丧家之犬了。当然还有更狗血的,像宋太宗这个逗比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