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泰山的帝王文化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1
转发:0
评论:0
论泰山的帝王文化,泰安市境内的泰山,又称东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

泰安市境内的泰山,又称东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素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历代帝王封禅和民众朝拜,给泰山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使泰山成为华夏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991年被列入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8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泰山直到距今一亿多年,才比较快速抬升,到距今约三千万年左右,泰山的轮廓才算基本形成。泰山,气势磅礴雄伟,并以名胜古迹众多蓍称于世,历代帝王对泰山都非常尊崇,相传古时候有七十二代君主的兴起,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定大位的。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过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周成王与周明堂

《史记 封禅书》载,齐桓公称霸诸候之后,欲行封禅,问丞相管仲封禅事,管仲说,古时封泰山禅梁父(泰山前的小山)七十二家,而我所能记住的仅有十二家,最后一位是周成王封泰山。相传帝王封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功高德颂,二是国富民强,三是发现祥瑞。周成王封禅之后,又在事先修建的堂会见诸候,宣明政教。

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都是受天命为帝王以后才得以封禅。”齐桓公说:“寡人向北征伐山戎,兵过孤竹;向西伐大夏,远涉流沙,勒马停车,登上卑耳山;向南征伐到召陵,登上熊耳山以眺望长江、汉水。为平乱伐叛等武事召集诸侯会兵三次,为政治、外交等文事集会了六次,前后九次集会诸侯,,诸侯无一人敢违背我。与以往三代受天命为帝王,又有什么两样?”于是管仲看出对桓公不可能以言辞相说服,因设置些难办的事情阻止他,说道:“古时候封禅,需要用z上地区的黍,北里地区的禾,做祭天用的粢盛;用江淮之间生长的三脊茅,编织荐神的席子。东海来贡比目鱼,西海来贡比翼鸟,然后还有不求自至的十五种吉祥物出现。如今什么祥瑞也没有,凤凰麒麟没有降临,嘉谷没有产生,而田野中的蓬蒿杂草茂盛,鸱枭等恶鸟数次出现于朝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封禅,是否有点儿不太合适?”于是桓公打消了封禅的念头。这一年,秦缪公送夷吾回国立为晋君。此后先后三次为晋国立君主,平定晋国的内乱。缪公在位三十九年而死。

此后过了一百多年,有孔子论述六艺。书传中曾简略地记述说天下改姓而出现的新王,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多人,而孔子论述中却看不到有关封禅的俎豆之礼,大约是难以记述的缘故。曾有人问及有关谛祭的事,孔子说:“不知道。倘若知道谛祭的事,对天下任何事都如同观察自己的掌文一样明白了。”按《诗经》所说纣王在位,文王受天命后,政事中没有封泰山的事。武王于灭殷以后二年,天下尚未安宁而死。所以周朝惟有到成王时才说得上德政融洽,成王要封泰山才接近于合乎道理。然而,此后诸侯各国陪臣执政,鲁国季氏旅祭于泰山,孔子曾嘲笑这种事。

秦始皇封禅泰山

秦始皇封禅泰山过后的两千多年里,贬之者多,褒之者少,宋人尤甚。可以从下面四点看:

其一,秦始皇的封禅活动将原始简朴的泰山封禅说改造成政教合一的受命就职典礼。其泰山 刻石就是秦始皇的就职演说词,我们从其内容上便可略知一二。秦始皇基本上是按照齐鲁士人宣扬的受命说,认真地举行封禅大典的。只是在具体仪式上,也是因为齐鲁士人没有提 供现成的礼仪而临时改用秦国旧礼的。其指导思想始终是齐鲁士人宣扬的受命说,至多加大了歌功颂德的成分。这就将处于朦胧状态下的封禅理论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秦始皇因此成为 封禅大典的第一个实践者,封禅泰山也成为兴废继绝的一代巨典。它扩大了封禅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封禅大典的神圣性。司马谈因未能参加汉武帝封禅活动而郁郁成疾,临终前拉着儿 子司马迁的手,泣不成声:“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 !”司马相如说封禅泰山“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举,王者之丕业 ”。而后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接踵东 来,举行封禅大典。即使在魏晋南北朝和元明清时代,也不乏主张封禅的呼声。使独具一格的封禅活动得以贯穿中国历史一千多年,组成了千古独步的封禅文化。

