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人与琴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3
转发:0
评论:0
文人与琴,“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 

  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它的配件也很讲究,比如用黄杨代表正色,用枣木代表赤心,玉温金坚、竹寒且青,都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德。 

  孔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琴不离手,他告诫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教学时,时常一边弹琴,一边讲授,不光他自己弹,他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弹。孔子曾经向师襄子学琴,三日得其艺,六日得其技,九日得其神,他一再婉谢师襄子让他更换曲目的建议,直到十日之后悟到《文王操》琴曲的意境才高兴不已,真是“学而不厌”,让师襄子大为叹服。 

  孔子和阳虎长得很相像,而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因此他被匡人当作阳虎围困起来,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他从容地将琴拿出来,边弹边唱,镇定自若,用琴声退了咄咄逼人的杀气,死里逃生。 

  三国时,“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的美男子嵇康,通玄学,精音律,诗也写得好,还有一身打铁的力气。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演奏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唱,哀恸人心。 

  但《广陵散》是否真的失传,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当代著名古琴家管平湖根据明初朱权《神奇秘谱》整理出一份《广陵散》,据说就是嵇康弹的那首曲子。 

  到了陶渊明,他的弹琴,类似于姜子牙的直钩钓鱼,成为一种姿态,他说“乐琴书以消忧”,他喜欢抚琴读书。对于琴只是抚抚而已,并不是弹,因为他的琴是没有弦的,不能发出声音。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 

  别人对他这种“弹琴”的方式很不理解。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的抚琴很有点“得意忘言”的玄学味道。这和他读书的方法是一个理,他自谓“好读书,不求甚解”,和弹琴一样,他把读书也当作一种悟道的方式。所以古人说:“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 

  到了唐代,古琴已被视为八音之首,并进一步脱离民间,成为文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这时候的文人有些懒了,像王维那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人少了,更多的是听琴,这一点可以从李白《听蜀僧睿弹琴》、韩愈《听颖师弹琴》、常建《听张山人弹琴》、白居易《听弹古绿水》、贾岛《听乐山弹易水》这些诗题看出来。 

  唐代的爱琴诗人当中,要数白居易的生活最有“小资情调”,他自云一生“嗜酒、耽琴、淫诗”,他还常常坐着轿子到郊外游玩,轿中就有三样东西:一张琴,一个枕头,几卷陶渊明、谢眺的诗,轿边竹竿悬挂着两个酒壶,随意停于山水之处,弹琴饮酒,尽兴方归。但他也更主张听琴,他在《听弹幽兰》一诗中就提出了“欲得身心归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的主张。 

  友人到他的住处,除了会以诗酒之外,白居易往往还会亲自弹奏一曲,弄《秋思》一遍。《秋思》大概是他的拿手曲目,也可能是友人喜新厌旧,听这首曲子听得太多,有可能是白居易弹琴的技艺还不精湛,所以白居易自己交待:“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唐代古文运动先驱作家独孤及,更是一位“琴痴”,晚年眼睛染病,却拒绝医治,宁愿失明,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听琴更为专心。 

  宋元以后,琴的地位更加神圣。欧阳修大概是史上第一个主张音乐疗疾的人,他曾自述患上忧郁症,向朋友道滋学琴,治好了此病。而他的另外一位姓杨的朋友因屡试不第忧郁成疾,他也劝对方去弹琴排忧。 

