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词刍议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92
转发:0
评论:0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词刍议,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大多都是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了那个时代妇女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大多都是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她的词无论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愁苦,或者写老年妇女的悲惨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最主要的是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

  李清照的词和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寻着她的生活轨迹便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词的意境。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既有伪作,也有可疑者,根据有关资料查考,真正李清照的词现存世的只有48首。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和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我将分为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心情和意境。

 

  浪漫的少女情怀和新婚的喜悦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死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不确定,待考)。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与廖正一、李禧、董荣,人称后四学士,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在家庭的影响下,李清照很早就有诗名。少女时代的她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活。由于家庭的富足,加上自幼聪慧,社会安定,这个时期她的词作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充满乐趣。她在十八岁的时候,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青年时候就对金石研究有兴趣,后来成为有名的金石学家,对金石有深刻研究。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1099年创作的一首《如梦令》,时年16岁。你看——溪亭、日暮、藕花、鸥鹭……这是怎样的一幅清新淡雅、绚丽豪华的荷塘美景图;再看——回舟、误入、争渡、惊起……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水声、桨声、笑声、鸟声交织在一起的动人乐章。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当属李清照的早年之作。短短41字,便刻画出了那位天真活泼而又聪慧的少女形象。许多历史学家说这首《点绛唇》就是李清照的自画像,她没有忧虑、没有烦恼,天真活泼中又显几分顽皮羞涩,同时也真切而又生动地再现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我们还可以从李清照另外几首早期词中进一步窥探到她的这一少女形象。例如那个在《如梦令》中叫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率性小女孩;还有那个在《浣溪沙》中“纱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少女情怀;以及那个一路走一路唱“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的快乐小女孩。这一幅幅生动的少女形象,无不显露她的率真和多情。少女的天真、梦幻和多情很快就被新婚的欢愉所替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朗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减字木兰花》写于新婚不久,她的活泼俏皮相跃然纸上,许多版本认为此词不是清照所作,我认为清照初期的作品,不见得有多么成熟,所谓小瑕大瑜,应该还是清照所作。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和爱美的心情。

  在另外一首《渔家傲》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相似意境和情趣: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李清照在新婚期间所写的一首咏梅词。以梅自况,语意双关,借赏梅而自赏,因词人是在新婚时期,一切都处在花好月圆之中,因此,她的这首词越发的亮丽,具有“大大夫”的豪爽气概。

  然而,正如人们常说:“花无百日红”一样,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家庭便遭到变故,父亲李格非在“新旧党争”中被罢官,清照随父返乡,夫妻也受尽了离别相思之苦。

  一个“愁”字贯穿了她的大半人生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这首《醉花阴》开篇起句,词人便移情于景、移情于物,渲染了浓烈的愁苦气氛:天空乌云笼罩,地面薄雾弥漫,室内香炉轻烟已断。统领这首词的无疑是一个“愁”字。这首词写于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的日子(即21岁前后)。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

  在经历了几年的相思之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短暂的喜悦很快又被忧愁所替代。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并被革职,老人连气带病,撒手人寰,赵明诚的三弟也被罢官,被人诬陷入狱,这些结局无疑使李清照柔肠添愁,“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点绛唇》道出了她的千般愁肠。愁肠满怀的女词人,在屡次遭受官场的苦果后,再也无心让其亲人入仕,写下了“多情自是多沾惹”(《怨王孙》)。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出狱后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10年的隐居生活。这失意的10年对赵明诚来说是痛苦的,可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幸福的。这10年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形象,俩人共同看书、校勘……

 

   10年的幸福光阴转瞬即逝,正当李清照庆幸自己坠入世外桃源的意境中的时候,赵明诚又不甘寂寞地要重返仕途了。这千般滋味,唯有她解。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词人在这首《行香子·七夕》中借写天上的牛郎织女之苦,诉怨人生的分离相思之苦。

   建炎元年(1127年,靖康二年)二月,金兵攻陷汴京,三月,明诚奔母丧到江宁。十二月,载书家物离青州南渡。从此,他们便开始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生活,1129年8月18日,明诚只身赴建康受命,途中不幸染疾丧命。

  短短两年,明诚官职勿罢勿召,人忽来忽去,也总是在“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曰:“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奔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抱负,与自身俱存亡,勿忘也!’遂驰马去。”

