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城镇化,一定要存有敬畏之心!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5
转发:0
评论:0
城镇化和工业化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二者相辅相成。“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城镇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当下的现状是“工业化超前,城镇化落后”。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当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3%,同年的工业化指数是多少呢?46.8%。乍一看,这两个数字吻合得很好,比照全球平均水平,就会发现问题,全球平均工业化率只有大约26%。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代表工业化率对城镇化率的提升能力,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镇化率为50.9%,而工业化率不过26.1%,二者之间的比值是1.95,中国“两率”的比值是1.09。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区别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两率”比为4.1,即城镇化率高达工业化率的4.1倍。同年同一比值,法国为4.11,英国为4.09...


  城镇化和工业化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二者相辅相成。“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城镇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当下的现状是“工业化超前,城镇化落后”。   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当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3%,同年的工业化指数是多少呢?46.8%。乍一看,这两个数字吻合得很好,比照全球平均水平,就会发现问题,全球平均工业化率只有大约26%。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代表工业化率对城镇化率的提升能力,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还很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平均的城镇化率为50.9%,而工业化率不过26.1%,二者之间的比值是1.95,中国“两率”的比值是1.09。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区别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两率”比为4.1,即城镇化率高达工业化率的4.1倍。同年同一比值,法国为4.11,英国为4.09,德国为2.64,日本为2.48,共同呈现出城镇化率远远高于工业化率的特征。即便是“金砖五国”中的巴西、俄罗斯、南非和印度,两率的比值也分别达到3.22、1.97、1.38和1.15,都比中国的高。   我们的城镇化率大致相当美国1920年代的水平,日本1940年代的水平。统计数据代表了空间布局的未来趋势:我们一定会往城镇化率提高的方向走。   城镇化滞后,是因为我们过去的体制不允许人们自由地迁徙,遏止了城镇化这个潜在趋势。现在,这一趋势挡不住了。过去30多年的改革,通过人口流动激活了社会。现在,一到春节,有大约22亿人次跑在路上,这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没听说过的故事。再过30年,中国人还会这样“兵荒马乱”似的跑来跑去吗?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几个特大城市,接纳了大概45%的流动人口,造成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紧张,但是挡又挡不住,人口还是朝着这个方向流动;另一方面呢,很多三四线城市修了宽阔的马路,兴建各种地标式建筑,造了很多开发区,但是又没有人去。   现在很多人都说小城镇好,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鼓励大家去小城镇,但是,说这个话的人住在哪儿?几乎都居住在大城市,自己都不肯去,这很说明问题。   我认为,讨论城镇化一定要尊重里面的客观规律,它既不以官员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学者、企业的意志为转移,一定要存有敬畏之心。   城镇化有很多维度,其中一个维度是物理外观上的,就是国土上冒出了更多的城市,冒出了更多的地标性建筑,冒出了更多高楼大厦,需要有更密集的基础设施支撑民众高密度的经济活动,生活和生产。这是外在的维度。   还有一个内在维度更重要,它是人的社会权利城镇化。城镇化是什么,是普通人对经济收入较高的机会做反映,为什么人们总的趋势是往城市走呢?因为聚到一起,需求集中以后,分工程度可以提高,收入水平可以提高,这是城市的力所在。   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冲破原有体制对社会成员权利的障碍,允许人流动,允许人迁徙,可以在这里工作,也可以到那里工作,允许企业总部放在这里也行,放那里也行,这个自由越大,城镇化的程度就越高。   城镇化在本质上是自由及其权利保障的函数。正因为自由及其权利保障的发展,才显示积聚效果,才有城市文明,才有城市形态的物理外观。但是对于追赶型的后发国家的城市化而言,很容易倒因为果,把城市化的物理外观当作根本,以为占农地、盖大楼、上项目就是城镇化。至于自由及其权利的发育,反而被放到一边去了。   我们不妨重温工业化的经验,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教益。工业化的物理外观,看在后发国家眼里格外耀眼。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工业化阶段,就是政府把资源集中起来抓工业化, 抓钢铁。 “”其实就是冲着炼钢去的。出发点没有错吧?结果事与愿违。   问题在哪里呢?炼钢要好多要素的供给。在经济里好好用钢,与更多的因素相连,有无数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以行政力量“以钢为纲”,以为抓住了钢,其他自动带上来,其实做不到。用行政命令协调其间无数复杂的比例关系,信息成本太高,微观激励严重不足。“”的失败,从根本上就败在这个地方。   计划布局还搞了很多定点工厂,不过看来看去,后来有市场竞争力的不多。以家电为例,海尔、美的都不是当年轻工业部的重点布局。当年国家定点的是万宝,设计规模可覆盖整个华南六省,现在万宝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怎么样?低压电器也有过国家布局, 在遵义、上海、西安布了三大块,最后加在一起,还不如现在一个小小的温州。   这类例证很多,看上去是“科学规划”,但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没解决,企业家的作用不考虑,耗费了多少国家人才的心血,最后站得住脚的没多少。这说明什么?不注意适当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体制、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本,仅用行政手段追工业化的物理外观,绩效不理想。   相比工业化,城镇化更要谨慎,工业布局有问题,就是几个厂,按照市场规律,早晚调整过来,如果是一个城市规划错了,那是更为巨大的浪费,这是谁的钱?不是银行,就是纳税人。我们的后发优势在哪里,就在于有机会好好研究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尽量减少损失。如果按照过去工业化布局的思路,政府强硬规划和主导,不是说有钱有命令,就可以建个城市把人圈到里面,谁也没这个能耐!人往哪里走,跟政府在哪里修基础设施不一定吻合,一旦对不上,浪费就大了,两头都有浪费:大家都要去的地方投资不足,老是堵、老是乱;同时,一些地方修了很多东西,花了稀缺的资源,但是就没有人去。   后发优势也很容易变成后发劣势。这些年确实出现一种苗头,把城镇建成区, 把城区面积扩大,以为这就是城镇化。如果仅把城区面积扩大,相应的人口却没有有效积聚,也没有因此增加收入,扩大城区有什么用?高楼大厦、地标建设、 大型公共设施等,这些当然要有,但前提是人和经济活动的积聚。   收入能增加,你不让人家积聚,他住地下室也要来。收入的机会不增加,强搬到一起晒太阳,也不得人心。一些地方为了把人“凑”到城镇,出现过“逼农民上楼”的现象,这实际上还是追求城镇化的“物理外观”。   深圳的科技创业氛围很好,土地、租金、劳动力都贵,人们还是愿意去,别的地方味道就不对,没有企业家敢闯、敢冒险的精神,这就是市场的黏性。这里有政府的可为之处,又不能完全规划和控制,它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就是市场机制。   谈到企业和政府的活动,或者说谁来主导的问题,我认为两面都要说。政府这方面,要多向市场学习,市场就是比政府厉害,政府别总以为自己有权力,就可以跟市场做“斗争”,斗不赢的,要捕捉到市场发出的信号,再发力,顺应市场的需求做事。   现在政府也开始转变了,企业有意见它要听, 以前的长官意志也开始松动,“长官”也知道,自己驾驭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规划,由政府出面,进行招投标,由企业来做,然后通过一些途径让民众参与。当然,现在还没有到达良性循环的程度, “长官”还是有很大的主导权,但是多方参与的苗头有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让这种新的体制和机制能成长得快一点。   对于企业来说,也要知道城市建设的复杂性,它和单一项目投资不同,它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外部性”,这个事情一旦做下去,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政府,也会影响到公众的生活,这也不是完全商业利益可以主导的。如果一个商业项目有了“外部性”,那么政府就是其代表,是合作的对象。   在城市建设这个领域里,很多项目不完全是公司的事,民众的利益也不完全是某个人私人的事,它有公众性在里面,所以要形成一个合作的关系,政府要注意从市场、商人和市民那里吸取信息。同时,私人的事情也要注意其外部效果。   现在拆迁是个大问题,矛盾集中爆发的地带,不要以为我们自己才有这些问题,美国1960年代的城镇化叫“推土机战略”,也是一样的。人家世世代代住在那里,你一个文件就给人家城镇化了?房子是拆掉了,埋下社会矛盾这一“定时炸弹”,社区永远不得安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华传统美德之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出自南宋大学者朱熹的《中庸注》: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敬畏之心,就是一种敬重和畏惧的心理,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信念,是自律的动力,使人的行为有底线。敬畏之心有助于我们谨小慎微地按照事物的规律行事,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敬畏观起源很早。《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一个君子的行为一定是顺承天地运行的规律的,这就是我们农耕文明特有的敬畏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的智慧。《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种智慧的敬畏观使得中华民族始终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使得我们虽历经祸患还能行得久远。这就是唯有中华文明亘古不曾中断、华夏民族历经五千余年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明朝的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之心与生俱来,敬虔的人生需要在慎独的环境里操练。东汉时,杨震...
