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区景观设计的误区
三类景观设计误区
类型上的模糊。主要表现为开发商热衷于在小区里建造大广场、大喷泉。从审美的角度讲,这些景观的确同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混淆了小区景观和公共景观,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它们的实用性会有多大。
风格上的迷失。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炒作上。无论是德国的简洁风格,还是法国的浪漫情调等,都只是简单地复制概念,而没有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出概念应该表达的内涵和文化。细节上的疏忽。
主要表现为花坛和水池的边角过于锐利;广场的大理石地面光滑;步行道高低错落;水池周围没有护栏等。可能设计师更多的从美学上区考虑,把它们当成艺术品看待。然而对于居住者而言,更看重的是这些景观是否安全。
细节上的忽视。开发商们应该更加注重细节完善,小区中心花园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体现出居住环境中的人文关怀。中心花园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居住者实际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这不是设计师用来自娱自乐的摆设。
用高成本的花岗石做路面过于浪费,在花园里铺设些石子步行道就挺好的。既经济,又健身,还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不像这种大理石路面,看上去冷冰冰的,仿佛人和自然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了。
-------------------------------------------------------------
一个好的住宅小区环境应满足三个要求:既要保持住宅小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小区的园林景观,又要富于美感和艺术性,还应讲究经济实用。
对于绿地率还未达到 30%的小区,应该因地制宜地“补课”。园林不仅是有生命的,更要有个性。不重视本地的造园材料,而从数千里之外购运奇花异石,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由于气候差异,多数外来花树难以存活。众所周知,小区用地很珍贵,动辄辟地若干亩搞广场、草坪,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业主负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边缘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很小。
按照中国古典造园技巧则特别推崇“小中见大”的传统手法,讲究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楼座摆放成围合、半围合空间,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居民则可享受到“均好性”,也不浪费。
中、西方园林各有千秋,在现代造园中可以参用,像将中国园林的精巧融入欧陆园林的开阔之中等,但一定要注意协调和谐,不能有拼凑之感。
住宅小区环境规划将有量化指标。同时,更加明确地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住宅建设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