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鬼宅里有什么?----读非卿诗《孤宅》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3
转发:0
评论:0
鬼宅里有什么?----读非卿诗《孤宅》,大汉风韵      秦经数百年励精图治,由弱渐强,控制西戎、灭亡六国,于公元前2

大汉风韵

   

    秦经数百年励精图治,由弱渐强,控制西戎、灭亡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大帝国。完成了中国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废除封建制,改行统一领导的郡县制。统一法律,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y一车轨,修驰道,筑长城。为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发展,各民族的融合千秋大业,奠定了基础。汉承秦制,大汉四百年的发展,完成了大一统中华封建帝国绵延二千年伟业。

家国的统一,要求文化的一统。大一统,有如下四点内涵:

一是中华为天下最大,即我们今天还自豪地唱着的:大呀嘛大中华呀。

二是大汉帝国最为正统,正宗。《史记武帝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因为太初元年。”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夏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天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从汉武帝时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最为正统,正宗。《史记・武帝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因为太初元年。”

三中国是世界中央,故称中华。武帝三十年(太初元年),汉定土德,举行改制。土,尚黄,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心。五行配五方:木为春为东,金为秋为西,火为夏为南,水为冬为北,而土则为四方之中,土德指代中央。五行生克,风水轮流转。 汉代起初在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德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第一是说“大”;第二是说“正”;第三是说“中”。

四是原始母根。是指帝�y、皇位万世之“始”,大帝国天下江山,自此开始,万岁,万岁,万万岁,无限发展下去。始皇,太初皆寓此义。

大一统理念,起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大汉,当初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主义传统发展,起过很大作用。这种政治大一统观念,崩溃于封建末期。1840年之后,大清江山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了。外交事务中,夜郎自大加阿Q精神,可悲可怜,窘态屡现。汉唐气象不复见矣。自打陈独秀在《新青年》上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指民主与科学),人们更清醒了,中国�K不最大最强,地球是�A的,也无所谓哪块地儿是中央,万岁也是做不到的,中国人只好另找出路了。

我国文化传统,除政统、帝�y自闭怕变化(王静安大约死于政治文化传统之即变)外,总体还是属于开放系统的。擅于与外界交换能量、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即与时俱进。否则就不会有现在与未来了。大史学家陈寅恪谓:

“在吾华夏民族数千年历
 史中 ,  断吸收输入外来之思想学说 , 使吾民族之优良传统文化, 更为 丰富 多采 


我们所以重视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之传承,正是为构建新历史时期和谐先进之新文化,以求民族文明之伟大复兴。

                                                                                                                                                                   

为适应大一统的需要,于是文化方面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百家学说的整合;出现了司马迁历史的大一统,各族祖先莫非炎黄后代;出现了哲学上政治思想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孙叔通的独尊儒术;而哲学方面,王充则综合了先秦儒、道、管子及汉初诸家气论,提出了元气论。文学艺术则出现了强劲飞动、大势张扬的刘邦大风歌及四方神兽等;出现了“京殿苑猎,述行序志,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汉大赋;出现了质朴厚重的典章、器物:如五经与史记、汉书及陶俑、砖石画象等。充分显示了大汉民族的强势文化。

大汉风韵,对中华民族文化之气韵传统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举旗、定向作用。文化气韵论,是中华哲学气论在文化、文学、艺术领域的应用,是中华历史文化美学绵延几千的宝贵传统,其文化历史空间定位,略相当于唐韩愈所提儒家政治思想方面的道统,宋朱熹所提哲学思想方面的心统,文化美学传统,简称“文统”,�K成三统。政统核心为仁义,心统核心为中和,文统核心则可谓之气韵(即神韵)。

    与大汉整体文化一致,其艺术,有如下特点:一,朴拙为母根的原生美(例如汉乐府及无名氏诗歌):二,强劲为力的阳刚美(《大风歌》、朱雀等):三,厚重的气韵美(典章、器物):四,大全为体的天地美(汉大赋)。

 

一,     汉乐府及无名氏诗歌所体现的朴拙为母根的原生美。

讲汉风,首先看大汉民风。一乐府民歌、无名氏十九首体现之世俗民风,人间生活情态,传承并发展了以《诗经.国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人民性的光辉传统。如爱情婚姻、亲情、友情;政治、战争造成的民众悲苦与无奈;及从而引发的对人生命运深层慨叹。二表现形式,重故事情节的叙述与人物性格展现。三直白的群众口语运用。四“五言”诗体形成、发展的母根。

