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浅谈城市规划弊病――“朝令夕改”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6
转发:0
评论:0
浅谈城市规划弊病――“朝令夕改”,如何把城市规划做的更合理、更科学是广大公众的热切期待。看到一个报道说,在


  如何把城市规划做的更合理、更科学是广大公众的热切期待。

  看到一个报道说,在福州市台江区,一所由区政府财政拨款1500多万元建设、仅投入使用两年的现代化小学,即将面临拆迁,因为当地政府选中这块区域建设一个中央商务区,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

  “拆了建、建了拆”,城市规划朝令夕改的事,并不少见。比较显眼的,如没建几年的楼房推倒改建广场;另有人们习以为常的,如一条条“马路拉锁”。它们都与城市规划缺乏稳定性与科学性有关。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大到城市整体建筑风格的选择、功能区域的划分,小到哪些地方要建绿化带,都离不开规划。

  现实中,一些城市的规划总是飘忽不定,甚至朝令夕改。拆拆建建中,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对政府的公信力、城市的竞争力,以及百姓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让朝令夕改现象存在呢?

  其一,是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本身不尽科学、合理,对一块地究竟做什么用、怎么用,缺乏长远考量。今天觉得盖大楼实惠,明天觉得建广场漂亮。

  其二,是执行规划的人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办事。比如,规划说是建设湿地公园的公益用地,有关部门偏要在里面盖上饭店,美其名曰“实现自收自支”。

  更为关键的,城市规划的法治化程度不足,新任领导的一句话即可以将以往的规划全部推倒重来。其中,如果拍板决策者更喜欢大广场、大商务区之类,或者青睐标新立异的建筑以吸引眼球,那么,其管理的城市“拆了建、建了拆”的事就在所难免了。

  制定城市规划是要讲科学的,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管线的铺设上,我们大多城市采取的是埋填方式,一旦坏了需要维修就要把路面全部挖开,而国外很多地方是地下开放式隧道或者叫共同沟,所有管道、天线都在一起,随时可综合修理。还有一些规划是需考虑城市自身实际情况的,比如地势、气候、文化、主要产业等,要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做一个可持续的、需要儿代人共同去完成的规划,而不能由几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决定。

  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保障规划执行的连贯性,不轻易改变,尤其要避免因个别行政领导的变更而改变。比如,加强对相关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强化公众对规划的知情权以及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等。

  城市可持续地向前发展,靠的不是一次次的推倒重来,而是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城市规划,以及对这个规划审慎、严格的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浅谈城市规划细节打造宜居城市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华茂工业园附近路面发生地陷,数人遇难。经初步调查,因为近期连续降雨,地下水道侵蚀,掏空混凝土路面下土体,形成空洞导致塌陷。此类事件让人心有余悸。表面看来,事故发生有很多偶然因素,但事件背后都潜藏着必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细节考虑的欠缺。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中,一些城市管理者往往很注重“面子”的精彩,却忽视了“里子”的精细:在一些大中城市,一场暴雨就能够让城市基础设施瘫痪;一条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个小小的井盖能够吞噬生命……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有很多是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服务不配套而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缺陷和不足。城市建设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条件,充分彰显历史人文积淀,打造宜居城市,建设幸福家园。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的核心价值,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生态宜居为重要目...
·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渊源【前篇】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任何城市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都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被人为地改造的,是对历史中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反映。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构思,而更多的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都是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的基础上,试图寻找一种理性的城市形态。西方历史上社会形态的频繁更替导致了城市规划设计模式的多次演变。本文主要以西方城市的发展为例,研究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史与西方社会思潮的相互呼应。1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与古希腊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时期最主要的社会思潮。希腊人认为人和神的秉性是无本质区别的(神折射出的是深层的人性),这是希腊人的智慧之处。这种观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则表现为古希腊在城市和建筑规划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人的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人的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与这种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社会形态对应的是雅典卫城式...
· 浅谈西方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渊源【后篇】
西方历史上社会形态的频繁更替导致了城市规划设计模式的多次演变。以西方城市的发展为例,研究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史与西方社会思潮的相互呼应。5工业革命时代的巴洛克城市--政治力量的权杖工业革命前后,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力。新的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最高的功能需要。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模式――巴洛克式的城市设计模式。巴洛克城市由政府组织实施,设计注重景观与构图,但却忽视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它强调纪念性、标志性的构筑物,并以它们的空间位置形成城市的主要结构和主体形象,而不是通过建筑的序列来构成城市形象(文艺复兴时代的理想城市。6后工业革命的社会思潮与“田园城市”的影响18世纪―19世纪,工业革命给西方城市带来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城市问题,如工业污染危害城市环境、城市设计缺乏整体观念等。“田园城市...
· 古代生活史——避讳的弊病
?这一时期避讳的风尚带来一些弊病。宋、金朝廷礼官为维护皇权的威严,“每欲其多庙讳”。随着各朝皇帝的替代,庙讳陆续增添,而且在实行时,连一些形似的字也列入回避之列。如宋真宗名恒,从心从亘,音胡登切;缺其一画则为禲,音威。于是连相也不敢用,而改用“常”字。在日常生活中,使人们感到“不胜曲避”,动辄有触犯庙讳的危险。许多庙讳加上其嫌音,士人在参加各级科举考试时最易违犯,一旦不慎,便名落孙山。为此,在举行考试时,贡院都“晓示试人宗庙名讳久例全书”,张挂在墙壁或铺陈在道路上。但是,每次考试总不免有一些人因“用庙讳、御名”,违犯“不考式”而遭黜落。宋孝宗时,宫中将旧版《文苑英华》交给宦官校雠,“改易国讳”。如押“殷”字韵诗,因冒犯“宣祖”赵弘殷之讳,乃改殷为商,于是将一诗之韵全令协“商”字。宦官招募“后生举子”为门客,他们“竟以能改避为功”。这时只有大臣周必大觉得这种做法“尽坏旧本,其甚害理者”,“殊...
· 城市规划
核心概念城市更多内容请见:城市在中国,“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是人们居住、生活高度集中所在地。“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为经营场地,市逐渐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并有固定位置,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镇”与“市”原来有严格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关防者谓之镇”。到宋代末,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成为县治和乡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近现代,镇也引申为一级政区单元,起到联系城乡经济纽带作用的较低级城镇居民点。城市规划的历史奥斯曼男爵参与的巴黎规划被认为是经典的案例。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文明被认为是最早发展城市规划的文明。公元前2600年数千哈拉帊居民突然出现在城市之中,而这突然出现的人显然是被计划,外力所致的结果。某些居民显然被安排要迎合一个有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