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济宁翰林街的风花雪月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6
转发:1
评论:0
黄河文化—济宁翰林街的风花雪月,现在的翰林街几经变迁,杨翰林、刘家这些名门大户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恨情

  现在的翰林街几经变迁,杨翰林、刘家这些名门大户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也湮没在历史记忆里,只有现存的一座慈孝兼完牌坊,仍在诉说着翰林街的风花雪月、历史变迁。

  在济宁古城的街道胡同里,有时看似不起眼的地方,猛不丁可能就有大人物或知名人物居住过。就说济宁一中北边的翰林街吧,别看这小街宽不过10米,过去还出过一个翰林呢。据1778年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因为明代翰林杨士聪居住在这里,所以小街也叫杨翰林街。到了1928年,改叫翰林街。在杨翰林住宅的后面有个水坑,那自然叫翰林坑,翰林坑边的街道自然就叫翰林坑涯街。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有个翰林园,大体位置就在现在的霍家街小学,如今已湮没在历史岁月里了。

  命运多舛的杨翰林

  翰林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历代王朝政府中一个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官僚机构。它随着科举制度的创立而出现,又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而消亡,从唐代至清代,存在千余年。自明代实行的庶吉士制度,使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正式并轨。至此,翰林院成为科举制度的延伸、发展与极致。

  “非进士不入翰林”,就是说要熬到“点翰林”必须先考取进士。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也是层层过关,一个读书士子由秀才到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每3年一次的会试,通过会试的人取得“贡士”称号,方能参加殿试。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仪式十分隆重。殿试赐出身曰进士,凡通过会试的贡士,均可取中,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般说来,中了进士,就有官可做了,但是做的官大官小,是留在京城还是发往外地,最后取决于殿试的成绩。所谓“点翰林”就是于新科进士中再经朝考选庶吉士,由皇帝,庶吉士入翰林院后,是授官之前的接受培训与实习阶段,时谓“修业”。庶吉士期满后,留翰林院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翰林街的杨士聪就是明崇祯时期的翰林院检讨,也算是科举考试中的人尖子了。但是这个在科举考试类拔萃的杨翰林,在仕途上却命运多舛,他所处的崇祯王朝正在走下坡路,他亲身经历和目睹了甲申之变。当大顺军攻城后,街头传言大顺军在京师奸女,据说“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惨不忍言”。为了不受玷污,他的妻子和两个小妾当即自缢,爱女投井自杀,他本人也被大顺军俘获。

  杨士聪一生著述甚多,《甲申核真略》、《玉堂荟记》、《寒夜丛谈》记录了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变迁。“杀运殄生人,轻细如蜢蠛;兵荒已半死,岂堪罹病孽;春来渐多疫,什九剧绵惙;蠢凶既草萎,良谨或兰折;道路续新鬼,亲属累死别;贫民无棺敛,委弃空痛结;横尸陈道衢,端为鸟鸢设。”这是杨士聪的诗作《凶年四吟》中对那个兵荒马乱、瘟疫流行的时代的写照。

  轰动全城的爱情

  历史到了上世纪40年代,翰林街曾发生一件为追求自由婚姻而付出生命的,说来也令人十分惋惜。在翰林街路西,住着位刘司令,他有个儿子名叫虎子。在翰林街北边不远的财神阁街路北住的是济宁显宦梅统领,梅家老姨太所生3个女儿,大小姐嫁给学门口街史旅长的长子,二小姐和三小姐年仅及笄,尚未婚配。刘、梅两家门第相当,交往密切,两家的少男少女自然也有了频繁接触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虎子与梅家两位小姐的感情日笃,3人竟海誓山盟,暗地里私订终身。

  虎子18岁时,家里决定要他与李姓之女结婚。尽管虎子极力反对,但父母之命终难违抗。在1941年春天娶亲的大喜之日,虎子跑到梅小姐房中,与两位小姐相对而泣,最后竟决定以死抗争,3人同时将鸦片烟喝了下去。结果虎子喝了之后七窍流血,当夜一命呜呼,而梅家两小姐因伤心过度,喝下鸦片烟后不停地反胃呕吐,居然被抢救了过来。

  无奈之下,有着丧子之痛的刘家准备去政府状告梅家。一时之间,两家关系紧张起来。最后,与两家都有关系的济宁士绅吴敬亭出面调解,商定由梅家出钱发大丧,刘家和李家退婚。一场轰动济宁城的抗婚案算是有了个了结。

  牌坊见证翰林街变迁

  现在的翰林街几经变迁,杨翰林、刘家这些名门大户早已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也湮没在历史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部分居民楼、众多沿街商户和一所学校,只有现存的一座慈孝兼完牌坊,仍在诉说着翰林街的风花雪月、历史变迁。

