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千年窑火开新韵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6
转发:0
评论:0
千年窑火开新韵,千年窑火开新韵―方国兴陶瓷绘画艺术(摘自景德镇陶瓷》07年第4期)程云明代景德镇

千年窑火开新韵

―方国兴陶瓷绘画艺术(摘自景德镇陶瓷》07年第4期)

程云

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陶瓷生产的中心,“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是当时的盛况。景德镇历代瓷工善于吸收百家之长,借鉴融合全国各地制瓷高手的技术和经验,结合地方特点改造、推新,使景德镇陶瓷集全国之大成,逐渐成为中国瓷都。这种开放、融合和创新的态势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吸引了无数书画家和陶瓷爱好者想往瓷都,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景德镇的瓷器“china”代表中国,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艺术也可以说是边缘艺术,与很多艺术样式有广泛的联系,其中与书画的关联最为密切。瓷器的源头彩陶上的绘画是开传统绘画和瓷器装饰的先河。不同时期绘画的风格面貌不同程度的浸透与影响瓷艺装饰,如宋代李公麟写实的线描人物画,影响了元代的青花瓷艺。粉彩瓷的出现受恽南田没骨花卉的直接影响。康熙的青花人物,康熙的五彩,又不同程度折射出明清木版画的影子。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及样式,是在借鉴书画和其他姐妹艺术的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景德镇瓷艺有陶瓷装饰、陶瓷绘画、陶艺多元并存的发展足迹。

民国以前主要是陶瓷装饰为主,其特点是图案和陶瓷绘画相结合,图案大多装饰于瓶的口、胫、脚和转折部位,绘画从装饰性,生产制作分工多人完成。各尽其能,各显其美,讲究技术美和工艺美,表现皇权意识。景德镇传统陶瓷的特点,以此种陶瓷装饰为主流和本体。晚清和民国时期,以程门为代表的“新安派”画家群以国画的手法在瓷上作“浅降彩”盛极一时,这种瓷画削弱了陶瓷的装饰性和工艺性,强调了书画艺术的表现性。“珠山八友”在总结“浅降彩”得失的基础上,以粉彩的技法,适当强调了工艺和技法的特点,以书法的用笔写瓷上的绘画,后人称之“陶瓷绘画”。由于传统绘画强调“写”气韵相连,“笔”不到气以吞。“珠山八友”多是传统绘画高手,深得书画“三味”,他们的陶瓷只是借工艺的材料来表现书画的真意。抒情态性,各有洞天,“珠山八友”完善了以程门为代表老一辈开创的陶瓷绘画艺术,并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以独特的绘画形式,标新于中国美术史,影响后代。传统陶瓷装饰,以“饰”为主,“饰”有“雕饰”之意,追求“匠心”安排。是工艺美术的要求,体现陶瓷艺术的特色。这是陶瓷装饰和陶瓷绘画对物象表现的根本差别。“饰”可以“描”,而绘画要求“写”是绝不能“描”的。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为多元格局,陶瓷装饰、陶瓷绘画、现代陶艺争奇斗艳。尤其陶瓷绘画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是一些大画家和中青年画家相继来景德镇画瓷的推动和影响。如王个移,唐云、何海霞、阿老等。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紫光阁国画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画家、景德镇学院特聘教授方国兴先生因其得天独厚的省博物馆历代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学习环境加之对绘画艺术的执着的追求和创新,亦造就其成为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继“珠山八友”之后陶瓷文人写意花鸟画影响最大者之一。陶瓷绘画如前所述,要有绘画艺术的内涵和特征,以陶瓷材料,写出气韵生动的物象,耐人品味。因而陶瓷绘画的高手、名家必须是书画的高手、名家,正如“珠山八友”个个精通书画一样,方国兴先生也正是如此。

