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镇旅游热 再造“贵阳版丽江束河古镇”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6
转发:0
评论:0
古镇旅游热再造“贵阳版丽江束河古镇”, 眼下的都市生活为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精神上的


   眼下的都市生活为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精神上的追求,于是精神追求成了不少人追求优质生活的首要目标。旅游业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中铁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贵州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十大项目助力贵州旅游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打造诗意者的人生。用最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世界级果岭胜景,为贵州上流圈层,上演时代风范,创造未来新田园城市。    古镇旅游,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发展规划的这一趋势,迅速风靡全世界。随着古镇旅游保护开发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有的保护和发展理念与实施框架逐步显现出其局限性。    特别是现有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参观人数的逐年增多,商业的日益繁荣,房地产的需求增大。古建筑的加速老化及维修周期日益缩短、成本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等,都给古镇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原有的单纯保护和发展框架已显得力不从心,瓶颈显现,古镇保护与发展已走到十字街头。    正因为如此,寻找生活精神家园的口号被更多人喊出,现实的残酷让怀旧成为了更多人生活的解压方式,古镇热也由此升温,国内许多城市掀起了开发古镇的热潮。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些地方甚至要把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作为古镇来开发。殊不知,古镇并不是“死板”的古董文物,而是拥有精神和灵魂的生命,就像古镇开发的专家说得那样“有文脉,有地脉,才称得上是鲜活的古镇!”    谈及古镇,云南束河、大理、丽江;湖南凤凰;浙江乌镇等都是众所周知的“古镇圣地”,而云南作为春城和花城,成为了更多人旅游解压的首选,云南束河也因为龙潭的泉水而著名。束河,纳西语称“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束河是名副其实的“清泉之乡”。潭水清澈见底,但鳞鳞波光又让人猜不透它究竟有几许深,束河因其风景优美而成为了众多文艺青年必须征服的一处风景。    和丽江古城一样,束河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由于历史上不断的政治变革,“茶马古道”特有的商业文明从束河逐渐退出,束河只保留下农耕文明和工商文明,与丽江成为两个风格不同的小城。    2000年,云南鼎业集团的领导层将企业的发展方向、投资方向转向了地州市。他们多次到滇西、滇南10多个地州调查,选择投资项目,最后他们发现了束河。经过多次的探察和方案修改,“保护发展束河的设计方案”火热出炉。经过几番的汇报方案和征求意见,鼎业集团成功的将束河拿下,并保证让束河“活着”。通过丽江市古城区委、区政府的招商引资,云南鼎业集团――一家资金雄厚的企业与束河古镇连在了一起。    从保留古镇历史文化到古道、古桥、古村落,从水流到建筑景观,鼎业集团斥巨资和运用高技术手段让束河这个曾经一度默默无闻的茶马古镇,又一次显出了勃勃生机。通过对束河文化深层次的挖掘,古城区政府和鼎业集团把一个与丽江古城不同文化氛围的束河摆在了世人面前。    束河古镇的精心保护,服务区的精心规划、潜心建设,使束河“遗产经济”的资源锦上添花,旅游业欣欣向荣。2003年前,到束河旅游的人每天不到200人,而到今年的7、8月,平均每天达到7000人,节假日每天超过8000人。2006年上半年游客总人数达804017人次,比2005年同期增长179%。    2005年束河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束河,她原本是丽江的束河,而现在,成为了世界的束河。    在北纬26°,全球最适合度假的黄金纬度带,地球最优美风景的代名词中,束河并不是唯一,千古黔地的贵阳,以其舒适的气候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使得鼎业禁不住停下了脚步。由此,中铁国际旅游度假区・云栖谷民族风情小镇应用而生了。    为了给项目注入灵魂,云栖谷项目依托峡谷地貌,以区域原有村貌为基础,打造以峡谷主题公园、民族风情小镇为主的风情小镇类旅游主题街区。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贵阳的休闲元素,把贵阳独特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嫁接,凸显独特的主题风情,同时将在云栖谷的建筑形态以合院式建筑为蓝本,结合环境地形融入西南居民的建筑元素,致力打造一户一、一户一亮点的新居民建筑群。    风情小镇作为云栖谷的标志性建筑群落。项目的发展让城镇化的质量大大提升,并为当地群众发展创造了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居名胜-河下古镇
古镇密码编辑古镇历史河下[2]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河下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公元605年,隋炀帝又开凿了大运河(当时称山阳渎),沟通江淮的水路交通。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此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改为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抗。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河下,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清代朝廷特派盐运使驻于淮安河下,主管盐政,并分巡各盐场。沿海各地所产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各地销售。河下为淮安重要的商埠。古镇文脉河下有专门的地方志书多种,其中《河下志》即有16卷。据《河下吴承恩故居志》载:当年河下有108条街巷,44座桥梁、102处园林、63座牌坊,55座祠庙。明...
