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旅游规划: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面临两难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9
转发:0
评论:0
旅游规划: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面临两难,目前,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发展古村落旅游产业自然而然

  目前,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得到普遍的社会认可,发展古村落旅游产业自然而然成为许多古村落求生存、谋发展的主要途径。古村落旅游开发问题引起社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同质化的“走走大街、看看大院、坐坐小船、吃吃农家饭、全民经商”,难道说旅游是古村落的唯一出路吗?   古村落旅游,要发挥古村落不同于现代城市的文化价值,解决现代城市的后花园困境。现在大部分地区的过村落都致力于发展旅游,认为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利于村落的保护,但现实往往容易走向理想的反面。   村落本来是社会的细胞,是生产生活的场所,但是在大规模的城镇化之后,村落本身变成了资源,并出现了新的功能:赚钱。尽管即使主张旅游的学者也特别强调“要在旅游进程中展现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但旅游与村落的保护似乎具有天然的矛盾。   旅游和村落保护是一个悖论,如果不开展旅游,何必请人设计开发;如果开展旅游,那势必要请出原住户,更好地设计、更多地赚钱,传统村落中没了原住民,还谈何保护呢?。   但在当下,古村落旅游的结合很难避免,甚至只有通过旅游才能使人认识古村落的价值并激起当地居民保护古村落的兴趣,但旅游不应成为唯一的出路,尤其应避免政府与商业联袂开发的不良影响。村落本应该是自足自立的,但现在连当地人的生活也变成了观看的对象,也许我们应该反省,探索一种不干预当地人生活的发展方式。   经过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的首次全国性的摸底调查,发现全国共有传统村落1.2万个,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 %。古村落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但这个数字却表明,建古村落难,守古村落更难。保护传统村落关键是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村民生活,生产、生活是本,旅游是末,不能反过来把旅游当成村落保护的出发点,尤其要避免“千村一面”,千姿百态的村落才得以体现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不是吗? 

  文章标签:古村落旅游 旅游产业规划 旅游规划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村落保护规划――以良溪村保护规划为例
“良石巷道,青砖石瓦,古风犹存”,良溪古村落被历史学家誉为“后珠玑巷”,800余年来一直隐没在闹市里。然而一直以来,良溪村缺乏完整系统的历史文化管理保护规定,尽管有村民自觉保护,但是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和破坏。近日,广东省住建厅在江门召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古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良溪村今后将实行科学分区进行保护,包括将现有的良溪村分为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及协调发展区,“城市中心里的古村落”将不再受伤。现状:古建筑受损严重近年来,良溪古村由于缺乏明确的管理条例,古建筑受损严重。老旧的木质房檐木已经坍塌,部分墙体也已倒塌。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大厅屏风及窗棂上的五彩雕花玻璃,不久前也被盗贼所破坏。除了古建筑受损外,近年来村内的新建建筑的风格与空间格局不统一,也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古村的风貌。未来:计划分区保护根据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
·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深圳经验”探讨
近年,中国古村落的价值及所处危险境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从学者呼吁到国家行动,去年底,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可有些令人尴尬的是,拥有众多古城古镇的江苏,仅有3个古村落上榜。在这种背景下,扬州建立市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做法,可算作一次积极的“自救”。没错,对于中国古村落目前的境遇,或许只能使用“拯救”这个词――根据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显示,从2004年至2010年,长江、黄河领域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古村落的尴尬,首先体现在它们的不为人知。对很多传统村落来说,恐怕还少有人听说。事实上,它们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但当你走进它们,才会发现,原来这里别有一番风景。对古村落保护,或许难以像古镇那样,很快见到旅游经济价值。其实,如今生意兴隆的那些古镇也曾面临今天古村落的遭遇。就拿周庄来说,倘若没有阮仪三“拼死保护”,恐怕也就没有现在的辉煌。事实上...
· 风景区旅游保护欲开发能否并道齐驱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旅游业,在自然保护区中大规模修建道路及其他旅游设施,往往会对自然保护区生态造成严重破坏。由于风景区旅游开发不善而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例并不少见。著名森林生态学家、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罗菊春教授透露,目前来看,我国至少有80%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由此而引发的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国家要求做生态旅游规划,但是地方管理却跟不上,旅游现在成了自然保护区破坏的重要因素。”在越来越多自然保护区走上旅游开发道路的当下,如何协调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罗菊春认为,我国需尽早出台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限制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破坏性旅游开发,促进以自然观察为主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保护好这些意义重大的生态要地。他指出,真正的生态旅游才能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才可以促进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违规建设破坏保护区生态许多自然保护...
· 旅游地产规划:多元化地产开发模式受重视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控下,房地产产业从住宅开发向商业、旅游以及养老等多元化地产开发模式转型更加为房企重视。其中,时下正当红的旅游地产在近两年随着市场发展的深入,市面上却出现了大片资本套牢、项目骑虎难下、旅游规划流产等等问题。在上周,2013洲联集团秋季主题发布会上,其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旅游地产并非简单地在地产之上附加旅游功能,随着购房者在房地产投资方面更加谨慎,旅游地产的投资属性逐渐减弱,旅游服务的营利性对旅游地产项目更有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市场上不少房企已经开始加重服务盈利性。据了解,万达、华侨城、龙湖等龙头房企纷纷提高旅游地产投资比重的同时,其旅游地产开发内容与经营方式也从原来简单的旅游+地产向包含旅游经营、酒店、商业、养老养生等在内的复合型地产开发方向转变。旅游地产开发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做好未来10年、20年持续经营、创新的打算。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地产成功的前提是旅游景区的成功打造。...
· 浅谈湘西吊脚楼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民间文化作为一种历史遗留,常被人类学家称为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自身缺少创新和有效的传承,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正走向文化衰减的恶性循环。如何保护现存的民间文化,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湘西地区的吊脚楼为例,探讨旅游业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互动关系,提出旅游业的文化回归,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得以保护的两全之策。一、湘西吊脚楼的环境及建筑特点湘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川、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山区,古谓“蛮夷”之地。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地形复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这里神奇俊秀的山水风光。很久以前就在此地繁衍生息的土家族、苗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文化。吊脚楼,更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著名土家诗人汪承栋有诗称颂:“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做梦也风流。”遍布湘西各地的吊脚楼,可以大致分为沿河城镇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