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我国古代也有“短信” 汉代尤为多见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2
转发:0
评论:0
我国古代也有“短信”汉代尤为多见,在拥有移动电话的人群中,短信是使用极为广泛的文体。其快速、简约、方便,形式灵
  在拥有移动电话的人群中,短信是使用极为广泛的文体。其快速、简约、方便,形式灵活,可庄可谐的特点,日益受到青睐。 

  李凯源在《文史知识》上撰文指出,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短信”,其形式精短类似于今天的短信,其审美经验值得借鉴和继承。 

  以文本形式出现的短信,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出土简牍证明,秦代以前已有短信,汉代尤为多见。1930年我国与瑞典合组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发现的“居延汉简”中,有一封简短的家书就较为典型:“范君上月廿一日过当曲,言: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天子将兵在天水,闻羌胡欲击河以西,今张掖发兵屯诸山谷,麦熟,石千二百;帛,万二千;牛有卖,马有故,七月中恐急,匆匆,吏民未安。”短短的71个字,把光武帝进兵陇东,与窦融联合,准备进击隗嚣的军中情况,告知家中。文简意明,一目了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我国古代也有“短信”汉代尤为多见
在拥有移动电话的人群中,短信是使用极为广泛的文体。其快速、简约、方便,形式灵活,可庄可谐的特点,日益受到青睐。李凯源在《文史知识》上撰文指出,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短信”,其形式精短类似于今天的短信,其审美经验值得借鉴和继承。以文本形式出现的短信,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出土简牍证明,秦代以前已有短信,汉代尤为多见。1930年我国与瑞典合组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发现的“居延汉简”中,有一封简短的家书就较为典型:“范君上月廿一日过当曲,言: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天子将兵在天水,闻羌胡欲击河以西,今张掖发兵屯诸山谷,麦熟,石千二百;帛,万二千;牛有卖,马有故,七月中恐急,匆匆,吏民未安。”短短的71个字,把光武帝进兵陇东,与窦融联合,准备进击隗嚣的军中情况,告知家中。文简意明,一目了然。
· 短信
技术短信技术最早是在1991年开始应用于欧洲GSM系统,GSM协议03.40定义的是点对点的方式,是用户最常使用的方式。GSM协议03.41定义的是小区广播短信服务(Cell-Broadcast;SMS-CB),也叫短信广播服务,让发消息者(个人用户、企业、广告商等)能够对同一个蜂窝小区内的多人以广播方式发送短信,这样当手机持有人进入这样的小区时,就能收到小区广播短信。一则短信能够容纳140字节,也就是约160个7比特的字符、或是140个8-bit的字符,中文字、韩文字与日文字这些占2-byte的字符则可容纳70个。(使用Unicode系统)。这些不包括额外的系统信息。历史短信服务在从前手机服务中最受到欢迎的服务,在2004年估计全球一年寄送约有5000亿则短信(几乎是每1人就可能提交100则短信)。在2001年,才仅有250亿短信被发送,2000年仅有17亿,成长相当快速。据统计,在亚洲...
· 我国古代胎教
align="center">align="center">《医心方》几千年前,我国就有关于胎教的论述。这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备受国内外的专家青睐。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载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而相同的事情,《史记》也有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相传孟子的母亲是这样来胎教的,“吾怀孕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传说中后稷的母亲也是十分重视胎教,在整个孕期都保持着“性情恬静,为人和善,喜好稼穑,常涉足郊野,观赏植物,细听虫鸣,迩云遐思,背风而倚。”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胎教非常注重孕妈妈的道德修养;非常注重母子感应。关于孕妈妈的日常生活,在《医心方·求子》中的记述更详细:“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
· 中国古代也有“扫黄”吗?
有不少性学家认为,人类最早的性工作者出现在公元前594年,时古希腊雅典城邦第一任执政官梭伦创设了“国家妓院”。实际上这个“最早”应该属于中国古代女子,早在公元前645年的春秋时期,在今山东境内的齐国,便出现了一批性工作者。时齐国上卿管仲在齐桓公的宫城中设立“内闾”,一次就安排了多达700名女子入住其中。内闾也称女闾,即官办妓院,比梭伦所设的国家妓院早了半个世纪。梭伦创设国家妓院的目的,是为控制和减少当时雅典城内日益严重的现象,而管仲则是为了增加齐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以充国用”。所以,不论是动机上,还是时间上,在内闾“上班”的700名古代中国女子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性工作者。但是,这批性工作者甫一出现,便争议不断。《战国策·东周策》上有这样的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之。”所谓“非之”,即是反对开妓院这件事,时人并不支持有组织的合法,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禁娼”声音...
· 我国古代年龄代称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男子三十岁已经成熟,可以结婚成家了。关于女子的年龄代称,有这样一些说法:女孩子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豆蔻年华之说源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孩子十五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