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弊病――“朝令夕改”
如何把城市规划做的更合理、更科学是广大公众的热切期待。
看到一个报道说,在福州市台江区,一所由区政府财政拨款1500多万元建设、仅投入使用两年的现代化小学,即将面临拆迁,因为当地政府选中这块区域建设一个中央商务区,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
“拆了建、建了拆”,城市规划朝令夕改的事,并不少见。比较显眼的,如没建几年的楼房推倒改建广场;另有人们习以为常的,如一条条“马路拉锁”。它们都与城市规划缺乏稳定性与科学性有关。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大到城市整体建筑风格的选择、功能区域的划分,小到哪些地方要建绿化带,都离不开规划。
现实中,一些城市的规划总是飘忽不定,甚至朝令夕改。拆拆建建中,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对政府的公信力、城市的竞争力,以及百姓的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是什么原因让朝令夕改现象存在呢?
其一,是一些城市规划设计本身不尽科学、合理,对一块地究竟做什么用、怎么用,缺乏长远考量。今天觉得盖大楼实惠,明天觉得建广场漂亮。
其二,是执行规划的人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办事。比如,规划说是建设湿地公园的公益用地,有关部门偏要在里面盖上饭店,美其名曰“实现自收自支”。
更为关键的,城市规划的法治化程度不足,新任领导的一句话即可以将以往的规划全部推倒重来。其中,如果拍板决策者更喜欢大广场、大商务区之类,或者青睐标新立异的建筑以吸引眼球,那么,其管理的城市“拆了建、建了拆”的事就在所难免了。
制定城市规划是要讲科学的,有些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管线的铺设上,我们大多城市采取的是埋填方式,一旦坏了需要维修就要把路面全部挖开,而国外很多地方是地下开放式隧道或者叫共同沟,所有管道、天线都在一起,随时可综合修理。还有一些规划是需考虑城市自身实际情况的,比如地势、气候、文化、主要产业等,要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做一个可持续的、需要儿代人共同去完成的规划,而不能由几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决定。
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保障规划执行的连贯性,不轻易改变,尤其要避免因个别行政领导的变更而改变。比如,加强对相关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强化公众对规划的知情权以及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等。
城市可持续地向前发展,靠的不是一次次的推倒重来,而是一个科学、严谨、完整的城市规划,以及对这个规划审慎、严格的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