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出 城镇化战略需政府配套
在近日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大会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这个报告,未来即将出台的规划雏形已经展现在公众面前。 城镇化将会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相关规划可能在下半年推出,而这一新规划会有哪些新的思路和提法?被寄予厚望的城镇化规划预期将在年内出台。 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一些城市面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轻环境等“城市病”问题。有研究人士指出,解决“城市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城市群。在《报告》中,城市群的相关发展战略已经被列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 截至2012年,52.57%的城镇化率已经让我国同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不过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城镇化率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城市病亟待“医治”。 《报告》显示,大量农村转移人口的拥入已经让城市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实就是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针对当前可预知的城镇化困境,徐绍史表示,接下来,国务院将围绕四大战略重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现在全社会对城镇化炒得很热,好像只要加快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就将迎刃而解。现在要高度重视和推进城镇化,首先应总结经验教训,不要跟风,更不要同质化地一哄而上,而是冷静对待。对群众中这股被激发和唤醒的巨大热情加以保护,使之持久。需要一套有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推进城镇化的办法、制度和法律的规范性政策,让人们明明白白了解城镇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中央提出城镇化、农村现代化,都是解决农民就业、致富的可靠途径,是稳定社会的可靠基础和保证。农村稳,则社会稳,这是千百年的社会总结。所以,城镇化应有一定的规划和标准(大中小),不要一味追求都市化、集群化,所有城市一张脸(不论大中小)。不能为了当地土地财政,城中村无限扩大,市域无序扩张。正确的政策应是保护、培育更多的农村精英,留村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建设更多的中小城镇,让农民更多地离土不离乡,使农村像城镇、城镇似农村,如华西和南街村那样,成为农民转市民化,市民似农民化,城乡达一体化,应是城镇化真实含义。 所以,现在应制定相关制度、政策,随城镇化建设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在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能长期扎根农村,专事农业生产的精英骨干人才,使城乡一体化政策和战略目标完整地实施。 因此,可这样理解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实际是农村乡土社会向现代城镇社会的转型。这就需要既保留农村传统的优秀文化,又必须转变农村落后的文化,向现代新型城市的先进文化过渡。 新城镇化一提出,好些房地产商已蠢蠢欲动,认为是房地产黄金期到来。因此,新城镇化的实施,一定要有周密的规划,要有试点的完善,相关政策的配套,要有序地进行。一定要严防形成新的一波又一波的房地产大战。为此,必须认真学习,理解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深刻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