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昆曲和园林,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7
转发:0
评论:0
昆曲和园林,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



 苏州园林和昆曲艺术都是极富东方美学神韵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也并非巧合,两者都可以被看作是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果实。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不少,但是真能说出其园林之美的人却不多;听说过或看过昆曲的人也不少,但能深刻认识其美学价值的人却不多。

  相对于中国戏曲来说,昆曲是雅得不能再雅的“阳春白雪”,而昆曲的发祥地,正是在分不清究竟是“城中园”还是“园中城”的苏州。在许多人的眼里,苏州和园林是连为一体的,那么,如果再加上这一句:昆曲,苏州园林是连为一体的,这种说法应该是完全成立的。《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园子里唱小曲儿的画面再熟悉不过了。

  园林是供人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满足和愉悦的心理效应。春雨冬日,夏蝉秋虫,在四时不同的园林景观之中,人们会触发许多遐思和联想,兴发许多相聚、雅集等人际活动。因而,伴随着游园而来的许多顺时应景活动,诸如宴月飞觞、迎春赏花尤其是度曲吟唱之举频频进行。

  昆曲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必然结合,能使人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净化的双重审美效果。昆曲鼎盛时期也是苏州园林艺术成熟并登峰造极的时期,更是苏州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使苏州园林变“静态”艺术为动静结合,显示了无限生机和魅力。

  欣赏苏州园林,需要进入一种“虚境”。无比皎洁的月光,在宣纸一般的云墙上,将摇曳的树影筛成动人的水墨,也许就在此时,又添了一声青蛙自荷叶上跳入水中的响动。欣赏园林之境,不是用很细微、很淡然的心态,是无法进入角色的。

  欣赏昆曲,又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昆曲唱演和欣赏的最佳形式,从来就是粉墙花影,笛箫鼓板,三五知己,花前品茗,梅下饮酒,箫竹盈耳,拍曲应和,情兴倍添。昆曲清唱和表演艺术,在它的形成阶段并非剧场艺术,而是园林里的艺术。

  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乡园林记忆――青瓦花窗
古镇的沪上名园《醉白池》离老宅只有一箭之地,每次回去都要去看看,烟花三月,园内有兰花展,那淡淡的幽香透过湿润的空气浸人心脾。又一次走进《醉白池》,心里感觉再来的机会不多了,那份留恋和不舍凭空陡添惆怅和郁闷。拍了一些图片,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青瓦花窗。在中国园林中,洞窗中以漏空图案填心者也称为花窗,也多称为漏窗。花窗多指其中意象繁复,构图巧妙,雕功精致的作品。花窗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墙面。一般高度的花窗虽也隐约透景,但并无独立的框景效果。古代花窗多以望板砖、瓦片、木、灰、铁丝等为材料,构成整形或自然的图形。青瓦在南方地区叫蝴蝶瓦、阴阳瓦,俗称布瓦,是一种弧形瓦。用手工成型,在烧熟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洇窑,洇窑之后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是修建楼台、宫殿榭枋、亭廓以及各种园林建筑的古建材料。倘徉于江南古城的大小名园,不经意间,那些珍珠般镶嵌于园林墙体上的形形色色的漏窗、空窗和地穴洞门常会令人秤然心动...
· 美人蕉属
分布原产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布从北美东南部到南美。特征多年生草本,有块状根茎。常栽培做观赏植物。具根茎,也有高达3米的直立茎。叶绿色或青铜色,螺旋排列。花不对称,发育雄蕊仅一枚,此雄蕊的半边具发育的药室,另半部花瓣状,退化雄蕊数枚,一枚向外反卷或成唇瓣,其余的均为花瓣状,真正的花瓣3枚。花,猩红色、橙红色或黄色,有时有不同颜色的斑点。该科植物广为观赏栽培。分类物种CannabangiiKraenzl.柔瓣美人蕉CannaflaccidaSalisb.粉美人蕉CannaglaucaL.美人蕉CannaindicaL.鸢尾花美人蕉CannairidifloraRuiz&Pav.CannajaegerianaUrb.CannaliliifloraWarsz.exPlanch.兰花美人蕉CannaorchiodesL.H.BaileyCannapaniculataRuiz&Pav.特立尼达美人蕉
· 昆曲的品格
昆曲曾经在中国晚期封建社会文化生活中充任盐末齑粉的作用。作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一种主要文化消遣形式的载体,它得到社会支配阶层的支持;作为当时领袖群伦的一种主要声腔剧种形式,它又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注目。由此,昆曲得以广泛发舒其自身的文化浸润能量,将辐射脉冲穿透社会的肌肤,深入到它的各个角落。由此,昆曲得以同时进入上流文化圈和山野民众娱乐环境,成为沟通各阶层社会意识的重要渠道。也由此,昆曲的文化载负构成了当时民间社会的主要内容成份,成为与政体社会相吞吐的补充乐章。然而,曾几何时,随着红氍毹娱乐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衰退与消逝,昆曲失去了它作为社会娱乐文化主流的基础支撑点,从而哀婉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导致昆曲走向衰竭的主要社会支配力,是时代变换了审美聚焦点。在时下“快餐文化”盛行的氛围中,昆曲成为曲高和寡而极其脆弱的雅文化,成为最易受流行文化涤荡的对象。然而,昆曲在它兴盛的时代却并非如此,它也隶属于当时...
· 昆曲
历史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像金代和元代,在北方兴起杂剧,由许多角色扮演故事。在南方的戏文起源于建炎南渡前后。明太祖洪武年间时,南戏文加北杂剧成传奇。根据文征明手录的娄江魏良辅《南词引正》一文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元代末年昆山顾坚为昆曲创始人。今昆山千灯镇有顾坚纪念馆。元朝时,大批文人无法通过科举出仕,整元一朝近百年时间,仅取士一千余人。不被重用的文人,只得在戏曲这种艺术形式中,寻求宣泄和自我定位的方式。“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曾自嘲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出自关汉卿代表作《一枝花·不伏老》)元代末年,南戏...
· 昆曲
昆曲,又名昆山腔,昆剧,是“百戏之祖”属于“阳春白学”的高雅艺术。诞生在元末江苏昆山千墩,盛行于明清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昆山腔融合北曲与戈阳腔、海盐腔等南曲诸腔于一炉,以曲牌体为主,其音乐特征“流丽悠远、婉转缠绵、一唱三叹”。昆曲是以“脚色制”为主体,行当分工最为细腻。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称号,并荣获榜首。中国目前有六院(团)一所,国家已经举办了三届“中国昆剧节”;民间曲社遍及全世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