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大宁绿地有感
几年间,上海的公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人瞩目。闲暇时,我和几位朋友游访了大宁绿地,一座方圆逾千亩的 市级城市公园。虽是走马观花,但宝贵的“第一印象”却值得一谈。
很清晰,这是大宁绿地给我的“第一印象”,一座自然山水公园,而且山水的文章从总体到局部,都做得很有特色。
公园的东部不仅有开敞的大湖面,而且岛、堤、湾、桥星罗棋布,曲岸环,水脉绵延。园的西部则以山景为中心。山不在高,在于林深路幽,小中见大,空间和游线丰富。以山水为依托,公园的绿化植被因地制宜,绿化率高,具有生态型园林的特征。局部运用了山水景观元素,始终注意山水景观元素的紧密融合。在沙滩区,游人与水的关系亲密而多变,且能临波抚水,参与性很强。湿地区域的植物淡化了水陆边界,游人穿行于水绿一体的空间环境中,是一种不同的生态感受。
以山为主的西部,“天池”和多彩的山间流水则成了景色的亮点。喷泉与优美的花境共同组成一条缤纷的规则式园林轴线,让我们联想到意大利台地园。虽然意大利台地园中流淌的是天然的泉水,而这里的小瀑布和喷泉都是通过电力机械装置实现的,但因为有了“天池”,活跃感人的动水有源有脉,自然天成。 “天池”的另一脉陡然泄向北方,形成一处落差数丈的大瀑布,然后漫向大片石滩。
大宁绿地的这些山水手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堆山理水的具体手法的确蕴涵了一番匠心,更本质上的则是源于上海的自然地貌特点。上海是平原城市,地势平坦、缺少富有野趣的山林。上海的四季分明,夏季炎热,需要以水润物,以水消暑,市民乐于观水、亲水和嬉水。此外,上海虽地处水系纵横的江南,但却缺少音清玉溅的动水。因此,造园者只要把握住这些特点,营造山水交融的整体结构,又在局部注重山的主次分明,水的层次深远,而且让静水和动水结合,就能取得游园者的认可。
“第一印象”中亦有美中不足。最突出的也正是在山水之间,即“原有河道的文章没有做好”。
上海北郊的彭越浦自公园中部南北向穿过,原来是陡壁混凝土河岸,水体黑臭。在大宁绿地中有这样一段水质尚差的河道,既是造园中要解的一道难题,更是难得的机遇。因为大型公园投资大,用地开阔,改造的立意和手法比城市其他区段自由得多。
而目前,大宁绿地中的彭越浦还基本保持着原样,只是架了两座园桥,将公园东西两部分的主路连接起来。游人看完这一半美景,匆匆跨过这条不“雅观”的河,又徜徉在另一半美景中。从公园总体规划来看,新建山水和旧河道在整体空间结构中联系还不够紧密。
好在改造尚有一定的余地,因此提出三点弥补的建议。一是不仅要改造彭越浦的堤岸形式,而且要让其更紧密地融入到公园的空间结构中,改造的手笔还可以再大些。二是要引导游人关注彭越浦,而不是把它当成败景,作“俗则障之”的处理。因为,公园不仅要满足游人赏景和娱乐的需要,而且还应该宣传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增强游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人与自然共生的意识。所以,要组织合适的景观和设施,让彭越浦真实地展现在游人眼前,并让游人有所触动,在生态环保的观念和知识上有所提高。三是可以学习上海世纪公园和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的一些做法,构建一片生态净水的实验地。
人工山水和原有自然河道相结合,大宁绿地的山水将更具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