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帝后服饰发展
《司服》载: 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冕而下 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 服。 这里提到的公与天子,虽可同服衮冕,侯伯可同服��冕,但它们 仍有诸多明显的区别。如王所戴冕冠:前后共24旒,每旒12玉, 计288颗;而公则前后用18旒,每旒9玉,计162颗。侯、伯则依次递减。而章纹在冕服等级的区分上,大抵与冕旒数目相配;其 中,尤以十二章为贵。所谓十二章,是指古代帝王服饰上的12种 图像、纹样。它依次分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等。各章均有各自特定的含意和文化意蕴。例如,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光明之意;山,取其人的仰望和其稳重之义; 龙,取其应变之意;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之义;宗彝(一种 祭礼器皿、画有一虎一�V),取其忠孝之意;藻(水草),取其洁净 之义;火,取其光明之意;粉米(白米),取其滋养之义;黼(斧形), 取其决断之意;黻?,两弓相背),取其明辨之义。
由此可见,这十二纹章的图案,具有极其深厚的中国古代的 传统文化意识。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符号,它们既是天 地万物之间主宰一切、凌驾其上的最高权力的象征,亦是帝王们 特定的服饰文化心态(赏用性)和价值取向(追求政治上的"威慑 效应"、"轰动效应",政治需求高于生理需求)的形象化反映。周 代冕服除十二章以外,下分九章、七章、五章、三章等不同规制和 格式。具体而言,天子在最隆重的场合,可服用有十二章图案的 冕服(周代以前用十二章,周代因日、月、星三章图形被画于旌旗 上,所以不再施于衣服之上)。公可服用自上而下的九章图案冕 33 服;侯可服用由华虫以下的七章图案冕服;卿、大夫可服用由粉 米以下的三章图案冕服。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 缘衣,素纱。 这六种服饰(其中,素纱为六服的衬里)的形制大致相同,均为上 衣下裳相连属的袍式,其本意喻杳王后妇人对帝王忠贞专一不 二之义。广袖、领、袖加缘;穿服时再配以大带、蔽膝和舄(还有玉 饰),而局(扇,即绸缎面鞋,鞋底加术,以防泥湿--古以此鞋为 最尊贵)的颜色随衣色。就图案与颜色而论,六种服饰互有区别。
从上述冕服制度所规定的界限和严格的等级差别中,可以 看出周礼对服饰制度、服饰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之巨。此外还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望其章而知其势位"这一古代政治文化生活的 特殊含义。 冕服制度始于周,不仅为周代统治者广泛采用,而且对后世 的帝王服饰和服饰文化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周代以后,随 着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时代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各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各朝代冕服的规制、服用 制度,用料、着色、质地等,亦因时而异。为了较为清晰地勾勒出 这一特定的服饰文化发展变化的轮廓,下面分时期予以论述。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诸侯迭起,七雄相争,周王室衰微至极,早已名存 实亡。七国各自为政,礼乐多有减损。由于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争 战不停、战乱不止,故这时的史籍所载,多为谋士集策和各国战 乱不休之事。至于礼冕之服,却很少记叙流传,迄今只见有魏文 侯端冕而听古乐,保持冕礼形制的零星点滴记载。
秦汉时期
到了秦代,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秦始皇灭六国,结束了 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随 之,秦王朝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法制--即秦人从生产到生活、从行动到思想 "皆有法式"的一套封建集权制度。按照这一制度的有关规定,秦 代首先取消了礼乐;在服制上,废止了"六冕制度",即废弃了如 前所述的大裘、衮冕、��冕、毳冕、�冕、玄冕等六种冕服服制。
传说只保留了在冕服典礼上用于最轻的小祀所用的、又在群臣 中也是最低一级服用的元冕(即玄冕),但在何种场合怎样使用, 却没有具体的记载。另外,据说秦代帝王在行郊礼时皆服�玄 之衣。《后汉书・舆服志》有这样的记叙: 秦以战国接天子位,灭去礼学,郊祀之服,皆以�玄。 所谓�衣,即上下衣裳皆为玄色。又据《独断》载:"�,绀缯。" 班固也说:"�,皂也。"并称上下都为黑色。表明秦代帝王在行 祀郊礼时,所服用的�服,有别于前代冕服的"上玄下�c"的形 制和制度的规定。
自秦灭礼乐,废六冕始,到东汉孝明帝以前,200多年的时 间里,秦以前帝王、百官凡遇祭祀、登基、婚礼、朝会、册封、巡幸 等庄重场合,服用的冕服,究竟如何,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述。虽 传说秦代曾保留过玄冕之服,但怎样使用,以什么规制出现,没 有更多的文献和史料以为佐证。另据东汉早期东平苍议南北郊 冕服所说:"高皇帝始受命创业,制长冠以入宗庙。"但由此可见 当时汉高祖刘邦在祀祖时,戴的是长冠而不是冕冠。到了汉明帝 时,甚至连冕服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不十分清晰了。晋代挚虞的 《诀疑要注》云:"明帝案古文,依图书复制衮冕,火、龙、黼黻之服 以奉郊庙。"说明在这一时期,冕服并未作为一种法定的服饰。