方国兴先生的绘画、陶瓷绘画是以其书法为基础的,他的艺术书法第一。他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他的书法四体皆擅,尤精隶、篆,深得启功大师的赞赏。他的书法早在上世纪80年就知名全国,1987年《书法》杂志评其为“全国37位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之一”;1992年载入《中日当代著名书法家集萃》(中、日名家各50人)。他的书法多次荣获“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展”金奖,在全国书法展也多次获奖,影响巨大。方先生的篆、隶功力精深,对汉隶、魏碑、石鼓文、邓石如的篆书和康有为的书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修养与个性,融合汇通,形成了质朴厚重,浑雄鹜健、格高韵长,隽逸古雅的书风面貌。方先生的隶书吸收了经典汉隶之长,如《曹全碑》、《张迁碑》,用笔方圆结合、收放得体、变化多姿,且以北碑和篆笔为隶,其篆书明显有邓石如和石鼓文的影响,又加以隶书的笔法和行草的笔意于一炉,开一代新风。书画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称其“小篆”和“墨兰”堪称当今之绝!

书法是国画的基础,书法不好传统绘画也难画好。一般言之,有什么样书风就有什么样画风,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方先生的绘画给人第一印象质朴、清新、雄浑大气,初看平实无奇,细读耐人寻味。他善画花鸟,尤精兰、竹、梅,他的兰花用篆书笔法,中锋行笔圆润厚劲,花朵有行书笔意灵动飘逸,散发出秀雅之气。其墨竹方笔醮墨用魏碑与隶法画叶,圆笔湿墨画杆有“篆”意。墨韵“五色”对比,浓淡、枯润,变化丰富,其“墨竹”有“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之意境”,给人以华滋苍劲、生机勃勃之美。已故著名画家江西省美协主席康P教授曾说:“我以为方君的书法美、花鸟美、兰竹更美,他的兰花潇洒劲健,墨竹雄强豪放,无愧于‘华夏兰竹王’之誉”。又赞曰:“竹影笔墨传万世,兰姿线条惊千秋”。山东著名书画家、评论家于春桂先生欣赏方先生的画说:“您的兰花清逸洒脱,力内蕴且变化无穷,透形视之内涵丰富,竹挺拔,颇存骨力,自居风貌。吾认为您的‘兰竹’可谓世上之冠。花鸟灵动、清新神韵自出,尤梅花枯润相柔,古木生新回味无穷。综观您的国画,悦目清新、陶情、爽神……自成一格。”方先生画梅与众不同,枝杆常以浓淡穿插的湿墨为之,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湿中有枯,枯湿自然,以豪放笔墨写出,自然的墨韵中流露出雄强的骨力,梅花的精神和傲骨跃然纸上。他画的牡丹用笔简炼明快,富贵华丽之气独具。他画的小鸡、小鸟,笔墨精到,以形写神,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方国兴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国画家,同时又是著名的陶瓷书画家,他的陶瓷绘画在经二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的陶瓷绘画《幽兰》荣获“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博览会”一等奖。另有多件陶瓷绘画在“工艺美术博览会”和“大师展”获奖。他的陶瓷作品深受专家好评和广大陶瓷爱好者、收藏家喜爱。

前面提到“浅降彩”画家群开创以传统国画形式在瓷上作画,“珠山八友”将陶瓷绘画完善、发展、吸收文人画之长,也表现文人的情绪,推向历史高峰。孔六庆先生在《“珠山八友”陶瓷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珠山八友,既是陶瓷绘画的传统发展形态的终结,又是陶瓷绘画现代发展形态的开端。”这种见解是十分精辟的。我的角度认为,“终结”是这种陶瓷绘画形式不必再去表面的摹仿,“开端”是这种陶瓷绘画形式能启迪和开拓现代陶瓷绘画广阔的发展空间。“珠山八友”处在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在孕育的特定时期,列强侵华传统文化开始普遍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大多是在这时代背景的产物,他们都用粉彩以匠人的技术表现文人的情怀。作品注重传统书画笔墨技法的书写性和意境表现的传承。同时作品又开启西画明暗法的运用与画面构成关系的推敲。“珠山八友”的陶瓷绘画站在陶瓷史的高峰以传承和创新结束了他们的特定时代。陶瓷绘画还要发展,与其他陶瓷艺术形式共存,这是艺术多元发展的规律。江山代有人才出,王步的青花瓷艺又代表了一个时期的高峰,他的画风明显受齐白石先生国画的影响,又有精美的青花分水工艺技法,正是表现了人们对白石国画作品审美风范的认同而影响一代。说明陶瓷绘画和绘画艺术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代表某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定会影响一个时期的陶瓷绘画,因为在这种艺术中,工艺材料都是为绘画服务的。否则,陶瓷绘画就会被陶瓷装饰淘汰。

