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生态建设:山东寿光公路绿化打造生态新城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目标,在城市建设上确定了“园林上山”、“临河布景”、“沿路建绿”和“破硬还绿”理念,精心打造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着力构建城市“绿肺”,提升城市品位。 园林上山,构筑城市生态“绿核”。按照“园林上山借绿、人文景观衬绿”的思路,将园林建设融入生态景观之中。实施了弥河公园、仓圣公园和彩虹公园等景观建设工程,栽植乔灌木120余万株,初步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辅”的绿色、生态、和谐景观。 临河布景,塑造城市生态“绿轴”。坚持“以水活城”理念,将弥河水系治理作为创建园林城市的重点,在弥河沿岸建设景观带8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100余万株、草坪4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68%,形成了城市、林带、水网相互交融的河道绿化体系。 沿路铺绿,编织城市生态“绿网”。在城市道路街区绿化中,坚持“新建道路与绿化同步、道路改造与绿化更新结合”的原则,实施了“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和“街打造工程”,对四环路等主干街道绿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补植灌木、花草,增加绿化景观复层结构,做到道路绿化“成绿、成荫、成景”。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城区干道绿化带面积均达到道路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 破硬还绿,增添城市生态“绿点”。以街头、小区绿地为点,以公园绿化为面,全面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改变城区绿量不足、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建设出口游园10余处,大力实施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房在景中、人在绿中”优美舒适的办公、人居环境。主干道沿街单位拆墙透绿达95%以上。 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树、花、草是城市绿化中的三要素,均是城市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设计绿化要采用相应手段,以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和园林景观效果。就本文探讨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其一: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 其二:因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其三: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络。 2、 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 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 二是由于绿地设计时植物品种较单一,植物群落自身间的相互作用无法得到发挥。比如群体对水分的吸收和保持,合理的植物搭配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现在城市绿地中植物结构非常单一的草坪景观呢? 3、 绿化的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为了追求政绩,依然对大树移植情有独钟。为了快速成景或达到某种效果大量移植大规格树木,直接后果不但破坏了树木原生地的生态环境,移植后的树木自身生态功能的发挥也大打折扣。 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手段,是在反思重美化、轻生态的现象基础上提出的。当然,城市绿化应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的生态结构、绿地的养护管理目标及技术、小环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