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历法-《大衍历》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2
转发:0
评论:0
古代历法-《大衍历》,《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张遂(683-727)作,后经张

  《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张遂(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

  《大衍历》共有七章:「步气朔」讨论如何推算二十四节气和朔望弦晦的时刻;「步发敛」内容包括:七十二侯、六十四卦以及置闰法则等;「步日躔」讨论如何计算太阳位置;「步月离」章讨论如何推算月亮位置;「步晷露」计算表影和昼夜漏刻的长度;「步交会」讨论如何计算日月食;「步五星」介绍的是五大行星的位置计算。这七章编次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成为后世历法编次的经典模式。

  人在地面上观测天体位置和在地心观测天体位置是不同的,两者的差就是视差。对北半球的观测者来说,当月亮在黄道北时,视差使月亮更加靠近黄道,从而更容易发生交食;而在黄道南时,情况则相反。这个现象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张子信就发现了,但是历算家们还不知道怎样把它考虑到交食计算中。一行在编算《大衍历》时发现视差对交食的影响同地理纬度、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有关系。他针对不同的地理纬度和太阳、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创立了计算公式,虽然这些公式都是经验性的,却使日月食的推算向前迈了一大步。

  《大衍历》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历法,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优点和长处,对不足之处和缺点作了修正,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突出的表现在它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速度与变化规律。自汉代以来,历代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张遂采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出每两个节气之间,黄经差相同,而时间距却不同。这种算法基本符合天文实际,在天文学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仅如此,张遂的《大衍历》应用内插法中三次差来计算月行去支黄道的度数,还提出了月行黄道一周并不返回原处,要比原处退回一度多的科学结论。《大衍历》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直到明末的历法家们都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历法。日本曾派留学生吉备真备来中国学习天文学,回国时带走了《大衍历经》一卷,《大衍历主成》十二卷。于是《大衍历》便在日本广泛流传起来,其影响甚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历法-《大衍历》
《大衍历》,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张遂(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衍历》共有七章:「步气朔」讨论如何推算二十四节气和朔望弦晦的时刻;「步发敛」内容包括:七十二侯、六十四卦以及置闰法则等;「步日躔」讨论如何计算太阳位置;「步月离」章讨论如何推算月亮位置;「步晷露」计算表影和昼夜漏刻的长度;「步交会」讨论如何计算日月食;「步五星」介绍的是五大行星的位置计算。这七章编次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成为后世历法编次的经典模式。人在地面上观测天体位置和在地心观测天体位置是不同的,两者的差就是视差。对北半球的观测者来说,当月亮在黄道北时,视差使月亮更加靠近黄道,从而更容易发生交食;而在黄道南时,情况则相反。这个现象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张子信就发现了,但是历算家们还不知道怎样把它考虑到交食计算中。一行...
· 古代历法-《大明历》
祖冲之(429至500),字文远,范阳遒郡(今河北涞水)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很多人知道祖冲之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地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但是,祖冲之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也是卓越的,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编制的《大明历》中。《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我们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了。冬至点是制订历法的起算点,因此测定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对于编算历法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祖冲之之前,历算家们一直认为冬至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历法制订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差。为此祖冲之把岁差概念引进...
· 古代历法-《大明历》
祖冲之(429至500),字文远,范阳遒郡(今河北涞水)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很多人知道祖冲之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地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人。但是,祖冲之对中国历法的贡献也是卓越的,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编制的《大明历》中。《大明历》采用的朔望月长度为29。5309日,这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朔望月长度相差不到一秒钟。在《大明历》中,祖冲之提出了在391年插入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根据新的闰周和朔望月长度,我们可以求出《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8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了。冬至点是制订历法的起算点,因此测定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对于编算历法来说非常重要。可是在祖冲之之前,历算家们一直认为冬至点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历法制订从一开始就产生了误差。为此祖冲之把岁差概念引进...
· 古代历法-《太初历》
历法是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因为农事活动和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历法最初是由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代曾制定过许多历法,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顼(zhuānxu专须)历》。但《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国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 古代历法-《太初历》
历法是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因为农事活动和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历法最初是由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代曾制定过许多历法,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顼(zhuānxu专须)历》。但《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国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