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城囚犯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35
转发:0
评论:0
秦城囚犯,连日暴雨,秦城多处山体滑坡,当地百姓四处奔逃,城中颇为混乱,秦城县令向知府告急。

连日暴雨,秦城多处山体滑坡,当地百姓四处奔逃,城中颇为混乱,秦城县令向知府告急。知府接到密报,迅速派捕头杨振山前往秦城巡查,以防暴民趁此时机为祸作乱。

  这天,杨振山带人巡查到秦城监狱,不禁停住了脚步。对这所监狱,杨振山可是十分熟悉。三年前,他曾亲手将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的土匪头子李三送进这里。监狱背倚青山,修建得固若金汤,而地下水牢更是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当年,是杨振山亲自将李老三押进了水牢。

  只是,往常戒备森严的秦城监狱此刻却很是热闹,不停地有人有车进进出出。杨振山感到纳闷儿,打马上前,直接找监狱长骆同训。五年前,他曾和骆同训同为州府衙门捕快,只是后来骆同训被调至秦城管理监狱。杨振山也正想借机找老友叙旧。可是,过了半晌,却只有副监狱长秦安出来迎接。杨振山并不认得秦安,秦安忙说骆同训身染恶疾,所以暂时由他代为处理监狱一切事务。杨振山用马鞭一指来往大车,问这是怎么回事?秦安忙打个恭,说这是秦城监狱在搬家。

  搬家?杨振山愕然。还有比秦城监狱更牢固的地方吗?秦安说这是秦城县令的意思,秦城监狱虽然一向被认作是固若金汤,可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内部已经腐朽不堪。这次,就是想把犯人全部转移,然后对监狱重新修缮。“而且,最近暴雨引发多处泥石流。秦城监狱就在山脚,若真的有泥石流下来,犯人和狱卒岂不都要毙命?”

  杨振山微微点头。这秦安说得倒也有一番道理,他又问哪天迁移犯人?秦安说就在三天后,木笼囚车已经准备好,单等所有东西收拾齐备,最后将囚犯送进冈车即可。

  “新监狱设在什么地方?比秦城监狱更牢固?”杨振山还是颇不放心地问。

  “在三十里外的龙岬角。三百多个犯人,都运送到那所监狱。”秦安答道。

  杨振山点点头,心里默记下了三日后,三十里外,三百个犯人。然后,他问骆同训在何处养病?他要亲自探视。秦安面露迟疑,说:“他得的是肺痨,由专门的狱卒照顾。郎中曾特意嘱咐,因为病重极易传染,任何人都不让见的。”

  杨振山皱起眉,他想了想说:“我和骆兄是旧识,这样吧,你带我过去,我隔窗问候几声。”

  见杨振山执意要去,秦安无奈,只好派狱卒提前通报骆同训,然后引领杨振山来到监狱后面的山坡。监狱后不知何时修起一所小的院落,里面花木扶疏倒也幽静怡人。两个狱卒站在门前把守,不让任何闲杂人等靠近。秦安将杨振山领进院子,骆同训隔窗对杨振山说:“杨捕头,怠慢,怠慢。”那声音嘶哑,说着,剧烈咳嗽起来。

  “骆兄,你我五年不见,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却只隔窗相望?”杨振山的语气中分明流露出还想进屋的意思。

  “杨捕头,我的病实在难见人,还望见谅。”说着,里面的骆同训又是一阵剧烈咳嗽。

  杨振山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却根本无法和骆同训对话。因为,说不上两句,骆同训就咳得几乎上不来气。杨振山稍待片刻,只好失望地告辞离开。

  正如秦城县令所言,此时的秦城颇不太平,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者也不少见。杨振山不禁扼腕叹息。

  转眼三日过去,杨振山带人再次来到秦城监狱。他做捕头多年,知道囚犯中颇多狡诈之辈,稍有大意,可能就会酿成惨剧,骆同训虽足智多谋,可他却有病在身,只一个秦安,能应付得了吗?