其二,封禅泰山是秦帝国宗教上的需要。秦虽在雍完成了祭祀天帝的礼仪,然毕竟名不正。 与军事上统一全国相适应的是,寻找全国统一的公认的天帝祭祀地点,以统一全国的神界,成为秦王朝意识形态领域的迫切任务。封禅泰山无疑符合了秦王朝的要求,成为由多神崇 拜(如秦的四帝祭祀)向一神崇拜转变的最佳选择。秦始皇的封禅活动虽因儒生们的否定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毕竟是被齐鲁士人津津乐道的封禅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其在神权 和天命方面的作用与影响难以低估。连司马迁亦曰:“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 之兵力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弃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也。”难怪汉高祖刘邦亦要造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来消除秦王天下的社会影响。

其三,关于封禅和求仙问题。封禅泰山完成了秦王朝祭祀天帝,受命于天的历史使命,也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秦始皇个人野心和成就感。如何长久地拥有和享用这人间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尊严与威风,成为秦始皇封禅泰山后的追求和愿望,构成了东巡海上求仙的强大动力。 加上燕齐方士颇具欺骗性的描述,使秦始皇对个人生命的无限延续充满了憧憬与希望,最终上演了一场千古一帝身死求仙途中而不悟的悲剧。后人往往将秦始皇的封禅和求仙混为一谈 ,并因求仙而否定封禅。“至秦始皇封禅,而汉武因之,皆因方士之说,虚引黄帝而推于神仙变诈,是以淫祭渎天也。”显然失之偏颇,明人茅坤已有定论 “齐公、秦皇特侈心生欲,因之以告神明,颂功德,本非以求神仙不死之术也”。另外,秦始皇的封禅和汉武帝的封禅是不能同样看待的。后者主要由于方 士的过多参与,才使封禅自始至终贯穿着浓重的仙话迷信色彩,使之几乎成为登山成仙的仪式。更甚之,武帝制订的五年一封的制度也破坏了封禅作为受命典礼的含义,岂有一帝数次 受命之理!以至于出现了与郊祭合流的趋势,到汉光武帝封禅时以高帝后配祭,更具有了宗庙礼仪的内容。

其四,秦始皇的封禅活动拉开了齐鲁文化进军华夏继而独霸天下的序幕。如果说,五德终始 理论为秦始皇认识齐鲁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秦始皇的泰山封禅活动则着实架起了一座齐鲁文化通向全国的桥梁。而后秦始皇的出游多次留连往返于齐鲁大地,也许初步品尝了齐鲁文 化的博大精深,客观上扩大了齐鲁文化的影响,促进了齐鲁文化向华夏大地的传播和渗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为齐鲁文化统治汉代思想文化界打开了通道。

汉光武帝东封泰山

西汉皇族刘秀,怀着恢复刘氏朝廷的雄心。参加了绿林军,王莽的统治被推翻后,刘秀联合地主武装,吞并了农民队伍,扩大势力,于公元二五年自称皇帝,重新建立刘氏政权,史称为东汉。刘秀临死之前,曾率君臣东封泰山,刻石记功,可惜此碑早毁,刘秀封禅声势浩大,仪式公开,留下了比较丰富的史料。汉光武帝之汉,汉章帝、汉安帝分别于公元八五、一二四年相继东巡至泰山。

武则天与双束碑

唐高宗于公元666年正月到泰山封禅,并召来高丽,新疆、百济、波斯等诸国使者助祭。启行前,武则天上表高宗,要求参加封禅仪式,泰山封禅大典,第一次由皇后为亚献。封禅后,改元为乾封元年。著名的唐双束碑亦称鸳鸯碑,双石并立,暗示帝,后共治天下,碑上内容是武则天摄政、称帝、治国四十年的历史见证,也是唐王朝去泰山进行崇神话活动的历史见证。

