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斗的什么牌?
《红楼梦》中贾母等斗的是什么牌?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中,贾母对邢夫人为贾赦向贾母讨要鸳鸯为妾事,训斥了邢夫人一顿后,仍是很生气。便命人请了薛姨妈等人来,待薛姨妈进来后,“贾母忙让坐,又笑道:‘咱们斗牌罢?’” 于是,贾母、薛姨妈、王夫人、探春、风姐等五人,并叫了鸳鸯来坐在贾母下首帮着看牌,开始斗牌:“铺下红毡,洗牌告么,五人起牌,斗了一会。......”
她们五人斗的什么牌呢?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版的注解,说是:"这里所说的是斗[#]马吊[#]类的纸牌"。但马吊又是怎样的纸牌呢?注解未有细说。这里,我来作个粗略的介绍,以供红楼爱好者参考。
马吊,见《牧猪闲话》记载:
“戏具,四十页为一具,一页为一种,分为四门,自相统辖。曰十万贯,曰万贯,曰索子,曰文钱。万贯、索子皆始于一而尊于九;十万贯自二十万贯始至万万贯共十一页,俱绘人形与万贯同。文钱一门最为空汤,次枝花,次以一至九,并举水浒传宋江诸人实之。古云马吊脚,谓四门如马之四足也。”
《牧猪闲话》系明人所撰,作者不详,成书当在《水浒传》之后。该书是专门记载各种赌具的,因此旧文人将赌博称之为“牧猪奴之戏”。
马吊的打法,未见当时的有关文史资科,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裨史小说中略见一二。起初大约是二人对斗,因为它是一页一页的纸牌,因而又叫“页子”或“叶子”,所以打马吊亦叫“斗叶子”。
马吊至少在明时已很盛行了。明. 崇祯绣像本《梅》第五十一回有“斗叶子陈敬济输金”的回目。但正文中写陈经济与西门大姐(西门庆的女婿和女儿)斗叶子时,只有简单的几句:
“金莲道:‘ 你们两口斗叶子,赌了东道吧。’......拿出纸牌来,灯下大姐与敬济斗,金莲在旁边替大姐指点,登时赢了三掉。”
赢了三掉,即是赢了三吊钱,在《梅》一书中,掉与吊是经常通用的。如五十四回:“西门庆见他吊下眼泪来”。
清乾隆年间的河南才子李海观(号绿园)曾写有一部一百零八回的长篇小说《岐路灯》,其中第五十一回有一段描写打马吊的情景:
一日,绍闻(书中主人翁)与翠姐(其后妻)在楼窗下斗叶子,老樊(其家厨娘)捧的饭来,夫妇间正在输赢之间,顾不得吃。老樊站在巫翠姐背后看了一会说道:“大婶子,把九万贯改成‘混江’,九钱儿搭上一索一万,不成了‘没皮光’了吆?”
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还不清楚所谓“混江”是什么名色(可能是现代麻将的“混一色”吧)?九钱儿(九饼)搭上一索一万(么九头子?)和“没皮光”是如何组合搭配成牌的?但至少可以知道,当初的马吊与后来麻将是如此相似。万贯便是现在的万子,文钱成了现在的饼子或筒子(在《红楼梦》中已称为“饼子”了:“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张二饼......”),索子却是一直保持至今。
《岐路灯》一书始写于乾隆十四年(1749),成书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与《红楼梦》成书年代极近(据高阳推论,曹雪芹当在乾隆九年[1744]时,正当三十岁开始写《红楼梦》)。当时已有"和"(读作胡)牌的名色了,只是参加打牌的人数二、三人以至六、七人不等,没有一定的规定。
马吊经过一百多年在民间的流行和发展后,参加打牌的人数则已规定为非四人不可了。写于清. 嘉庆十年(1805)的《续红楼梦》(作者署名为海圃主人,故亦称为《海续红楼梦》)第五回中这样写道:
程日兴到了这边,值闵先生有二位朋友来拜,正说闲话,见了程日程说道:“程先生来得正好,我们要打马吊,正不够手,程先生何不同来玩玩?” 程日兴说道:“ 很好。”四人坐下,遂打马吊不题(提)。
但是,当时打马吊如何计算输赢,却无法详细知道。到了清末民初时,我们才从一些小说中知道这种牌以成牌的多少"和"(音胡)来计算输赢的。纸牌也改成了用竹和兽骨制作的骨牌了。因此打牌叫作"碰和"。这在如《九尾龟》、《海上花列传》等晚清小说中都有所描述。在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开始陆续刊出的长篇小说《孽海花》中,打马吊己称为"叉麻雀"。至民国期间,在上海等商业城市中己称为"搓麻将",并发展为以"番"来计算了。这样看来,现代的麻将原来还是从马吊牌发展而来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