  秦城监狱门口,上百辆囚车一字排开。已经有十几个犯人被押到车上。杨振山骑在马上来回反复巡查。中午时分,囚犯全部被押进囚车。犯人均头蒙黑布,手脚捆锁,要想逃走恐怕比登天还难。杨振山这才松了口气,感觉这个秦安办事还算妥帖。当下,他尾随一行人朝着龙岬角的方向进发。杨振山走在囚车的最后面,约摸走了一个多时辰,他突然看到地上一行血滴。

  起初,杨振山并未在意,可走出半里路,血滴不急不缓,一直滴落在马路间。当下,他心里起疑,下马用手一捻,鲜红的血沾着黄土在指尖泛起一片红黄之色。思忖片刻,杨振山举起马鞭,走得快了些。

  一直到囚车的最前面,他勒住马匹,看着犯人一个接一个从眼前经过。就在最中间,一个年老囚犯罩头的黑布巾下,一片血红。杨振山令狱卒停下车子,狱卒不明所以,赶紧勒住马匹。杨振山跳下马,一步一步走到冈车跟前。就在这时,却听秦安喊道:“杨捕头,危险!”

  没等杨振山回头,却听到耳边一片风声。好在他身手敏捷,两手如闪电,接连抓过两只箭头!秦安骑马赶过来,神色有些惊慌:“刚刚在山头发现土匪,他们可能是要劫走匪首李老三。”

  秦安话音未落,果然有几个头蒙黑布的人冲下山来。可他们不过六七个人,杨振山和几个随从当下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四下逃了。杨振山长舒一口气,将剑入鞘,和秦安并行。他问:“那个李老三,在哪辆囚车上?”

  “我已经提前将他押进龙岬角的黑牢。重刑犯,昨晚就转移了。这些,不过是些罪轻的,可能关不了三年两载,所以不会逃的。”秦安胸有成竹地说。

  杨振山点点头,转头再看那囚犯,秦安叹了口气,说这个犯人有恶疾,无缘无故常吐血。估计活不了多久了。杨振山没有说话,也没再多问。

  转眼,已近黄昏。好在一路有惊无险,囚犯被陆续送进龙岬角监狱。杨振山看到黑牢中果然关有十几个犯人,其余犯人陆续扯下黑巾,去除手脚上的绳索。就在这时,杨振山突然发现一辆囚车上边缘有血迹。那血迹粗看去模糊一片,可杨振山却觉得可疑。走到近前仔细察看,他看清那血迹是三条。杨振山一怔,脑子飞快地转着,李老三奸杀抢掳,无恶不作,每次却都喜欢张扬罪恶,总会在现场留下一个“三”字。这血字“三”和李老三是否有什么关系?

  可是,秦安分明说李老三已经被押进黑牢!当下,杨振山思忖片刻,叫来赶这辆车的狱卒,问车上犯人是谁?押进了哪间牢房?狱卒说犯人上车前就蒙了头脸,根本不知道是谁。但知道他是被送进了三号牢房。