一百姓的世俗民风,是民歌之源。从西周起的采风制度就传承不衰。民歌、谣谚是每种新诗的母根。四言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宋词元曲,莫不如是。至大一统的秦汉,中央政府竟堂而皇之的设立了乐府机构,一面为宫廷文人诗歌制谱配乐,一面�L集、整理所采民歌,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汉书・艺文治》有“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首先看几首乐府民歌中情歌。

爱情、婚姻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世界各民族文化、文学的共同母题。

上邪(汉乐府・铙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普通女子呼天抢地的爱情誓言。是人生命的原始呼喊。是抗�R宗法、反异化的人性抗争。感情直白,人性无伪。此卿堪称我华夏汉家第一辣妹!此等民歌,可谓原生态诗歌。

清张玉《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表现了歌者视爱情超生命合天地之生力。

中华民风女的重情,男的重义。啼饥号寒,无法生存,便铤而走险。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补〕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无衣无食,妻儿啼饥号寒,拔剑铤而走险。亦陈涉、吴广者流。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至悲之语,读来令人酸痛!

 

 

�G卿谓:温裕纯雅,古诗得之。遒深劲绝,不若汉铙歌乐府词。
  乐府〈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绝峻,止可与孟德道之。

 

连年的外战、内战,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惨不堪言:《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内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梁,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

愿为忠臣安何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莫不夜归。

 

网上有位先生解说很明白: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乌鸦去啄食。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战死在野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餐。”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悲怆的气氛笼罩。骏马冲锋战死,劣马徘徊鸣叫。桥(梁)上筑了工事,南北怎么通过?壮丁都战死,无人收获庄稼,人们吃什么?在战乱中想当个好百姓(良臣)也办不到。想起那些好人哪,他们实在可怜:早晨出去打仗,晚上便没有归来!在战乱不断的历史上,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意义。

回答者: 孤单骁宝

人老了,�]战死,活受罪,就更可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战乱不停,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就是秦皇、汉武们成功的代价,这就是历史,用普通百姓骨肉铺就,鲜血写成!

无产阶级用劳动驱除烦恼,劳动人民,只有劳动才有快乐。

   看一首 欢快的劳动民歌:《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对采莲劳动,乐此不疲,爱而不厌,美不胜收,其韵悠悠。只有原生民歌,才具此情趣、兴象、胆识。文人万万不能。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谓:“排演四句,文情恣肆,写�~飘忽。较《诗.在藻》《依蒲》尤活。”排演四句恐与结合民歌歌唱旋律有关,连绵延续的 “声韵”以展词句内容之“意韵”。待后详叙之。

 从强烈追求爱情的无名女子,到拔剑而起,挺而走险的爷们儿,到死而不已,悲怆控诉的烈士乃至八十而归的幸存者,及《孔雀东南飞》中忠贞刚烈的刘兰芝,他们生命里奔诵腾跃着一种气,一种天地阳刚正气。故胡应麟谓:“乐府颇尚气。”这就是大汉风韵的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有这么一种基调:生生之为易(变易),阴阳交变,自强不息。老子主张无为,可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却是生生不息,变动不羁,“生”出来的。天与道都不是“无为”,而是大有作为的。生成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之气,是以冲击、摇荡的动力才达到“和”的,冲与和,是因果关系,不是同义连属,不能把“冲”解成冲淡器物。一味“淡定”是“生”不成万物,也达不到“和”的。《易》的本质就是阴阳交变。坤(三三)在上乾(三)在下,阳上升,遇见阴;阴下沉,遇着阳,阴阳交变,就是“泰”,就是吉卦,好得很。相反,乾在上,坤在下,阳往上蒸,阴往下沉,各走各的,永不相交,永不摩荡,那就是“否”卦,糟糕透了,啥也生成不了。“既济”“未济”二卦也是如此。坎(水)上,离(火)下,水火相交,能把水烧开,办啥事都能成,故称“既济”。倘若坎下离上,水火不相交,上下各走各道,那就啥事办不成,故称“未既”。《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是相生相克,以成万物万象的。�]矛盾,�]斗争,�]“气”力,就生成不了世界。

 