· 叶匡政批新版西游记:翻拍名著应有敬畏之心
翻拍名著应有敬畏之心张纪中版《西游记》开播以来,网上照例骂声一片。有媒体还历数了《西游记》的“四宗罪”,包括“特效太拙劣、造型太山寨、画面太血醒、台词太穿越”。对小说《西游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明镜。如果没有这部小说,中国人今天的想象力可能会大打折扣。早年无论在京剧、评书中,还是在动画片、小人书中,对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些艺术形象,都有过非常浪漫和美好的想象。即便那些妖魔鬼怪,也多有它们的可爱和有趣之处。对翻拍这样的名著,显然应当怀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不仅是名著本身,还要敬畏国人心目中已有的人物印象。一旦失去这种敬畏,遭遇观众的信任危机是必然的。近年来,关于重拍四大名著的各种争议不断,虽说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忠实原著,或者创新,是重拍名著首先遇到的难点。当然任何一个重拍者,都会说自己更尊重原著的精神,哪怕是有所创新,也把它标榜为更贴近历史真实的解读,但观众并不买帐。比如...
· 存有纪姓族谱
存有纪姓族谱,部分名称如下中华纪氏网2011年12月24日o氏家族1、河北文安《纪氏家谱》不分卷,纪昌期(清)等修,清道光间刻木;2、河北文安《纪氏家谱》不分卷,纪英培、纪文浚等(民国)重修,民国五年(1916)序,石印本;3、河北献县《景城纪氏家谱》十八卷,纪昀(清)纂修;4、江苏镇江《润东彪社纪巷纪氏十修宗谱》十卷,纪崇国纪崇祥等(清)重修,清光绪元年(1875)行素堂木活字本,扉页作《润东纪氏家乘》;5、江苏镇江《润东云山纪氏宗谱》十二卷,纪崇义等(清)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活字本;6、浙江松阳《高阳纪氏宗谱》不分卷,纪堂(民国)撰序,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7、福建同安《龙安纪氏重修族谱》,纪为果(清)修,清乾隆元年(1736)修,民国间重钞本;8、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次录十卷》首二卷,纪大奎(清)编,清咸丰二年(1852)敬义堂刻本;9、江西临川《纪氏敬义堂世...
· 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
近日,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开展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变迁”调查。调查显示,仅半数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农转非”的进度远低于群众意愿,85%的在外务工人员仍没转为城镇户口,而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15%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更有31.6%的被访者表示,“农民吃亏了,他们被迫放弃土地保障进了城,可又没有在城市发展的能力,可能成为城市贫民”。应该说,调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结果并不容乐观――一些想进城的进不来,另一些不想进城的却被硬拽进来。如果让他们交换一下命运多好啊,但城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交换问题。强制农民转户,并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事例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地方热衷于强制农民转户,不仅仅是为了提升户籍城市化率,而且对土地的渴求非常明显。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土地有大量需求,是正常的;同时,征地必须保障农民土地收益及其他各项权益也是必须的。农民是否转户...
· 牟宗三超越存有论驳议
内容提要以儒家天论传统建构超越存有论,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这种理论并不符合先秦天论发展的实际情况。先秦儒家的天只是道德心性的形上源头,只能在假借的意义上创生道德心性,再由道德心性创生道德存有,其自身并没有直接创生道德存有的能力。牟宗三超越存有论在理论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困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