冕服的真正恢复和正式使用,是东汉孝明帝永平二年的事。 据蔡邕《独断》云: 汉孝明皇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诏有司采《尚书・皋陶谟》篇及《周官》、《礼记》定而制焉。皆广七寸、长尺二 寸,前圆后方,朱绿襄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 珠於其端是为十二旒,组缨如其绶之色。三公及诸侯之祠 者朱绿九旒,青五珠;卿、大夫七旒,黑五珠;皆有前无后; 组缨各视其绶之色,旁垂黄纩当当耳。郊天地、祠宗庙、祀 35 明堂则冠之。
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冕板的规格较《周官》、《礼记》中所载的广 八寸、长尺六寸小了一些。但有些文献也有不同记载,例如《汉礼器制度》和阮谌的《三礼图》便云:"皆做冕板广八寸,长尺六寸。" 可见此与周制相符。但是,记叙的不同却是冕旒有前无后。而
《汉礼器制度》说:冕旒还是前后都有,此又与《独断》之说相悖。 好在这个问题在山东出土的画像石中得到了解决,画像石中有 二人戴冕旒者,其形制均作前后冕旒之状,这就证明《汉礼器制 度》的记述,是正确可信的,并与实际情况相符。然而,汉代文献中记载的冕服与前代所述冕服的明显不同,在于冕旒前后的长 短上。按周代之制,冕旒前后的长短一致,而汉制冕旒是前长而 后短。究其原因,则与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文化和服饰文化心态有 着密切的关联。 秦汉时期,秦汉皇帝为表示受命于天,在建立新王朝后,便 依据五德终始说改定正朔,并且规定了相应的服色制度。例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获水德,于是服色尚黑。西汉初年沿 袭秦制,但服色却崇尚赤色。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时, 曾采纳司马迁等人的建议,颁行"太初历",于是服色又尚黄。光 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式定为火德, 服色则改为尚赤。如果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主火,南为"朱雀", 故尚赤;又,皇帝登极,天子皆面南而坐的原因,故冕旒前面甚长 (朝南之向)而后短(北向)。这正与东汉统治者自以为获火德的 心态相吻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冕服的样式、规制,大致沿袭汉代的制度,所不同的是:在冕服的章纹方面,按魏制,天子的衣裳章纹,皆用刺绣制 作,群臣用织成的章纹图案。
到了晋代,冕服较汉魏小有改动,主 36 要是将冕�加于通天冠上,上衣下裳的颜色则分别采用皂色和绛色。
又据《晋书》记载,"冕饰以翡翠珊瑚柔杂珠",而"冕旒用白 玉珠"。这些记述表明,当时垂旒所用的珠饰甚杂。在冕旒的使用上,其具体规定为:王公八旒,卿七旒。而冕服的其它规制却与 前代并无多大区别。 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政权交相更迭,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融合的局面,南北对峙,国号朝立夕改。在这 种政治局面甚为混乱的状况下,其服制的变化也颇多、颇繁:宋齐时,冕服制度仍袭魏晋之制;梁陈时,对冕服的规制作了更易 和改动,具体而言,按梁制仍用介帻通天冠,上覆冕�,前垂四寸,后垂三寸,垂门玉珠十二旒,其长齐肩,衣裳十二章,其它黄 广纩��铒以玉��及素带等同,赤皮为�{(此时改韧�h为�{),赤舄,佩白玉,垂朱黄大绶,革带,带剑。陈依梁制,略有增减。
皇太子衮衣九章,诸侯等助祭时,皆用平冕九旒,青玉珠,有前无后, 画山、龙以下九章,五彩大佩,赤舄绚履。北齐武成帝河清年间(562年)时,制为天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珠十二旒,用五彩玉,衮 服皂衣绛裳,十二章,绲带,朱�h,佩白玉,带鹿卢剑,黄赤大小绶,赤舄。皇太子的平冕则是黑介帻,垂九旒白珠。这时冕服种 类最多的要算是北周。当时,冕制繁多,仅天子就有十二种冕服, 有苍冕、青冕、朱冕、黄冕、素冕、元冕、象冕、��冕、衮冕等主要冕 服服式。其使用的仪礼与规制,据《通典》记载:
后周设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冕。祀昊天则苍冕,五帝各随其方色朝日用青冕,夕月用素冕,地祗用黄冕,神州社稷用元冕,享加元服笄用象冕,享先帝食三老耕籍等以衮冕,视朝大射等以山冕,视朝临法门适宴等以��冕。 冕服均服十二章,六章在衣,六章在裳,衮冕九章,山冕八章, ��冕七章,通用十二疏。除天子十二种冕服外,公、诸侯、伯、子、男、 37 上大夫、下大夫、士服用方方冕、衮冕、山冕、��冕、火冕、毳冕;三公又有祀冕、火冕、毳冕、藻冕、绣冕。还以冕及章数分别其差降, 细分为九章、八章、七章、六章、五章、四章、三章等,以示区别。
公元579年,北周宣帝传位于太子后,自称天元皇帝,冕旒 之数,加至二十四旒,前后共计四十八旒。据此可以看出此时的冕服样式与规制,因大改古制而变得杂乱无章,几乎到了无制可 循的程度。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其服制又有修订、更改;冕制的标准则"窃见后周制冕"。据《隋书・仪礼志》记载:隋文帝制定舆服之 制,令衮冕为垂白玉珠十二旒,以组为缨,其颜色与所佩之绶一致,用?纩充耳,并配以玉笄,玄衣, �c裳。衣的章纹依次用山、 龙、华虫、火、宗彝五章;常用藻、粉、米、黼黻四章。革带,大带,素带朱里,外面上朱下绿缘于带边。�h则随裳色,用龙、火、山三章。 鹿卢玉具剑,火珠镖盲。垂白玉双佩,六采双大绶和与大绶颜色相同的双小绶之间施三玉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