在阴阳交变中,乾,代表天,被授予阳刚之美。《乾卦》:元亨利贞(元始,亨通,和谐,贞正。)《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以人配天,以天地人为三才。非常重视人的地位、作用。且谓“大人者: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与《说文》以人为大的释义一样:《说文》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天、地、人、道四大,是可以由人来标识的。

《老子》亦谓: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汉代民歌人物的性格、气质,正是传统中国哲学思想中,人自强不息,刚健文明,德配天地的形象反映。这也正是大汉雄强气韵的强势文风的表现。

 

二,表现形式,重故事情节的叙述与人物性格展现。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大大超越了诗经的“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最长、最为典范的长篇开山之作。人们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故事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此诗有如下三大特点值得称道。

长诗故事情节叙述曲折,词句铺陈繁富,人物性格鲜明、传神。沈德潜谓:“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按语)。摘几段。

首先看看这个所谓“大家子”的小吏,窝囊废丈夫的形象。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兰芝对丈夫,深知其懦弱,然多年夫妻,一往情深。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再看刚强有礼女主人公兰芝在混帐婆婆面前的举止、言谈: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何等刚强,不失气节。而对自小为伴的小姑,却显示了温情婉款的一面: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女主人公经历了二次婚事痛苦折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双双以生命完成了爱情的抗争。也完成了女主人公坚贞、刚烈的伟大人格,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第一位光辉的民家妇女形象。长诗故事情节婉曲,人物性格鲜明。实不愧为我国长篇叙事诗奠基之作。

二本诗另一值得提及的特点,是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比兴手法,实现了对普通现实生活的超越,及叙事手法的升华。

开头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象、风、神俱足。兴起开头,徘徊眷顾,定了全诗悲剧基调;象,美丽孔雀,比附女主人公的德、才、貌;风,风动情生。五里一徘徊,缱绻难舍,柔情万种。遥空而去,情韵无限。此孔雀形容态度,当比关关雎鸠,呦呦鹿鸣,远为丰富、传神。其结尾: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这可谓“比兴”手法的拓展与延伸。在世间,人命难违,死后,求诸天助,留下一份虚幻理想尾巴。以证明天命向善,人情合于天性。如梁祝化蝶,这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审美情结。

竹简《五行》篇讲:"目而知之,谓之进之;喻而知之,谓之进之;譬而知之,谓之进之。"(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目"、"喻"、"譬"虽有差别,但均将一事与另一事相联系,这样所把握的必然是"言外之意"。

三第三个写作特点,是大量排比、复唱句式的运用,是起自《诗经》民歌的又一鲜明特色。开头即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与后来阿母数落重合。皆为时间的展开。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以上是事件就时间展开,也有空间展开。如前文《江南》: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另如《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

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也有人体各部位罗列,如: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也有相类事物夸饰排列,如: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大量重唱,往复回荡,这是民歌重要特色。最典型莫过于《诗经.采采�]苡》

采采�]苡,薄言采之。 采采�]苡,薄言有之。
采采
�]苡,薄言掇之。 采采�]
苡,薄言捋之。
采采
�]苡,薄言�K之。 采采�]苡,薄言�p之。

全诗只改变六字。但咏唱效果极佳。

历代民歌此手法多有,叹五更、四季调等等皆是。

文人诗也有仿此名句。如:

东汉张衡:《四愁诗》即就不同地域展开情感的铺陈,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 美人赠我琴琅�\,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b�,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 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

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鲁迅先生拟过此诗)

这种现象除了铺陈夸张的内容需要,我认为也是为了配合乐曲的吟唱。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它往往靠时间的延伸,才能充分展开内容、情感。不能不作时空拓展。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京剧拖腔,一唱三叹,绕��三日,莫不凭借拖长腔余韵,缠绵婉转地传达内心情感,品咂人生况味。楚辞、楚歌的“兮”,不只是标点,而是张大嘴巴,“啊―啊―”的拖长音。   

