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戏浅探:一,最早的三国戏剧目
三国戏浅探:一 最早的三国戏剧目
这里是我在为成都“三国文化国际研讨会”提供的一份有关三国戏的资料论著。现经摘编后,择其重要的资料和论点在此发表,以请专家的指教及供对戏剧史有兴趣的朋友参阅。目的是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对三国戏作一番“深探”。
顺便声明:
若要引用或转载此资料者,请先征得作者本人同意。
一 最早的三国戏剧目
东汉末年,魏、吴、蜀相持了一个世纪之争的历史对戏剧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由三国故事编成的剧目,对我国戏剧史和演出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国故事的写定本是元・至治年间(1321―1323)的建安(今福建建瓯)虞氏刊刻的《全相三国志评话》。而三国戏的剧目,却早在一百多年前金时就有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三国戏剧目见于陶九成的《辍耕录》所载院本名目中的五种:
《赤壁鏖战》、《剌董卓》(诸杂大小院本);
《襄阳会》、《大刘备》、《骂�尾肌罚ㄋ┐ぱ薅危�。
《辍耕录》所载的院本名目、清人姚�y在《今乐考证》中“陶氏《辍耕录》所载院本名目”条下注云:“陶氏谓以下皆金院本”。王国维亦考证说:“此院本名目之为金人所作,盖无可疑”(引自王国维著:《宋元戏曲考》)。在金以前,如南戏、北戏中,我们还尚未发现有三国故事的剧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上列的五种院本剧目,恐怕是最早的三国戏剧目了。
这五种剧目的前两种为“诸杂院本”。所谓“院本”也者,《太和正音谱》云“行院之本也”;王国维说:“行院者,大�W金元人谓倡伎所居,其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对这种院本演出形式又说:“且叙事,且代言,自为一体,与元人杂剧、传奇不同”。这就类似以北曲诸�m调演唱的“弦索西��”的形式了。
那么,这些“演唱之本”算不算是“剧目”呢?当然,若以现代人戏剧的概念和定义来说,是不能算是戏剧的剧目的;不啻是现代人,就是在古人中,也是认为“至元而有戏剧”的。如明时王骥德就说:“古之优人,第以谐谑滑稽供人主喜笑,未有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如今之戏子者……。即(使)金章宗时,董解元所为最早的三国戏剧目对所说故事的环境、时间、人物、事物所作的叙述),且代言(演唱者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进行的道白)自为一体的院本,应该是戏剧的雏形。只不过这时的戏剧尚未发展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物在舞台上通过表演来表现故事情节而已。所以,说它是最初的剧目,我想还是可以的。
在上述五种院本名目中的后三种为“拴搐艳段”。“艳段”,又名“焰段”,《梦梁录・妓乐》条:“……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杂剧,通名两段。” 可见艳段,是在演正戏之前先演的一段小戏,所谓“前截儿院本”即是。
拴搐,据叶玉华先生在《院本考》一文中解释其性质皆是武术的,中有拳技的表演,相当于元剧中的“脱剥杂剧”(注2)。这样,我们大体上可以了解到这五种金院本的三国戏名目中,前两种是演唱的本子;后三种则是“武戏”的本子。
据《武林旧事》(卷中)所载:“宋时官本杂剧段数,多至二百八十本”。冯沅君在《金院本补记》一文中说,“陶氏《辍耕录》卷二十五所载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种”(周贻白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亦如是说)(注3)。而我根据《今乐考证》所录的陶氏《辍耕录》所载的金院本名目的统计,是七百二十七种。可惜,“宋金以前院本杂剧,今无一存”(王国维语),而今仅存剧目而已。否则,我们如能读一读这些作品的话,也许还可以更多地了解一些关于三国戏的最初形态。
注1,王骥德,字伯良,号方诸生(?―约1623),明朝戏曲理论家。此处引文出自清・姚燮《今乐考证・戏之始》。
注2,叶玉华先生之《院本考》,全文详见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油印论文之十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