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设计中的那些事儿``````
很多高尔夫球场项目投资者,往往在谈话三句之内就会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那儿能不能介绍到好的设计师?其实,投资一个高尔夫球场,从定位、选址到设计、建造直到最后的管理和运营,是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没有孤立的环节。但高尔夫球场设计师确实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中国。
在国外,由于受到各类政府机构和环保组织的共同监督和参与,以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需进行的评测和论证,光是高尔夫球场选址工作就要进行几年。而在中国,土地国有、房产配套、发展受限的种种现实,使高尔夫球场最终位置的确定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更普遍的情况是服从分配。因此,如何根据现有的土地条件挑选适合的设计师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以专业的手法拉近业主愿景和现实球场之间的距离。
“适合”这个词是精髓。如果把球场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比作婚姻双方,这往往还是桩涉外婚姻―― 当前内地球场大多数都是由国外的设计公司操刀的。国内的很多投资者把设计师看得很重要,却又把找设计师这个事情看得太简单。
不止一两名设计师告诉过我,客户找到他,第一句话往往是: “你在国内做了个什么案子,我去看看。”如今内地也就百十个还过得去的球场,大多数投资者又都对那百十个球场的设计师趋之若鹜,竟然还是在附近拿起一块地就照抄。他们觉得这样做风险小,但实际上危险比玩期货还大。高尔夫球场的成功,绝对不是对设计图纸的复印。百余年来,世界上的名场,还没有一个抄出来的例子。
我在5月底刚刚看了今年《美国偶像》的总决赛,这档节目播了九年,现在已经是第十季,收视率仍然高居全美第二。我们在国内很少能看到《美国偶像》,所以当年的《超级女声》让我们耳目一新,但很明显,后来者就没有这种运气了,无论梦想中国、梦想世界还是梦想宇宙都一样歇菜。所以我觉得很多球场宣传册上的那句话很可笑:球场由在国内有×××等优秀作品的知名设计师×××设计,这就像对公众说你们家饭店的厨师是隔壁那家的徒弟一样。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翡翠湖。那是澳大利亚设计师Cashmore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大家一看不错,又蜂拥而上。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像这样的设计师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当前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是一个买方市场,既然有更多的机会去细细挑选性价比更高、更合适的设计师,为什么不多花点工夫?尤其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地形单一的地区,更需要为球场寻找新的卖点。
寻找设计师,我们的投资者需要做功课,更需要记住一个真理:兼听则明。包括多到国外走走,多问在国外生活的朋友,也可以找专业的顾问机构帮忙做推荐和筛选。很多著名的设计师都有自己最鲜明的优势和特点,比如吉姆・ 英格擅长设计低成本山地球场;给汤姆・ 多克一块好地,他绝对不会辜负你;而汤姆・ 法齐奥笔下的世界百佳造价都造价不菲。了解越多,才能越清楚谁是最适合你这个地块的人。让设计团队根据当地的文化、市场、定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为你打造专属个性化的服务,这才是好的合作。
这里还要说一个有关设计理念的问题。72杆不是高尔夫球场的规则和标准,否则这些年的美国公开赛和一半的美巡赛都可以洗洗睡了。更何况,一个球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应该是业余球员。我自己的数字应该很有代表性,我现在的18洞平均成绩在85杆左右,一号木的距离也就在230码到240码,而职业球员的开球距离是280码到300码;同时,他们的同号铁杆一般也比我远30码左右。18洞算下来,我打总长6700码的蓝tee,基本相当于职业球手8100码以上的长度。职业球手这样打过吗?那球场为什么要折磨自己的顾客?
类似关于打蓝tee还是白tee的讨论也由来已久。我只是想说,如果你的地本来就不够大,何不做个标准杆70杆或71杆,蓝tee6200码的球场,提供一个全新的体验?很多投资者做球场,主要考虑的是与房产的景观配套,做得漂亮和精致些不也挺好。甚至小9洞也没什么―― 没有哪家星巴克是去跟别人拼谁的正餐更好吃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