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河北苍严山福庆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9
转发:0
评论:0
河北苍严山福庆寺,福庆寺坐落在河北省距省会石家庄市70公里处的著名游览胜地苍岩山中。这里峰

  

  福庆寺坐落在河北省距省会石家庄市70公里处的著名游览胜地苍岩山中。这里峰奇、石异、谷幽,自古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山”之盛名。福庆寺所倚山峰海拔983米,凭苍岩之山势,又经历代修建,逐渐演变成为佛教圣地。

  福庆寺原名“兴善寺”,创建於隋朝,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隋炀帝之长女南阳公主曾深居苍岩山,以石泉水沐浴,治愈癣疥,後削发为尼,长居於此,故建该寺。现存建筑大都是清代遗物,具有十分明显的地方特色。

  苍岩山福庆寺内,洞底怪石嶙峋,谷中鸟鸣丛林,山腰峰迥路转,崖顶古柏悬空。桥楼飞架断崖上,古刹隐居峭壁间,诸景融聚一体,别具一恪。这里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著名的“苍岩山十六景,”引人步步入胜。建筑依山就势,迂迥曲折,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宜建则建,宜空则空,把大自然装点得和谐得体。飞架於崖间的桥楼殿,充分体现了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审美观,是一组艺术价值很高的建筑物。

  福庆寺建筑群,按其空间布局大体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层次。主建筑物在中层的断崖峭壁之间。

  下层依次为山门牌楼、山门钟楼、苍山书院、碑院戏楼、万佛堂、千手观音殿(已毁)、行宫(已毁)、跨虎登山以及三百馀级的石阶梯等。福庆寺山门前,白鹤泉从岸边石罅中涌出汇入寺沟,瑟瑟之声如漱,前人誉为“风泉漱玉”。福庆寺浴龙池左上方的滴水崖及迥音谷瀑布,悬崖壁立,平日水滴下落,似“睛天飞雨”,如遇大雨,水帘飞卷,分外壮观。

  中层建筑砍次为灵宫殿、龙王庙、天王殿、桥楼殿、大石桥、力佛殿、栈道、梳妆楼、关帝庙、藏经楼、烟霞山房、子孙殿、先贤祠、莲花经塔、公主祠、猴王庙、南天门、东夭门等。寺庙主体桥楼殿的设计构筑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桥楼殿修建在高达二十多丈、南北对峙的悬崖绝壁上,这里飞架着单孔弧形石桥三座,其中两座桥上,建造了形制相同、大小有别的两座建筑,即天王殿和桥楼殿。桥楼殿高耸险峻,构造精巧,为二层楼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殿顶盖琉璃瓦,大脊为琉璃花脊。殿内有壁画,梁枋施彩绘,金碧辉煌。桥下为一长涧,建石蹬三百六十多级。石蹬尽处,天王殿建筑秀丽多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的草书金字对联,高悬在殿门前,潇洒古雅。从涧底仰望,青天一线,桥楼凌空,宛如彩虹高挂,故称“桥殿飞虹”。更令人惊绝的是,由於空中彩虹流动,好似桥殿也在跟着飘动,古人有诗赞曰:“千丈虹桥望人微,天光云彩共楼飞”。站在桥上凭栏俯视,百丈断崖,其势撼人;涧底香道游客,高不盈尺。总之,桥楼殿将涧、桥、楼、殿融为一体,天趣与人工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自桥楼殿北行,禅房、碑碣、峰迥轩、古塔,迤逦不绝,直达公主祠。祠内倚绝壁,外临断崖。祠中有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塑像,两壁塔上有大幅壁画。这些壁画与寺中桥楼殿和天王殿中的画幅一样,均为4.65*2.05米,线条流畅,人物自然,施彩精细,达到了;较高造诣。