 以京剧来说,唱、��、作、打皆需功力。但第一位的还是唱,说看京戏是外行,得说听京戏。闭上眼睛,拍着大腿合拍,摇头晃脑入韵,那才能进入境界,品出韵味。说“千斤道白,四两唱”,应是指说与唱虽然都凭一口气,但道白是以力展气,强调爆炸力,显示底气的力度,人物性格;而唱腔,则是以意运气,强调气韵贯通,绵延不绝,表现人物感情。要的是音乐的延时性,显示的是真气的恒久内功、内力。马连良老板那潇洒洒脱的“四两唱”,是“四两拨千斤”,以潇洒风流的唱腔,表达诸葛亮每临大事有静气的镇定气度,蕴藉风流。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情绪的表达,都是借助于婉转起伏、绵延流动的音乐时间来完成的。绵延的拖腔,是音乐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否则,一句道完,味从何来?比如《江南》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说:�~在四面游,而不象现在这样重复展开,那还有什么韵味可听?而如《木兰诗》,安鞯、辔头、长鞭,一个市场即可买全。但那样就�]那分忙碌气氛与韵味了。明陆时雍谓:“诗被于乐,声之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也。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诗之饶韵者,其钲磬乎?”

为了“歌永言”的反复涵泳,才不惜词语重复,把歌词展开成那样子的。音乐旋律的时空,影响了歌词的形态。特别因古时乐曲曲调有限,不象现在,一首词有自已固定的曲。词语受歌曲的制约就更显突出。       韵,在汉以前只用在音乐上,为声之韵。魏晋南北朝之后,特别南齐谢赫之后,才逐步由声之韵,拓展至画之韵、书之韵、诗之韵。由声韵升华为意韵、气韵、神韵。从这种转换中,我们即可深刻感悟到音、画、书、诗、舞等各门艺术同源流,共同标准,共同追求,共同特点:同于韵,或谓之神韵。

三直白群众口语的运用

《孤儿行》是表现孤儿的人生苦难。稚拙浅白的语言,表达了真实质朴的情感。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行汲,暮得水来归。手如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翻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
�D�D
,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宋长白《柳亭诗话》说:“病妇、孤儿行二首,虽参错不齐,而情与境会,口语心计之状,活现笔端,每读一过,觉有悲风刺人毛骨。后贤遇此种题,虽竭力描摹,读之正如嚼蜡,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也。”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故应麟说:“汉乐府歌谣,采摭闾净,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

这些诗皆具原生态性质。原生态,只少有如下几个特质:地方性、民族性、群众集体创作与历史传承性、具有自由、粗犷、创新的原生本色。是天上掉下来的,地里长出来的,群众口头吐出来的,满带出自风水宝地的原汁原味。是由特定人文地理历史作支撑的。其成形非个人创作。它是文人雅作的肥沃土壤与母根。

四五言诗体形成、发展的母根。

《古诗十九首》东汉无名氏文人所作。其抒情内容,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谓:“厌世思想之浓厚--现世享乐主义之讴歌,最为其特色。”而其形式,突破《诗经》四言,开拓了五言诗长久发展的道路。举几例

《东城高且长》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驱车上东门》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生年不满百》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关于《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上的地位。

刘勰谓:“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不止在形式上,而尤其在传承中华诗歌优良传统“神韵”方面,更深得后人服膺。

钟嵘《诗品》谓: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胡应麟《诗薮》说“十九首”乃“千古元气,钟孕一时”, “两汉诸诗,唯《郊庙》颇尚辞,乐府颇尚气,至《十九首》,即诸�s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词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清方东树《昭�b詹言》谓:用笔之妙,翩若惊鸿,宛若�K龙;如百尺游丝宛转;如落花回风,将飞更舞,终不遽落;如庆云在霄,舒展不定。此唯《十九首》、阮公、汉、魏诸贤最妙于此。

 

刘熙载《诗概》谓《十九首》凿空乱道,读之自觉四顾踌躇,百端交集。诗至此,使可谓其中有物也。

 

谢榛《四溟诗话》谓:《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关注人生、人情、人的生活享乐,是汉文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人生享乐,普通百姓及下层文人,恐无甚可夸耀的。倒是有位大自然科学家的一首五言艳诗,写得颇为开放。

同声歌 :张衡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日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m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L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镫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乐府解题》释此歌云:“谓妇人自谓幸得充闺房,愿勉供妇职,不离君子,思为莞簟在下以蔽匡床,衾绸在上以护风霜。缱绻枕席,没齿不忘焉。”以“缱绻枕席”为“妇职”吴世昌先生认为“巾粉”“陈枕”,皆淫具,“俱极猥亵”。