  这个宽8米、高7米的全石仿木结构牌坊,坐东朝西,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因石坊中间的横额上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4字得名。中间的两根坊柱上,前面刻有“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后面刻有“柏节凌霜经四起,兴风寒裸抚三极”的对联,具有极强的礼教色彩。牌坊上下采用浮雕、透雕、圆雕三种工艺精工细刻,线刻的人物故事画、动物、飞禽图案形象地展示着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才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牌坊大部保存完整,只有部分动物、人物图案在“文革”中遭受毁损,留下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济南的老街旧巷
济南的许多老街旧巷和小胡同其名称,颇有情趣。比如:剪子巷、篦子巷、袼褙巷、熨斗隅、斜街、筐市街、菜市街、马市街、东西镰把胡同、南北菜园子、杉篙园、十亩园、十方院、顺河街、后湾街、下河崖、马家湾崖、王家后门,等等。不管这些街名是怎么起的,都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济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乡土情结”。至于像丁家场、七家村、魏家庄、三里庄、五里沟、七里河、南北大槐树等等,则说明了这些地方原来就是乡村。过去人起街名,似乎是由着性子来,不避俗,如,细长条的巷子,就叫“竹竿巷”;头大身子小的叫“牛头巷”;拐了个大弯儿的街,叫“轱辘把子街”;形状像葫芦头的巷子,就叫它“葫芦头隅”;五条街的交叉口,就叫“五路狮子口”;甚至还有“三曲巷”、“墙缝巷”、“勺子胡同”、“耳朵眼胡同”,等等。当然,济南的街名不仅有俗,亦有雅。俗中见雅,俗极生雅,大俗大雅。比如,凤凰嘴、云彩眼、青云里、金菊巷、芙蓉街、茶巷、...
· 黄河文化—黄河的表情
生活在黄河身边,工作在黄河系统内,接融最多的莫过于“黄河”二字。春夏秋冬,桃汛、伏汛、秋汛、凌汛,黄河四季歌;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诸问题,因为这是治黄的四大要务。抱着照相机,独立黄河岸边,头一次看不出黄河要拍的地方。干了几十年黄河,这会儿咋就不懂黄河了呢?作为一名黄河职工,尤其还是经常拿着照相机拍黄河的摄影爱好者,如何把黄河拍美、拍实、拍新、拍奇,如何拍出黄河的厚重与沧桑,如何把黄河拍成时代的符号,如何记录下黄河心灵的语言和表情,我百思而不得其要领。蓝天、白云、黄水、绿堤,这些常用的色元素,都具备了足以构成冷暖色调的美好画面与点线美。但是,站在美丽面前,仍无可回避地出现一片空旷。也许,这次去黄河边没有拍一张照片是从未有过的事。但是,无果而终地离开了河边,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思考。照相机里虽然是一片空白,但对于今后如何按下快门,却是空而不白。面对平如镜面、悄无声息的黄河,眼前细流叠现出历...
· 黄河文化—黄河与红枣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现在的三交与陕西清涧方圆八百里,群山巍巍,奇峰险峻,古木参天,绿草如茵。有一天,观音菩萨外出巡游至此,发现这里恰是一方仙家圣地,又见云雾绕间似有点点红珠,霞光隐约中放射着万道红光,“是何方圣物如此神奇?”观音菩萨想探个究竟,变成了一个村姑来到山中......山峦环抱之间竟然有一户人家,院前的山坡上一位老翁和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开荒种地,男子生得浓眉大眼,方头大耳,挥舞银锄,开垦山石,女子柳眉栅唇,身姿绰约,清秀可人,怀抱一捆小树,栽在男子刨开的坑里,老翁颤抖着白须,手拿小盆往坑里浇水,古铜色的脸上充满了自信、期盼......,小院里蓊蓊郁郁,一片翠绿间,粒粒红果放着金光,煞是诱人!观音施礼到:“请问老人家尊姓大名,这里是什么地方?”三个人这才抬头,诧异地看着来人,老翁缓缓道:“这地方叫三,我叫河,他们是我的儿子秦和儿媳晋”“这是什么仙果,这般诱人?”“这是我们的食粮,我们世世...
· 黄河文化—对黄河文化的研究亟待加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黄河自然状态和文化形态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华民族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在研究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同时进行黄河文化的研究;在确保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标的同时,进一步继承发展黄河文化、发扬光大黄河文化;在确保黄河生生不息、安澜无恙的同时,确保黄河文化的生生不息、日益昌盛,是我们黄河流域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们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和宣传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对黄河文化研究的自觉意识;二是对黄河文化的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三是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与流域机构的地位不相适应。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和宣传非常重视,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作为黄河流域机构,我们更应该自觉积极地对黄河文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大力气去发掘、整合、宣传...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