  上层部分有公主坟、玉皇庙、王母殿和塔林。古老的妙法莲华经宝塔於金末元初修建,至今屹立在僧人塔林之中。寺中现存碑石计l65通之多,有宋碑2通、金碑7通,元碑1通、明碑10通、清碑107通、民国碑12通,重要的有福庆碑、透龙碑;其中列为苍岩山十六景之一的“尚书古碣”,碑文撰写书丹,均出自明代吏部尚书乔宇之手,在书法、文献方面均有相当的价值,碑文勒刻与碑身雕琢等,均属上乘之作。福庆寺古今匾额题咏众多,共五十馀首,或抒情,或状景,有着浓厚的雅气、画意与诗情。北魏年代的玉玺墩配,为省级重点文物。

  福庆寺内古柏苍劲傲然、雄伟挺拔,白檀包石贴岩千姿百态。白檀学名青檀,是苍岩山独特的名贵树种,它根系发达,皮薄心空,奇形怪状,构成福庆寺又一大景观。

  福庆寺景区具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特点。福庆寺历史悠久,古迹甚多,又有着关於“苍岩圣母”南阳公主(民间叫三皇姑)的传说,致使香火久盛不衰。在历史上福庆寺是临济宗较大的寺庙之一,加之历代均有扩建修葺,从而积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目前虽然带有较浓的“三教合一”色彩,但仍以佛为主,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相融相即的一种生动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荐福寺
历史沿革荐福寺原先是中宗李显即位前的旧宅,684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这一天正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百日)改建为寺院,以为高宗追献冥福,取名“献福寺”。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称“荐福寺”,并赐御书荐福寺匾额。著名的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710年),当时塔院并不在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但依旧是荐福寺的一部分。景龙四年三月三日,被认为是十一面观音化身的泗州僧伽大师,驻荐福寺圆寂时,世寿八十三岁。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荐福寺与大慈恩寺一起在皇家的庇护下走向兴盛。到唐武宗会昌灭佛时,荐福寺被敕令保留20个僧人维持香火,由盛至衰。唐末的的兵火战乱中,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从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时荐福寺已迁入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明代开始了荐福寺的中兴,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维先进保留的格局。明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
· 兴福寺
关连项目南都北岭门迹寺院多川俊映奈良华族果心居士多闻山城宝藏院流枪术
· 东福寺
东福寺本坊庭园由重森三玲于1939年设计完成之庭园,于2014年被指定名胜。广大的方丈建筑在东西南北各设置了庭园,因为佛教“八相成道”之法义,而称为“八相之庭”。以镰仓时代庭园质朴刚健的风格为基调,融合现代艺术的抽象构成,是现代禅宗庭园的杰作。三门(国宝)芬陀院之图南亭龙吟庵方丈之西庭常乐庵庭园红叶和通天桥锦秋外部链接临済宗大本山东福寺相关项目尼子胜久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参考文献井上靖、冢本善隆监修、大冈信、福岛俊翁著‘古寺巡礼京都18东福寺’、淡交社、1977竹村俊则‘昭和京都名所図会洛东上’骎々堂、1980‘周刊朝日百科日本の国宝’71号(豊国神社ほか)、朝日新闻社、1998‘日本历史地名大系京都市の地名’、平凡社‘角川日本地名大辞典京都府’、角川书店‘国史大辞典’、吉川弘文馆“特集:东福寺の中世雕刻”‘MUSEUM’591号、中央公论事业出版、2004
· 兴福寺
参见四高僧墓
· 宏福寺
历史沿革宏福寺创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高僧赤松所建。赤松为禅宗临济宗传人,曾依照佛教丛林规章,授经传教,使宏福寺香火日盛。以后该寺不断增修,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西南名刹。宏福寺素有"黔中寺庙之冠"的称誉,与贵阳栖霞寺并称为“东西二胜”。清乾隆四年(1939年)官方颁赠《大藏经》给弘福寺。雍正年间特许开期传戒,民国期间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1929年,果瑶法师创建贵州佛学院。1983年,弘福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风格法华经塔:矗立于前山门外,七级,藏《妙法莲华经》,塔六方刻三十六佛及佛经;山门:有高大牌坊,上书“黔南第一山”,为董必武所题。天王殿:供弥勒佛及四大天王,殿南侧有《地藏经》碑刻,殿外侧两壁有巨幅绘画;观音殿:奉观世音菩萨;后有韦陀菩萨;大雄宝殿: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及十八罗汉。此外该寺还有玉佛殿、&q...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