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重阳登高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5
转发:0
评论:0
重阳登高,相传很早以前,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地,

相传很早以前,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地,勤奋耕作。日子虽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有人病倒了。轻的不能起床,重的丢了性命。尸体遍野,也没人埋葬。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病好后,决心访仙求道学法术,战胜瘟魔为民除害。他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法术高强,于是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访拜。

  桓景进了山,千峰万峦,不知仙人在哪里住。他不怕苦累,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过了一条又一条溪。那天他正走间,忽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那鸽子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不知何意,便也向鸽子致意。那鸽子忽然飞起,飞了两三丈远落下了,还是不住地向桓景点头。桓景走近时,那鸽子又飞。他明白了,便随着鸽子向前走。又翻了几座山,一片仙景现在眼前,苍松翠柏间一座古庙,庙门横匾上写着“费长房仙居”五个金字。那鸽子丢下桓景,在庙院上空欢叫盘旋。桓景来到门前,黑漆大门紧闭。他虔诚地跪在门外,不敢惊动,他跪呀跪呀,直跪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大门忽地开了,只见一位白须老人笑眯眯地说:“你为民除害心诚意切,快随我进院吧。”桓景知道这是费长房大仙,又拜了几拜,跟着师父进院了。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普度众生。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古柏上的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端。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一片,说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每人呷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中,独坐屋内,单等降妖。

  不多时,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百户不见一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异香沁腑,不敢近前登山。又回身向村庄走去,只见一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带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腹把瘟魔扎倒在地。

  自此以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桓景剑刺瘟魔的事传为佳谈,还把九月九登高,作为一种习俗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重阳节习俗: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
· 重阳节习俗: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
· 重阳节习俗: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
· 饶定华:重阳登高吟
敬老尊长善养生-----重阳登高吟敬老尊长再迈步,花甲退休陪期颐。耄耋老父要人喂,期颐更老难自理。难免糊涂老痴呆,浓痰屎尿满堂弃。饭菜尚可欠谈笑,寡言少语尽嗜睡。钱物赡养不可少,亲人慰籍老所需。生活规律勤走步,拉撒入池痰入盂。限酒禁烟持之恒,不无度且无不及。晕淡粗细衡搭配,良性循环善养生。爱心恒远福如海,常开笑口寿比山。朗爽纵笑放声歌,嘻笑健谈长百寿。子女孙甥慰籍勤,有欢有聚有爱敬。华盖大树枝叶茂,重孙绕膝乐天伦。(临川饶定华乙末秋冬作于厦门)敬录:杜甫的千古七律第一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此七律,为唐代诗圣杜少陵,公元767年重阳节所作。此诗共八句,对偶精巧,从首句始,字字珠玑,句句皆律,字字皆律,千古佳句,堪称古往今来,第一七律。相隔1248年后重阳节摘录此诗,后四句...
· 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登高是重阳重要的活动。重阳节又有“登高节”之称。登高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山、登塔。重阳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载显示隋代的风俗与后世很相似。到了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登高的风俗很盛行,《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