  杨振山并未知会秦安,而是直奔三号监牢。有狱卒试图阻拦,说只有秦安批准,才能进入牢中。没等杨振山开口,杨振山带来的捕快上前就是几个耳光,将那狱卒打得晕头转向。

  狱卒引领他们进入三号监牢,杨振山三步并做两步走了进去。他要弄清楚,秦安说李老三已经被提前押进黑牢。那这个犯人不可能是李老三,可他为什么要留下属于李老三的记号?犯人似乎快要虚脱,斜倚在墙角。杨振山上前,令随从举高了灯烛。犯人微微睁开眼,看到杨振山,眼睛里闪过了一丝光亮。犯人蓬头垢面,双颊塌陷,脸上伤痕累累,更可怕的是,他的下嘴唇已经血肉模糊。很明显,那是他自己用牙咬的!只一眼,杨振山就不由地打了个寒战,这,这哪里是李老三?分明是骆同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焦尾城秦姓始祖秦敬芳
六百年前的一段传说:明代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1368-1395年),天下动荡,相对南方的饱受战乱,山西地区尚属安定,所以官员百姓纷纷来此避难。这一年,从无锡碓臼圪坨过来两个堂兄弟,一个叫秦敬方,一个名燕王军,他们结伴跋山涉水、风雨兼程,从黄河摆渡来到焦尾城这方土地,准备继续北上,然时近月色落幕,眼见前方一条大河挡路,二兄弟于是就此夜宿凉水沟。第二日,一声雄鸡叫亮了天,二人出屋一看,黄河蜿蜒如带,环山西去,他们顺沟而下,眼前依山傍河,山气氤氲,树木葱茏,溪水清澈,感觉这是一个难得的耕读之地,遂就此定居。随后的几年,堂哥秦敬方潜心苦读,中建文壬午科(1402年)举人,后受官府差遣赴陕西略阳县任教谕。相传秦敬方为当时无锡秦姓(秦观后代)的名门望族,自幼浸染于传统诗书礼义的家学源缘,立志进取考取功名,因此在焦尾城落脚后,他一边耕种良田,一边苦读诗书,信守耕读传家的祖训。秦敬方生子三:长子秦元留焦尾...
· 秦德公设“伏”在雍城
时下伏日将至,人们都在积极筹备避暑降温的设施及食品,以避免中暑得病。但伏初设于何时,是谁设的,就少有人知道了。其实伏初设于雍城,是先秦在雍的第一代国君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伏的。据《秦本纪》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从此,人们便有了伏日的概念。伏日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天干记日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据《史记》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由于先秦时期科技、医药不发达,人们认为热毒恶气会产生蛊,需要用狗血攘除。于是秦德公下令将狗杀死肢解,将狗的肢体挂于城邑的四门,用来驱厉鬼,辟邪气。自从有了伏日以后,历代朝廷特别重视伏日这个时令,汉朝初期,朝廷明确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
· 秦陇文化—陕西—太和城
西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收殷夫人》、《要离刺庆忌》。事见《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至七十六回与明杨慎《太和城》杂剧,写伍员上朝,请吴王姬光出兵伐楚,为父报仇。时孙武子得知太和城三王爷庆忌造反,起兵前往征剿。龙王出兵借水,欲淹孙营,水母走漏消息,孙武子得知,以法术破了龙王,差要离刺死庆忌。此剧前半部为须生、小生唱做工戏,后半部为大净、须生做工戏。有《刺庆忌》、《五雷碗》等折戏,常作单独演出。剧中孙武子抡麻鞭特技表演,令人震惊,民谚云:“麻鞭抡的欢,太和城里鬼叫唤”。孙双钱、碎娃子、辣娃子演出成名作。汉调二簧、弦子戏及汉调桄桄、同州梆子、秦腔均有此剧目。秦腔黄娃、水娃子、高天喜;同州梆子王麦才演出亦有名。王麦才的碰碗、抡麻鞭特技,享誉秦中。西府秦腔本佚,今存1958年陕西省文化局《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一集书录本。
· 牢里的囚犯们为什么要帮李世民囚犯们到底得到什么好处
谋反这种事情,失败了就是反贼,自己和族人的脑袋就得搬家。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谋反要是成功了,就是改朝换代尽享荣华富贵。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和他的党羽们在策划玄武门之变。这种事情必须计划周详,一旦出现纰漏,所有参与的人都必须死。玄武门之变的成败,关键在两座城门的争夺,一座是玄武门,一座是芳林门。玄武门是通往太极殿的咽喉要道,控制了玄武门就等于控制了太极殿,就可以控制李渊。芳林门是南衙兵支援宫禁的必经之路,控制了芳林门就可以阻止南衙兵支援李渊。唐朝的长安城,天子亲兵是禁军,驻地在宫殿北边,因此叫“北门兵”。十六卫部队,驻地在宫殿南方,因此叫“南衙兵”。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已经收买了北门军将领云麾将军敬君弘,北门军的问题已经搞定了。南衙兵归十六卫大将军和32位将军统领,统属权非常复杂。李世民不可能同时搞定这么多的统兵将军,只能试图争取其中的一些将军。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想拉拢李靖和李绩,二人...
· 蜀国囚犯巧对孙权
国学摘要读国学长心眼(张)裔临发,(孙)权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为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三国志》卷四十一张裔是三国史上一个不太知名的人物,但在蜀国的职务还是比较高的,不然《三国志》也不会给他立传。张裔出生于165年,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博学多才,又精明能干,深得当时刘璋的器重。后来刘备占据四川,也很重用张裔,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张裔有段时间运气不太好,任益州太守时,在赴任的路上竟然被叛贼俘虏,送到东吴孙权那里,成了囚犯。公元223年,刘备病死,诸葛亮恢复孙刘联盟的政策,两边关系和缓,于是要求释放张裔。在释放前,孙权特意召见了58岁的张裔,还不忘讽刺了一下蜀国:“张先生,我觉得你们成都人风俗不好,卓文君一个寡妇家不好好守寡,却半夜三更和司马相如私奔。”孙权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嘲笑西川人,表面上符合当时的道德取向,所以张裔不好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