  清照与明诚这一分手,却成永别。

  谁能读懂她暮年的孤独和凄凉

  赵明诚的不幸病逝,给清照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藤床纸账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孤雁儿》,道尽了词人的悲凉和辛酸。哀叹着《南歌子》曰:“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此时的词人已“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摊破浣溪沙》)。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一个险恶的势力小人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这个人叫张汝舟,他假扮成“慈善大使”关心词人,并用花言巧语向她求婚,此时的李清照无依无靠便匆匆地改嫁了。改嫁后的生活使她苦不堪言。原来,张汝舟迎娶李清照的真正目的是想得到词人手中的书画和文物。张汝舟骗婚成功后便对她拳脚相加,恶语相向。李清照为了解除这一婚姻,决心鱼死网破,最终以张汝舟入狱解除了这段百日婚姻。按宋律,以妇告夫,“虽得实,徒二年”。李清照也因此被判入狱,后因友人相救方才幸免。此事使李清照万念俱灰,如今的她已是“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青玉案·道别》)。对事,对物她感到万分绝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词泪先流。”(《武陵春》),她的愁绪和伤感与日俱增,看不清人生的方向,理不顺生活的麻绳。“只恐双溪肝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断香残酒情怀恶”(《忆秦娥》),“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元宵》)我们从她这些晚年的词作中,看到的是一个风烛残年孤独年迈以泪洗面的老妇形象,这与她早年的那些词作自画像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呀!

  公元1147年,李清照64岁,在这一年,她写下了堪称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啊,实在是愁,悲啊,实在是悲。李清照用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吟唱出一曲人生苦难的“绝唱”,她孤独而又绝望地守着一盏忽明忽暗的孤灯,慢慢地耗尽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时光。

  李清照是愁苦的,李清照的一生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词刍议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大多都是以真实的情感表达了那个时代妇女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她的词无论写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愁苦,或者写老年妇女的悲惨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最主要的是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李清照的词和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寻着她的生活轨迹便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词的意境。李清照的词流传下来的既有伪作,也有可疑者,根据有关资料查考,真正李清照的词现存世的只有48首。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和李清照一生的经历,我将分为三个阶段来探讨李清照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心情和意境。浪漫的少女情怀和新婚的喜悦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死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不确定,待考)。李清照的父亲李格...
· 趣味简史——南朝:怎一个乱字了得
?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宋少帝。根据历史的记载,刘义符这个人荒淫无度,居丧无礼,是一个非常缺德的皇帝,最后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杀掉。刘义符死后,他的弟弟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宋文帝是个有谋略之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他和出身贫寒的将领檀道济合谋,除掉权臣徐羡之等人,重新控制朝政。宋文帝继承宋武帝刘裕的治国精神,崇尚节俭,荡涤吏治,也开创了一段盛世,元嘉之治,名声虽然比不上什么文景、贞观。但乱世中能做到这份上,确实应该赞扬。会治国不代表会打仗,宋文帝显然没意识到这点。公元430年,宋文帝多次北伐,结果劳民伤财,还吃了败仗,导致国势日衰。在这个过程中,名将檀道济受到宋文帝猜忌,被诛杀。后来,宋文帝几次征讨北魏,刚开始的时候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后来北魏全面反攻,宋文帝失败而归。453年,宋文帝被太子杀死,第三子刘骏趁机篡位,即宋孝武帝。宋孝武帝也是一个非常荒淫非常残暴的...
· 李清照把一生写进这首词,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的爱恨
年少时初学李清照的词,脑子里总浮现出一个雍容华贵的才女形象,那时对李清照满心的羡慕。总想着,这当真是一个好命的女子啊,自己出身名门,写得一手好文,又嫁了个有才的老公,堪称人生赢家。长大后,看多了她的词作,才觉得这是一个多愁善感、又心思细腻的的女子。作为词国皇后的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篇篇经典,无论是《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还是少女时《如梦令》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快,亦或是《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令人拍案叫绝。但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李清照一首特别的词,她把一生都写进了这首词里,她的爱和恨,她的乐和悲,都在这短短46个字里。《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首《清平乐》写了的是梅,全词的大意是:小时候下雪了,最喜欢在雪地里插上梅花。后来...
· 一种相思两处愁——说李清照《一剪梅》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一剪梅》词,究竟是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时所写,还是分别后所写?为理解、欣赏词的内容和布局,这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 一种相思两处愁——说李清照《一剪梅》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一剪梅》词,究竟是李清照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时所写,还是分别后所写?为理解、欣赏词的内容和布局,这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