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饮茶到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从饮茶到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 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 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 约》已有"武阻卖荼"、"烹荼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茶之事。两晋以后,茶风渐盛,张载、左思等在诗中均 有所咏及。左思《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口剧,吹�[对鼎沥……。"茶与舜之不同, 据《尔雅》"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舜。"唐代饮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对此 记载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唐代饮茶之风兴盛与佛 教的大力提倡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联。佛教教规要求僧人不饮酒、非时食"(过年不食)"和戒荤食素。修行时 要专注一境,静坐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这样容易产生疲倦、打瞌睡。而作为饮料的茶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 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成为佛教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正如唐代诗憎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赞誉剡 溪茶的那样:"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

另外,唐代盛行禅宗,禅寺也非常讲究饮茶,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 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中唐 开始,茶已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寻常饮料,"山林禅寺大兴"茶会"、"茶宴",借此"品茶"便 清谈赋诗,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苟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这样茶与诗的关系更加 紧密,茶具有的"清"、"新"特质对诗体、诗材、构思、诗味、意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 留下了咏茶诗,中唐陆羽著成《茶经》一书,影响深远。随着饮茶之风盛行,饮茶器具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品茶 用的瓷茶具。 

其次,瓷器在唐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较前大为增加,尤其作为民间饮茶主要的瓷茶具更是如此,因而成为乐 于饮茶的诗人争相咏吟的对象。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已产生了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 期瓷器逐步取代了金属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品种亦大为增加。唐代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 局,即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存的局面。瓷器的使用范围更为宽广,举凡餐 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无所不备,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成为向唐廷进贡 的地方特产,"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时尚和审美观念,而作为当时社会风尚之一的饮茶及茶具自然也不例外。与皇室贵族饮茶用金银、琉璃以及越窑贡瓷--秘色瓷茶具不同,民间多以陶瓷茶具为主,瓷茶具成为最普通的品茶用品,自然也是诗人们品茶用具,因而在诗中加以咏吟。 

咏瓷之作并不始于唐代,晋代潘岳《笙赋》已有诗句曰:…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缥瓷即呈青白 色的器。据考证,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清 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其瓷青,当时著尚。" 

然而咏瓷诗兴盛是在唐代。咏瓷诗在唐代的发展情况是:出现于盛唐,而以中晚唐最为兴盛,表现出随着 饮茶之风的兴盛咏瓷诗因而得到很大发展的特点,所咏瓷器几乎均为茶具。 

盛唐的杜甫、颜真卿均有咏瓷之作。杜甫《进艇》诗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田无谢玉为缸"之句,另一首诗 《又于韦处乞大邑磁碗》通篇咏颂大邑磁碗:"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一作"寒")玉锦城传。君家白琬胜霜 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磁"即"瓷",全篇称赞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轻且坚"),釉质细致洁白("胜霜 雪"),且胎体烧结很好("扣如哀玉")因而风靡蜀中("锦城传")。唐代文献有乐师以瓷器为打击乐器的记载, 如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乐师郭道原"用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 因此杜甫诗中用"扣如哀王"来形容大邑白瓷胎质坚硬便不难理解了。唐诗整篇咏瓷实始于杜甫,而{进艇》 诗明显反映出咏瓷与饮茶从唐咏瓷诗一出现关系就很密切。颜真卿咏瓷诗句是:"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按,素瓷当为白瓷。 

居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之句,"越泥似玉之瓯"指越 窑温润、似冰类玉的青瓷瓯。从中唐开始,饮茶之风极盛,文人饮茶成为时尚,咏茶和咏瓷诗较前显著增加,作 者有自居易、施肩吾、孟郊等人。自居易"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偶作二首》之二),闲暇时"移榻临平岸, 携茶上小舟"(《屉道新居二十韵》),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请中,他写道:"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在另一 首待中,白居易满怀深情地写道:"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匝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萧员外寄新蜀茶》)这里的"瓯"显然是瓷茶具,茶成为文人间联络感情的纽带。"蜀茶"在当时很有名,故施 肩吾也有咏《蜀茗词》七言诗,诗云:"越橇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 嗔。"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咏道:"蒙茗王花尽,越匝荷叶空。" 

晚唐咏瓷诗达到极盛,咏瓷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郑谷、韩惺、徐夤等。与此前不同的是通篇咏瓷且篇 名直指瓷茶具的诗作显著增多,如皮日休《茶瓯》五言诗曰:"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 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邢窑与越窑瓷茶瓯轻巧圆整的形象跃然纸上。陆 龟蒙的《秘色越器》诗描写越窑在秋天烧制"千峰翠色"的秘色瓷,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芒,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越窑秘色瓷器在当时就非常有名,徐黄{贡余秘色茶盏》诗极尽赞美之 辞:"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红 渍。中山竹叶酷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晚唐还有独创性之诗句且多为写越窑瓷茶匝的,如韩握《横塘》l寺 有"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郑谷则有"箧重藏吴画,茶新换越瓯"之诗句。 

