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的几种布局形式
嘉庆《澄海县志》曰:“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因为宗祠是联系族人、举行宗族活动之纽带,也是衡量宗族实力之窗口。它在强化封建礼制上的作用与影响不言而喻。在民居中,礼制秩序对其建筑格局和使用功能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百凤朝阳式宅院、门厅会客、后厅设龛祭祖、中厅可行各种大礼;中厅西侧大房,乃家长之居室,前院为客房,后院为内眷,火巷排屋则为族人、佣人之住所,这种格局,切实地体现了父权统治,男尊女卑、主仆有别的伦理秩序,即便是最基本的“下山虎”、“四点金”,上厅正屋,一定要高于下厅,大房的纵深长度也一定要超过下房,上下的尊卑等级绝不能越雷池半步。
房屋间数均取单数,因按八卦单数为阳的说法。房高也有定数,按压白尺法取值的择吉方法,其所用尺为营造尺。它和传统风水理论中的九宫九星学说相结合,把1至9的数字对应于九色。其中1、6、8为白色,大吉;9为紫色,次吉。压白尺法最早亦见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此后见于明《鲁班营造正式》、清李斗《工段营造录》和《鲁班经》,传统的风水理论如《阳宅十书》等亦提及,此法在潮州传统建筑营造法中颇为流行。门的尺度也有规矩,门口宽窄高低大都合乎门光尺法。即根据东南地区流行的门光尺,(尺分八寸,每寸赋以不同的意义,其顺序为“财、病、离、义、官、劫、害、本。”)按不同的房屋用途性质,定不同的门口尺寸。
最多的平面形式为“下山虎”、“四点金”,还有大量的“百凤朝阳”平面形式。
“下山虎”,又名“双跑狮”,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正屋为三开间居中,中央开间是“大客厅”,两侧各一“大房”;正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各为一开间的“厢房”(俗称“伸手”)与“大房”连接;前为高墙,墙上开门。形成“一厅二房二伸手”的平面格局,类乎东南一带三间两搭厢的民居形式。还有一种形式,它的大门侧开,占去一侧“伸手”位置,称为“单跑狮”;也有因用地的限制,厢房为单泻水屋顶的廊房形式。
“四点金”,是四面以房屋围合而成的天井小院。正屋(大厅大房)和门楼间均为三开间居中轴,中间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正屋和门楼间,形成围合;大门多开于门楼间中央开间;天井四周屋檐下有回廊,交通整座小院。
“百凤朝阳 ”,俗称“三座落”、“三厅串”,较大规模的称“八厅相向”。它们都是两座“四点金”纵向合并与扩充,整个平面系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建筑共三进三座(“八厅相向”为四进四座)三开间平行布置,相邻两座中间均隔着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连接各座形成围合;主体建筑两侧各有一列或两列排屋,即俗称的“从厝”,以巷隔开,称“火巷”,“从厝”排屋一般是“一厅四房五间过”,或由两组一厅二房连成;主体建筑后面又有一列排屋,此为“后包”,和后座以巷隔开,与两侧“从厝”排屋相连形成围合。
十大巷的巷道是各宅院的门楼及门房沿街背墙所围成,宽度大多为3m~4m,主巷为东西走向,横巷疏密适度地与主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较少受过境的干扰,居住环境宁静。在这些巷子中,细细品味,可体会出这些巷和大门的特色内涵。凡大门均避开巷道口,避开冲巷之处,不仅是着眼避开喧嚣,而是导入一层吉凶祸福的神秘理论。各宅院大门相互错开,大门所面对的墙,有的作为照壁,并赋以吉祥的题材装饰,有出门见喜之意(如甲第巷的蔡厝祠)。门不相对使各宅互不干扰,达到视线隐蔽,减弱撞碰的效果,是一种追求私密和宁静的表现。大门十分注重装饰,由于大门是宅院的出入口和门面,是宅院内外空间的分隔标志,在十大巷的各宅院,大都对大门赋予重点装饰和艺术处理。门肚两侧墙面上绘上彩画、石刻诗画,门额题字蔚然成风,还配以石雕、木雕等装饰,使建筑物五彩缤纷、金光悦目、神韵无比,给人以舒美感。它既有社会意义,反映出当时宅主的政治地位、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又具有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