当今中国传统绘画向多元并存的方向发展,齐、黄独尊的权威已被打破,多种观点见仁见智异常活跃。这表现为宽容、探索、改革和谐发展时代背景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现时景德镇陶瓷绘画领域也有所反映。但相对于绘画艺术领域传承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比较总体还是相对保守。好在近年来,许多外地画家来景德镇瓷画创作,给千年瓷都带来一股股新风,摧开了朵朵灿烂的花,方国兴先生的陶瓷绘画就是这其中最鲜艳夺目的之一。

方国兴先生陶瓷绘画的特点,一是传承了“珠山八友”和“青花大王”王步注重传统绘画“笔墨”特质与内涵的特征;二是和当今景德镇有见地的大师一样,善于对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艺材料成果运用的特征;三是其作品将“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和谐统一的特征。

一、“笔墨”特质与内涵的特征。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有崇高的位置,既是传载主体精神物化的痕迹,又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潜藏,是国人群体和个体、历史传承的信息库。正如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老一辈的画家大多强调“笔墨”,中青年画家大多淡化“笔墨”,这种情况一是社会变革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自卑心理导致传统文化某方面的失落;二是中青年一代,有的或是心有余、力不足,缺少基础和环境氛围;三是有些学者将“笔墨”的概念延伸,远离传统的转迹。在国画和陶瓷绘画不注重“笔墨”特质内涵的当下,方国兴的陶瓷绘画强调“笔墨”实属可贵,自“珠山八友”与王步之后鲜有见者。

前面讲过,方国兴的书法、绘画、陶瓷绘画,都是以书法为基础的统一体。“书画同源”“画竹还应八法通”等许多经典要语都阐明了书法对绘画的重要作用和深刻影响。前面介绍了方先生书法的成就及对全国的影响,这方面陶瓷书画名家大师也少有出其右者。方先生对书法的“三味”以书入画促使他的绘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文人画大家陶博吾先生,称其“篆隶”和“兰竹”为时代之冠。故有“江南一枝笔,方竹国兴兰”之美誉。方先生的陶瓷绘画我们从他的“兰竹”青花釉里红瓷瓶、瓷板和镶器作品可以看出非凡的功力:线条银钩铁划, “笔墨”稳健而又灵动,体现了深厚的书画艺术修养。以青花或釉里红原料在坯胎上作画是相当困难,因为坯体吸水性特强,笔在坯面被拖拄行不动,要想有更高的书法线质如锥划沙般沉重与灵动的运行,没有几十年书画练出的腕力,和对原料透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陶瓷绘画对线的质感流于油滑,缺失“笔墨”内涵。方国兴的陶瓷绘画耐读,不在吸眼,只求抓心。平实无华的外表潜藏丰富的“笔墨”语言,每道点、线、面的笔迹都能用心读出中国文化精神的厚重。