通过对唐代咏瓷诗的考察,陈极少数无法考证所咏瓷器的窑口以及个别系咏别的瓷窑瓷器(如杜市《又于 韦处乞大邑磁碗》咏四川大邑窑白瓷,皮日休《茶瓯》诗兼咏邢窑白瓷)外,其余咏瓷诗或诗句基本上是咏越窑 青瓷茶具的。 

最早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盛唐与中唐之际顾况的《茶赋》。越窑青瓷茶具真正闻名于诗坛,诗人竞相咏吟而 形成高潮的是中唐与晚唐。中唐有孟郊、施肩吾等。晚唐则更多,如陆龟蒙、徐夤、韩握、郑谷、皮日休等。如 此多的诗人争相吟咏越窑青瓷茶具是由于越窑青瓷代表了唐代青瓷的最高水平以及唐代饮茶习俗"尚青"因 而品茶时热衷用越窑青瓷茶具。 

唐代越窑主要烧瓷地点在今浙江上虞县窑寺前、帐子山、凌湖,余姚市上林湖,慈溪市上岙湖、白洋湖一 带。这一地区制瓷并不始于唐,其陶瓷业可上溯至商周时期。商周以降,尤其从东汉至北宋千余年间,瓷器生 产从未间断过,产品一脉相承。到了唐代,越窑青瓷在继承六朝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成为唐代青 瓷的代表。其幼洁的瓷质、晶莹似冰如玉的釉色、精美的纹饰,引得唐诗人纷纷咏诗加以赞颂,难怪清乾隆发 出"李唐越器人间无"的感叹。越窑青瓷不仅以釉色"似玉"、"类冰"之美而闻名,而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适 应了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因而名噪一时,这必然在诗中有所反映。 

更重要的是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当时饮茶用"煮"法,即唐诗中所说的"烹茶"、"煎茶"(如陆龟蒙《煎茶 歌》、皮日休《煮茶》诗),非常讲究茶叶的色香味。茶色上,唐代"尚青",这与宋代茶色"尚白"不同,因而茶具选 择上习用青色的瓷茶具,"青则宜茶",在《茶经》一书中,陆羽如是说。通过对各地瓷器釉色特点及其对茶色的 影响的分析,陆羽认为越瓷最适宜饮茶的需要,他说:"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越州瓷岳瓷皆 青,青则益茶。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正因为尚青的饮茶习俗以及 陆羽的大力提倡,越窑青瓷茶具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流行,视茶事为荣的诗人纷纷作诗赞美越窑青瓷茶具,这也 是唐代咏瓷诗主要是关于越窑青瓷茶具的重要原因。 