岱庙碑廊内 ,陈列着一通造型独特、名称别致的唐碑,游客至此,无不好奇,为什么双碑并立?为什么叫鸳鸯碑?它是何人所立? 这通唐碑,题额“岱岳观造像记”,是泰山上现存最早的一通唐代碑刻。碑通高318米,碑首浮雕殿庑顶式,雕刻十分精致,双石碑身,上下共束于同一碑首和碑座,俗称“鸳鸯碑”,或称“双束碑”。关于立碑的缘由,最早的一则碑铭曰:“显庆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弟子陈兰茂、杜知古、马知止,奉为皇帝、皇后七日行道造素像一躯,二真人夹侍。”这说明此碑是郭行真等人奉旨为唐高宗和则天武后刻立的。武则天的一生,始终处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之中。鸳鸯碑的建立,是武则天夺争的一个产物。综观鸳鸯碑上断断续续的碑文,记载了唐代六帝一后137年间在泰山斋醮纪事20余则,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武则天的有7则。天授二年题记云:“大周天授二年岁次辛卯二月,癸卯塑十日壬子,金台观主中岳先生马元贞……奉圣神皇帝敕,缘大周革命,令元贞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碑文中的“圣神皇帝”即武则天。所谓“大周革命”则是指她发动的夺权政变。其实,早在显庆初年,因唐高宗体弱多病,朝廷中的奏事表章,便都由皇后武则天处理。到显庆五年,“天下大权,悉归中宫。”为了巩固这一种“帝后并立”的统治体制,武则天便利用宗教这一手段来制造,以教化臣民。显庆六年,武则天以皇上和皇后的名义,命道士郭行真到泰山以遵道教始祖李聃为名,修斋建本醮,立下此碑,以纪此事。封建王朝崇尚道教,到名山大川斋醮造像时有所为,不足为奇。而这次立碑却颇费一番心机,用两块同样大小的条石并立组成碑身,上下共用一个碑首和碑座。碑虽不大,但寓意深刻:碑首示天,碑座示地;双石并立恰恰是借喻皇上、皇后共同治理天下,巧妙地表达了武则天威齐高宗,摄政治国之意,也是武则天期望得到最高统治地位的一种自我表白。碑上除帝后的造像和祭祀文字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帝王为何泰山封禅:泰山崇拜的源头是什么?
在古人眼里,泰山是一座最高最大的山。“泰山”之名的本来意义就是大山。如果用一个字来表示泰山的特质,那就是“大”。这首先来自于泰山外在的山体之大,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文化之大,由此成就了泰山在一个民族心理中“山中之山”的崇高地位。玉皇顶下的“五岳独尊”刻石,正反映了古人对泰山的尊崇,是泰山四大标志性景观之一。泰山之大,与山岳崇拜有关,大山崇拜,是人类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人看来,山岳具有神灵的属性,如不祭祀崇奉,就会带来自然的灾害与社会的灾难。而山岳所具有的富殖的特性,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所需。山岳的神灵性与人们不可摆脱的对自然的依赖,共同构成山岳崇拜的认识基础。泰山是中国最早进入人类视野的名山之一。考古资料表明,泰山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迟于40万年前,以“沂源人”为代表的远古人类已在这一区域内繁衍生息。在泰山东南发现距今2—5万年前旧时代晚期的...
· 泰山都有哪些别名?泰山别名的由来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远古时始称大山,太山。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就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岱”,“岱山”“岱宗”均见于战国典籍中。而“岱岳”则首先见于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之中。何谓岱?岱,大山也;何为宗?长也。岱宗的意思就是大山之长。何谓岳?<<诗经.大雅>>“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岳,即是高大的山,是山之。“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閟宫》是一首歌颂鲁国国君战功的诗,此句意为泰山高峻的形体,鲁国人民抬头就可以看到它。
· 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去泰山封禅?一共有多少帝王在泰山封过禅?
封禅(fēng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6宋真宗封禅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东封泰山。改乾封县为奉符县;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现唯王旦《封祀坛颂碑》尚存...
· 千年帝王封禅史!为何自宋以后再无帝王泰山封禅?
帝王封禅,自远古时代就有之,春秋时的管仲,认为在他之前有七十二代帝王曾进行过封禅,其中包括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最早的无怀氏,是比伏羲还早的古帝王,据传说姓风,名苍茫,“无怀氏,帝太昊之先。其抚世也,以道存生,以德安刑……当世之人甘其食,乐其俗,安其居而重其生”,有人考证无怀氏时代离今有七千多年了。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想行封禅之事,但管仲不赞成,经管仲解释,齐桓公也觉得自己跟古帝王相比,功绩差得太远了,没有那么大福气,于是放弃了。直到了秦始皇时代,觉得自己功德盖过三皇五帝,才又重新举行封禅大典,后世帝王共有六位效法之。祭天,古代帝王选在了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始皇帝首开皇帝封禅先河,汉武帝举行五次封禅何为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祭天,古代帝王选在了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祭地选在了泰山附近的梁父山。梁父山又称为“地神”,诸葛亮好为《梁父吟...
· 泰山
自然地理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千米。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地质成因推测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或海漕。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