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一盘棋谋划旅游发展
山东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在整体规模和发展模式上,处于全国领先,并创造出好客人家、胶东渔家等一系列品牌。但从整体上,全省乡村旅游仍处于小、散、弱,规模小、档次低、经营粗放的初级阶段。如何推动全省乡村旅游上规模、上档次,带动农民加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山东旅游人的重大课题。 近期,省长郭树清多次视察乡村旅游,副省长季缃绮多次召开各类座谈会,专题研究乡村旅游,省旅游局组织力量,整合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加强政策调研,加大工作力度。在此大背景下,枣庄、临沂率先提出全域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万户“好客沂蒙人家”,锁定了新一轮乡村旅游大发展目标。枣庄提出全域发展乡村游,力争2-3年内,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至少拥有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特色村、3星级以上农家乐各一处。 目前,国内主要乡村旅游形式以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区为主,大部分项目前存在同质化、城市化、粗放化现象,日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地政府也在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模式。 在资源保护中,生态是第一位的,主要包括大气、水、污染物等方面。环境容量作为影响环境品质和旅游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在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资源、老房子、民俗甚至具有特殊意义的老人等,都是应当加以保护的对象。产品开发除引导发展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类型外,应重点支持品牌打造和特色打造,形成差异化。 乡村旅游规划发展模式可具体描述为: 重视生态保护与恢复;能够展示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能够与城市有机互动;城市生活品质与原生态环境保留互相促进;知名旅游区与当地社区并存共享;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概念重新演绎;休闲养生旅游与种植养殖产生直接经济联系。 推荐“四集模式”:集合政府、市场和个人资源,集中安置居民或原住民,集约使用土地等相关空间和资源、形成集聚效应,是中国发展乡村旅游最适用的发展模式。 有特色的、有历史文化传承的、有产业支撑的中小型城镇,应当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支撑点,也是乡村旅游和中国城镇化进程结合的最佳载体,也就是所谓旅游接待型小城镇模式。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立足实际,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途径和项目,不能奇思怪想,更不能盲目自大。在某个区域范围内,争取统一成单一主题作为对外主要的吸引力,通过差异化产品和竞合关系实现区域内的良性发展。 目前的乡村旅游普遍存在升级换代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深入:(1)提升整体环境及景观品质,将环境与景观打造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产品和主要背景;(2)果园、农田等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深入,包括深度――文化的深度挖掘、广度――产品多样性;(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4)建筑风貌打造,包括农家院、民俗客栈、中心村建筑风貌改造等;(5)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并把露营、自驾、咨询服务中心等设施作为必备项目加以布置;(6)完善标识标牌系统,包括增加数量、提升品质、增加文化性和欣赏性;(7)落实服务标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