· 琉璃河古镇史话
琉璃河古镇史话<序>房山区是著名的“北京人”的故乡,琉璃河镇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而琉璃河古镇,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在此建立都城,成为古燕国文明的发祥地、北京地区最早的都城。自西周初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封召公]于燕(或称北燕)且建立都城开始,这里便成了燕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励精图治,使燕国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日月轮回,沧桑变迁,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农耕牧歌,辐辏融溶,创造了光华灿烂的燕地文化,凝聚、发展、强盛了民族力量。琉璃河镇自古就是贯通南北的重要的交通要冲、商业重镇,商贾云集,繁华称盛。境内有西周燕都遗址、琉璃河大石桥、岫云观、金门闸等多处古迹。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水质洁净,空气新鲜。整个地区点缀着一处处深厚凝...
· 甪直古镇
概况小桥流水--甪直一隅甪直镇守护神-独角神兽甪端甪直是苏州东南25公里処的的小镇,原属江苏吴县。2000年12月31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将吴县并入苏州成为吴中区,甪直一并划入。甪直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距今有有2500年历史,当时保圣寺建成,甪直与保圣寺同龄。甪直的古名“甫里”得名于唐代诗人陆龟蒙。陆龟蒙隐居在此镇上,因他又名“甫里先生”,人们就称这个地方为“甫里”。甫里后来又叫甪直是因为古时甫里镇分为甫里、六直两个区。传说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守护六直,年年五谷丰登。而吴音“六”、“甪”同音,后来“六直”就变成“甪直”了。直到清朝末年,甫里正式改为元和县甪直镇。根据2004年资料记载甪直镇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78985人。甪直镇,水陆交通方便,苏沪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和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从镇中穿过,有公交车直达苏州、昆山、上海。甪直镇北的吴淞江,可容200吨的船舶航行,直通京杭大运河和...
· 濮院古镇
一座一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记录着江南鱼米之乡无数美好的记忆。濮院镇古地名为李墟,又称御儿。隋朝始建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宋朝建炎以前系一草市,习称“幽湖”、“梅泾”、“濮川”。唐和北宋时为嘉兴县永乐乡地。濮院之名,始于南宋,其时属梧桐乡。建炎二年(1128年),著作郎濮云翔(濮凤)随宋高宗南渡,以附马都尉驾临安(今杭州),后迁居幽湖,遂为濮氏世居地。“后居语溪之梧桐乡,谓凤栖梧桐,事有适符。”(清《濮川所闻记》)濮凤六世孙濮斗南拥立宋理宗有功,擢吏部侍郎,赐第称“濮院”,后移作镇名。回看历史变迁,800年前,濮院,是一个无名草市,年轻的北宋官员濮凤扈驾南渡,成为开镇始祖;700年前,四大牙行在这里诞生,形成中国最早的丝绸市场;100年前,“日出万匹绸、嘉禾一巨镇”的美誉,让它在江南名镇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濮院古镇又在焕发新生。有人说,以最简洁的描述来概括濮院丰盈的人文历史,那就是:...
· 边远的古镇
那是一种向往,一种惆怅,一种忧郁: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族,她有800年历史的古镇,一脉离赤道最近的雪山。所有这些梦幻般的事物,都集中在一座梦幻般的古城——丽江。丽江是纳西族人的家园,而纳西族是羌族的一支。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它是中国人族号最早的记载。仅凭这一点,纳西人就足可“傲视群族”。纳西族是一个“梦幻般”的民族。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桑,但纳西人仿佛站在高高的玉龙雪山的顶端,淡淡地微笑着俯视这一切。而这一切,也许都源于他们所谓的“慢”。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似乎要说明纳西人的生活节奏之慢。一名美国的哲学教授走在古城最著名的四方街上,见到一位88岁的纳西老太,他问老太在干什么,老太回答说在“烤太阳”,他发现每天都有这么一群老太在四方街上“烤太阳”,他本以为是纳西族生活很富裕了,没什么事情做,所以才这么悠闲,后来发现纳西族老太的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