二、善于对现代科技作用传统工艺材料新成果的运用。方先生和当今景德镇有见地大师一样善于发现新工艺材料独特的美感,并在陶瓷绘画作品中运用。比如传统釉里红颜料,常用铁线描钩线,以颜色均匀、不散开为上,多以工笔技法为之。现在釉里红为配合写意形式需要,原料有所改变,在特定烧成温度和窑位环境、在和谐坯胎、釉质、绘画用笔的境况中,会出现红绿相间的变化,对画面的虚实和色彩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倘若用料控制不当,多之则经窑中1300多度高温培烧导致颜料流动,出炉已面目全非,少之就虚影一面,无任何艺术价值可言。科技发展的今天梭式窑改变了柴窑烧成气氛,材料的新配方,展示审美发展的新可能。方先生以敏锐的眼光,十几年的艰苦,失败破废的瓷品堆似小山。终于掌握了现代釉里红的技法,用之于其“笔墨”使书法、绘画、陶瓷“三味真火”熔一体,到达很高境界,百读不厌。如他的青花釉里红花鸟作品,中锋用笔,力透瓷背,釉里红笔道中间发绿,红似玛瑙绿如翠,不灰黑不死沉,有虚实灵动的变化,不仅丰富了层次,更强化了生动的气韵。用笔的稳健与发色的灵动对比有趣,提升了艺术内涵。他的青花,“高雅清新,简明大气”可谓大手笔。青花料色运用恰到好处,用料色如墨层次分明,工艺技法精湛。大面积的深料挥写,运用的无“料痴”(工艺缺陷)出现,实为不易,料色和用笔和谐自然,笔因骨出,色有笔韵,见笔见色,轻松自如,全自心写出,这种境界常人难为。如青花《四君子》瓷板四条屏,青花牡丹瓷板等。作品青花的发色蓝的稳重高雅,无刺眼的“火”气,同其书画格调和谐。

三、绘画性、工艺性、装饰性和谐统一的特征。在陶瓷上作画首先要考虑瓷型和绘画的和谐,这是工艺美术装饰性的要求决定的。陶瓷绘画要充分运用发挥工艺材料的特性之长,这是陶瓷绘画形式的独立性决定。“珠山八友”和王步的青花作品,这方面特征的把握都非常到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方先生的陶瓷艺术也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思考、推敲、及可资鉴的经验。他常以瓷型特点布局定画面构图关系,以形象的呼应使瓷品通体上下左右相联,以用笔的动向、节奏的连结,“笔有断意犹长”书法笔法“暗连”的内在关系打通绘画的“实”与瓷地的“空”,使之整体和谐统一。他的瓷画有书画用笔之境,见工艺材料之美,含装饰因素之长。如他的釉上彩兰花瓷板画,两棵兰花横向从右向左生长,另一棵兰花由左上向右下出,线条相互穿插,交错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与横向瓷板“暗合”。再如他的青花釉里红《梅花报春》天球瓶。球型的画面主体构图丰满,用笔画线左右横向开张,梅干向瓶胫延伸,笔意瘦劲向上与瓶胫呼应,造型画面和谐统一、美观大气,相得溢彰。方国兴先生的陶瓷艺术是其精深的书画造诣和广博艺术修养的产物,也是其人格精神的物化。

千年瓷都的辉煌,不仅闪耀着当地瓷工的勤劳与智慧,同时也凝聚了无数被景德镇陶瓷吸引而来的外地工匠、画家对陶瓷艺术艰苦探索的心血和经验。我们研究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方国兴先生的陶瓷绘画艺术,总结其成功的经验,诣在推进当今陶瓷绘画艺术为满足多层次人们的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特色,促使陶瓷艺术向多元化的方向和谐发展。