  现在浮华喧嚣的尘世,能放得下一张古琴的位置,已经很难找到。像前面提到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家徒四壁,靠教琴、修琴和卖画养家餬口,他有三个女儿,而五十年代,他的居住面积却仅有十平方米,而就在这十平方米的屋子里,管先生是将他的古琴挂在墙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文人与琴
“琴棋书画”作为文人四事,琴为之首,“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士无故不撤琴瑟”,在文人眼中,琴不仅是抒发性情的乐器,还代表了文人修身养德的一种立场。古代文人所弹的琴,一般是七弦琴,史籍中多称琴。唐代刘长卿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它的配件也很讲究,比如用黄杨代表正色,用枣木代表赤心,玉温金坚、竹寒且青,都用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孔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琴不离手,他告诫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教学时,时常一边弹琴,一边讲授,不光他自己弹,他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弹。孔子曾经向师襄子学琴,三日得其艺,六日得其技,九日得其神,他一再婉谢师襄子让他更换曲目的建议,直到十日之后悟到《文王操》琴曲的意境才高兴不已,真是“学而不厌”,让师襄子大为叹服。孔子和阳虎长得很相像,而阳虎曾经害过匡人,因此他被匡人当作阳虎围困起来,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他从容地将琴拿出来,边...
· 文人与香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如孟子曾言:“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孟子不仅喜香,而且阐述了香的道理,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再如朱熹,对香也甚为嘉许,还写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傅咸、傅元、黄庭坚、朱熹、苏轼等。苏轼即有“子...
· 文人与香2
古代所用香料的种类很多,一般的香料多半是植物类的,如干花或某些树木制成,如檀香木。动物类的香料都很名贵,如麝香。中国人对香料自古就有崇洋媚外的传统,最名贵的香料都是外国进口的。如沉水香,据说东南亚有一种稀有的香木,这种木头倒在水边,天长日久沤烂了,木心就是沉水香,非常贵重。再如龙涎香也非常名贵,其实是抹香鲸的分泌物,由于产自海外,就以讹传讹叫这个名字了。香料多,烧香的器具也不少。香炉是古代贵族和有条件的人家中的必备器皿。不过古代的香炉并非都象现代人所见的一个鼎装一肚子灰,插几柱线香那个样子,而是构造很讲究,有些精致的香炉甚至有特别的导出管道来控制香烟的形状。古人在寺庙、静室、闺阁,无论正规还是不正规的场合都烧香。阵阵幽香的环境很能营造情绪。诗中第二处说到香是“贾氏窥帘韩掾少”,这是一个香艳故事,同时也涉及了古代香料的一个主要用途:熏衣或随身佩戴。这个典故说的是:汉朝的大官贾充,手下有一个幕...
· 晚明文人的“小资生活”:焚香试茶洗砚鼓琴
明末清初文人喜用“试”字,就是浅尝辄止,带有一种短暂性,并不是执着全身去投入。即兴为之,适可而止。一种行为摆弄完之后再换一种,永远保持兴趣的新鲜和身心适宜;后人当事业去做就非文化初衷了。当时的文人吴从先概括得好:“乘起兴之所适,无使神情太枯”,他点明了工作理念。晚明时代的文人讲究雅致,追求悠闲情趣,米兰昆德拉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名句,晚明文人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古人不像我们,我们某种方面迟钝了,某种方面却有所长进。于是知道了上网下网,博客网恋,吃喝嫖赌,贪污受贿,古人却连时还有闲情去“有诗为证”。我们顾不上写了。明朝以前的文人除了坚持他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无繁简体之分,基本不使用标点符号,基本使用毛笔,基本手工研磨)之外,还能把玩一种“雅”。但又不是整天玩单一一种方式,变着多种法子来玩“雅”。雅而有趣而不媚。就像我。试看他们吃饱以后、剔牙之后都干啥?陈继儒作了以下的简结...
· 蔡邕救琴的由来与典故
东汉灵帝在位时期,有个大臣名叫蔡邕。他为人耿直,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总是敢于向灵帝直谏。蔡邕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不免对他厌烦。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也忌惮他,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的坏话。蔡邕知道自己成了灵帝的眼中钉,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就打点行装,从水路逃出京城,到吴地隐居起来。蔡邕通晓音律,尤其擅长弹琴。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舍不得丢下家中那把心爱的琴。在隐居吴地的日子里,他常常抚琴,借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反遭的悲愤和惆怅。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蔡邕听到隔壁传来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灶膛边,他顾不得火势之大,伸手就将灶膛里正在燃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好材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