唐代咏瓷诗提及的越窑青瓷茶具有瓯、盏、碗等,其中又以瓯为主,杜甫《进艇》诗还提到"茗饮"所用的"瓷 甓"。根据咏瓷诗主要是咏瓯来看,瓯是唐代最流行的瓷茶具。越窑生产的青瓷瓯曾经风靡一时。盛唐与中 唐之际顾况《茶赋》就赞美"越泥似玉之瓯"。中晚唐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咏越瓯之诗更多,或描写越瓯造型 之美:"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孟郊);"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皮日休)。或写越瓯之珍贵:"箧重藏吴 画,茶新换越瓯"(郑谷);"蜀纸麝煤添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韩偃)。从盛唐到晚唐赞美越瓯的诗作持续时 间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功夫茶具 汝瓷系列
中国的饮茶之道,最为讲究的恐怕要算功夫茶了。《清朝野史大观》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泉、漳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功夫茶大都是闲情逸兴烹饮或作为待客的礼节,故有“闲来细品功夫茶”、“无茶不成礼”之说。功夫茶的“功夫”所在,首先是讲究“水为友,火为师”,水以活泉为佳,火以猛烈为上,茶以乌龙茶为适。入壶须三分之一茶末,因末少不香,末多苦涩。泡沏技法大致有“高山流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而且,须有一套南国特色的茶具。看到这些美妙绝伦的功夫茶具,我不惜囊中银钱,破费一番,觅到了功夫茶具四件宝来。功夫茶具虽多,但茶人们却认为“四宝”是必具:孟臣冲罐(小紫砂陶壶)、若深瓯(小薄瓷杯)、玉书畏(烧水陶壶)、潮汕烘炉。闽、粤、台茶人对茶壶冲罐排名次有句茶谚:“一无名、二仕亭、三萼圃、四孟臣、五逸公。”不知何为,“孟臣”排名第四却备受茶人宠爱。史传,孟臣是明代制壶名匠惠孟臣,他最早制壶...
· 中国历代陶瓷茶具的演变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主要产地,是茶的故乡,饮茶之习,古已有之。相传四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古称“茶”,由此可知茶在我国古代始于药用。茶不仅其味清香,而且能消暑解毒,理气顺食,提神助思,茶作为日常饮品,成为时尚,有其演变、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专门的器具——茶具。随着不同时代,不同饮茶习俗和方式方法的变化,茶具的形制亦不断有所改变。历代文献记载、绘画作品以及文物实物等等,都为我们今天区分各时期的茶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相互印证研究。有关茶具的文献记载很多,文物实物又以陶瓷器物居多。本书收录的中国历代茶具,基本可以贯穿于中国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v(一)据目前已知的文献记载,饮茶之习俗始于汉之蜀地和江南一带。汉代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酉甫]已盖藏和“武阳买茶”等记载,证明早于汉代,作为饮料的茶已成为商品进行买卖了。早期饮茶并非...
· 搪瓷陶瓷对联
搏沙成器范土为窑形佳状彩外秀中坚彩瓷成器皿优质利民生磁窑称旧制秦缶仿名工光润同珠玉调和若鼎铛江右工成器楚南善在熔能工范土术休笑数坛才青烟浮六合翠色夺千峰团瓷工作器运甓善操心质比黄金固文同彩漆涂金玉不惭尔质方圆各范其形硗硗难免于缺皦皦却能不污古帝滨江曾托业仙人掌上可承浆壶觞陈列新花样陶旊勤劳旧职司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惟师杜氏求金术须有陶公运甓心雨过天青千古色花留水彩四时春玉嵌金镶呈贵府花明字显重官窑范土为窑团沙成像挈瓶殊智击壤同歌古帝滨河曾经托业仙人擎掌常此承浆古帝生涯远稽虞代陶之职业上溯周官茗饮酒尝同资利用花明雪洁并著瓖奇凝即成珠不殊真品温其如玉当让京华巧夺天工物华天宝制传妙技玉质金相是铁是瓷亦陶亦冶有文有质如漆如胶一日三餐交情不浅十盆八碗绮席争辉一日三餐交通不浅十盘八碗绮席争辉虞代远思陶人职业现时近想巧匠能工雨过天青珐琅异质水清沙白抟埴名工雨过天青千我釉色花留水彩四季和春远思虞代...
· 茶文化―茶文茶诗―话说瓷茶具
瓷茶具有坯质致密透明,釉色丰富多彩,成瓷温度高,无吸水性,造型美观,装饰精巧,音清而韵长的特点,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从性能和功用上说,陶瓷茶具容易,没有异味,传热慢,保温适中,既不烫手,也不炸裂。可见茶对陶瓷的依恋也是一个天然的“情结”,解也解不开。早在西晋,瓷茶具就从一般的日用瓷中相对独立出来,以后每个朝代又都产生了适应各自饮茶方式的独具风格的陶瓷茶具,其中又以唐、宋、明、清最有特色。瓷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江西景德镇“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白瓷是最为著名,其次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等也各具特色。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赵恒下旨,在江西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镇生产的瓷...
· 揭秘蓝瓷提琴青花瓷的传奇历史
导读:荷兰代尔夫特(Delft)蓝瓷小提琴,制作时间(1705-1710),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代尔夫特的陶瓷工艺在充分学习中国景德镇青花瓷染蓝技术和釉质基础上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也自此奠定了其蓝瓷制作技术上的地位。看起来好具有收藏价值哦!网络配图很多人都喜欢青花瓷,这是中国文化中有很高审美价值的一个门类,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荷兰的小城代尔夫特,这里的人也像中国人一样喜欢青花瓷,这里的瓷器和郁金香、风车、奶酪一样,几乎成了荷兰文化的一个象征。最近,网友高岭KAOLIN的一条微博就给大家展示了一件产自于代尔夫特的瓷器——一把精美的蓝瓷小提琴,并配以这样的微博文字:荷兰代尔夫特(Delft)蓝瓷小提琴,制作时间(1705-1710),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荷兰代尔夫特的陶瓷工艺在充分学习中国景德镇青花瓷染蓝技术和釉质基础上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也自此奠定了其蓝瓷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