  张衡,《后汉书》谓: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这样一位“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之的人物,一位真性情的自然科学家,能够将其私生活公诸当时,传之于后世,似亦可见大汉文化风气之真淳朴厚。远高于宋明理学诸公言行不一之假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在花园里建住宅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提起颐和园与圆明园来,可谓尽人皆知,其湖光水色,亭台楼阁,夭桃李,燕舞莺啼,堪称佳景,令人无限神往。而江南园林,则如同一首优美的叙事诗,整体连贯,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而饱满。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颐和园、圆明园、苏州园林当成游玩、休憩的场所。仔细研究起来,它们实际上不仅承担着休闲的功能,更是过去的文人士大夫、皇帝的居住区、生活区、办公区。将住宅建在花园里中国园林是一个可游、可望、可居的生活空间,特别是“可居”,使中国园林不单是建筑的附属,而是一个独立的生活境域,让众多的功能建筑点缀其间,供园主起居、读书、作画、听戏等日常生活之用。现存的江南园林,多是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宅园,是我国传统的城市院落住宅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其精神功能,进而向艺术境界的拓展与延伸。私家宅园是用于居住和休憩的场所,也是精神与情感的家园。园林居住形式与...
· 斯宅
由来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斯宅乡有马、邢、杜、张、陈、金、周、徐、黄、斯、蔡、虞、楼等姓氏,而其中以“斯”为主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在全市400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位。斯姓发祥地在东阳(如今的城东街道斯村),故其郡望亦为东阳郡。据载,斯本作史。东汉建安末,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陈情,愿捐躯以代。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
· 住宅
概述世界各地对于“住宅”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皆以提供人的起居为主。一般而言,每个住宅至少会有一个出入口,以门或通道的方式出现。一所房子可以有一个或数个窗户,亦可能一个窗户也没有。为了维护起居安全及隐私,住宅必须能阻绝进侵的人或动物,以及抵挡雨、雪、风、酷热和严寒天气与气候。如果有人长期以某房屋/建筑物为栖息处,此房屋即称为该人的住宅或寓所(家)。虽然有些人大部分时间会在居所以外的地方工作、用餐或游乐,但至少他们会在家完成沐浴、睡眠等基本活动。构造一般而言,为了空间的功能性,住宅会区隔成多个房间,并于室外空间设置阳台。如果室内空间或建地面积足够,住宅内外也会有附加设施,类型各地住宅参见
· 状元故里--胡长龄老宅
转自:=87419789清朝一共有120个状元。作为一个南通人,恐怕都听说过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大名。然而,早在张謇之前,清朝乾隆年间,我们南通就已经出过一个胡状元了,考校起来,这位胡状元,还是我们南通市(通州)的第一位状元公呢。胡长龄,(约1759~1863),字西庚,通州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廪生,乾隆五十四年大魁天下。胡长龄中状元后曾任翰林院修撰,不久升任国子监祭酒,并主试山东,后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反对趋炎附势,曾多次智斗当朝权倾一时的和珅,表现了长龄的机智与不畏权势。胡长龄嗜读,过目成诵。住京都时,每夜燃烛数寸,用以读书。他才誉卓著,位“江东三俊”之一,与山阳汪氏合称“汪经胡史”。著作有《胡三余堂存稿》等。然而,这样一位南通籍的名人,当年到底家住何处呢?事有凑巧。尽管依照常识判断,我们早已推测这位当初显赫的状元公的宅院必定在南通城的市中心位置(当年的老城,南通...
· 状元故里--胡长龄老宅
清朝一共有120个状元。作为一个南通人,恐怕都听说过清末状元,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大名。然而,早在张謇之前,清朝乾隆年间,我们南通就已经出过一个胡状元了,考校起来,这位胡状元,还是我们南通市(通州)的第一位状元公呢。胡长龄,(约1759~1863),字西庚,通州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廪生,乾隆五十四年大魁天下。胡长龄中状元后曾任翰林院修撰,不久升任国子监祭酒,并主试山东,后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反对趋炎附势,曾多次智斗当朝权倾一时的和珅,表现了长龄的机智与不畏权势。胡长龄嗜读,过目成诵。住京都时,每夜燃烛数寸,用以读书。他才誉卓著,位“江东三俊”之一,与山阳汪氏合称“汪经胡史”。著作有《胡三余堂存稿》等。然而,这样一位南通籍的名人,当年到底家住何处呢?事有凑巧。尽管依照常识判断,我们早已推测这位当初显赫的状元公的宅院必定在南通城的市中心位置(当年的老城,南通人所谓的六桥之内),但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