(程云:著名陶瓷美术家、理论家、“景德镇学”专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品味窑湾:一座沉睡千年古镇
窑湾古镇集古镇景观、水泊景观、名胜古迹、神话仙境于一体。东临骆马湖,西依大运河,被称为苏北“小上海”。她远离城市,偏居一隅,虽未遭到战火的破坏,但历经岁月沧桑和自然变故,在相当长的时间是风采全无。品味千年窑湾这是一座在大运河畔沉睡了千年的古镇,因其厚重的历史而让人心生怜惜,因其尘封已久而让人充满遐想,因其古老神秘而让人痴迷向往。说起窑湾的历史,要追溯到隋朝。隋炀帝下诏开凿京杭大运河,河道在这里明显拐了一道弯。当地人垒土成窑,利用运河中的淤泥烧制日常用品,南来北往的船只每经此地,习惯在河湾里歇个脚。水上船家朗朗地问:“何处湾船?”湾上人家爽爽地答:“窑上湾。”日久,窑湾成镇并得名。千百年来,窑湾舒坦地枕在大运河的臂弯里浩荡的运河水,目睹了她曾经年轻富饶的姿容,也见证了她的荣辱兴衰。民国初年是窑湾最鼎盛的时期,古运河上日过帆杆,夜泊千里镇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后来,由于铁路的开通,运河漕运优势...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望城县铜官镇外兴窑明朝始建至今仍窑火熊熊
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它以其形状恰似古人描述的长龙而得名。龙窑在我国传统陶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绝大多数已被现代化的窑炉取代。但是,在望城县铜官镇有一条始建于明朝的古龙窑———外兴窑至今窑火熊熊,出产陶器,堪称一大奇观。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当地80高龄的周正铎老人说:他小时候听祖父说,外兴窑曾是一座烧制碗类的古窑,建于明朝。后来改烧缸类,故又称之为“大货龙窑”。但是,据附近发现的瓷碗碎片,人们分析外兴窑可能还早于明朝。当地熟悉陶业的人士介绍,到明末清初时,...
· “华胥窑”古遗址将开发
“华胥窑”古遗址将开发华胥镇决定开发保护重要的氏族文化资源--华胥窑古遗址。据有关资料记载,伏羲和女娲出生时就在现在的华胥镇宋家村后半坡上的窑洞中,因而该窑称之为华胥窑。窑中有一通道,直通华胥沟,在宋家村口还有“毓仙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石碑,碑的中间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皇帝梦游”八个字。据了解,宋家村“华胥窑”是华胥氏孕育伏羲和女娲的始祖地。华胥镇将在今明两年内做好以华胥陵为中心,西至新街遗址、东至华胥窑、华胥沟的华胥文化旅游区的各项开发工作。与此同时,“华胥窑”所在地宋家村还采取多种筹资形式,积极加快开发、保护、建设华胥氏生前居住的窑洞及当地的华胥氏文化旅游资源,从而拉动当地旅游业,带动地方“农家乐”的迅速崛起。华胥氏文化研究会李三友对记者说:“华胥窑”的开发必将对于繁荣我...
· 四川省发现石达开的窑藏
一九三八年的夏天,四川省内突然发现了石达开的窑藏,这些窑藏中的宝贝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太平间遗留下来的。并且这个又是在四川被发现的,所以极大可能就是石达开留下的。这些出土的宝贝指不定就是他的军资,因为自己兵败,所以将这些东西给藏了起来。在太平天国的众位诸王中,他是众所周知的最具有才华的人。他不仅仅能在战场上将士兵治理好,并且还能将百姓管理好。骑在马背上就是将军,下了马背就是明官,不仅英勇并且还足智多谋。他的指挥军队的能力绝对是顶尖的,清军在听到他的名字后也会闻风丧胆。他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长得也是仪表堂堂一表人材。世人对他的评价极高,他能在中坚守本心,在将南京城攻下之后,他便着手开始进行改革,并没有贪图玩乐。整体看来,他好像算得上是一个完美的男人。这个时候的满清八旗军和太平军相比,完全就是以卵击石了。但是这个时候曾国藩的湘军又开始渐渐壮大起来,成为了太平军最主要的敌人之一。一八五四年五...
· 德清窑
陶瓷特色造型古朴,比例匀称。德清黑瓷的烧制温度已经很高,因此素胎的瓷化程度较高,已达到了现代工业要求的结晶标准。釉料制作精良,经过化验含有8%的三氧化二铁,故而在烧成后,釉面色黑如漆,有细小开片。同时因为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釉面在底部有堆积现象。参考资料德清窑黑釉鸡头壶,故宫藏品德清窑黑釉唾壶,故宫藏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