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瓦当艺术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4
转发:0
评论:0
齐瓦当艺术论,齐瓦当是指带有齐国文化色彩的瓦当,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汉代的齐国及受其文化影

齐瓦当是指带有齐国文化色彩的瓦当,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汉代的齐国及受其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所发现的瓦当,其基本范围在今山东省境内。齐瓦当纹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是题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整幅画面的布局以及形象的塑造,都具有不同于别国的艺术特色,其所附着的丰富文化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甚至远古文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齐瓦当形制特征纹饰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即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其作用在于保护屋顶檐际的椽头,防止风雨侵蚀,同时起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是把美学观念实用化的产物。在中国建筑史上,瓦当的发明与使用有着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除众多的素面瓦当外,还有重环纹瓦当。瓦当可分为秦瓦当、洛阳瓦当和齐瓦当等几大类型。齐瓦当是指带有齐国文化色彩的瓦当,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汉代的齐国及受其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所发现的瓦当。遗留至今的齐瓦当资料十分丰富,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一、 齐瓦当的制作与形制特征 

齐瓦当采用经过筛选的黄土作坯,高温烧制,其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少数烧成火候稍低者,质地略显松软,呈灰褐色。其形式分半圆形和圆形两种。 

半瓦当的制法,是先用圆瓦当模范成瓦当坯,然后在其上用泥条盘筑法绕制圆筒形的瓦身,再用手按捺加固,抹平接缝。最后用绳弓或圆刀竹、木刀从中将其切割成两块带半瓦当的筒瓦。圆瓦当则有两种制法,其制作工序与半瓦当大致相同,只是切割方法略有差异。其一是横切,将绳向上提并往回收,将不带瓦当的一块筒瓦切下;其二是瓦当与瓦身分开制作,然后将范好的圆瓦当粘接在已切割好的半圆形筒瓦上。 

齐瓦当中,无论是半瓦当还是圆瓦当均有施彩,此工艺程序在瓦当烧成之后进行。其所用色彩多为红色,偶施白色。由于瓦当表面粗糙、吸水性强,若单纯施红,色彩仍显暗淡,因此,大部分施红瓦当都是在施红前先以白垩作底色,将其平涂在瓦当上,然后再施红,以保证其鲜艳度。施红的瓦当色彩明快鲜艳、异常醒目,给人以温暖、热烈、动感强烈的心理感觉。 

二、 齐瓦当的纹饰内容 

瓦当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装饰纹样,主要可分为素面瓦当、纹饰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素面瓦当一般形体较小,数量也不多。饰纹瓦当发现较多,直径一般在17.7―25厘米之间,饰有弦纹、重环纹等。纹饰瓦当又分为写实生活画纹样瓦当、图案式生活画纹样瓦当和图案纹样瓦当三类。写实生活画纹样瓦当画面的构成大多以树木为母题,装饰在当面中央的突出位置,左右两侧配以其它纹样,组成一幅幅不同的完整画面,构成了齐瓦当独有的特点。写实生活画纹样有树木双马图、树木双骑图、树木双鸟图、树木双兽图、树木双蜥蜴图等。 

图案化的瓦当大量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其图案的特点是运用点、线、面三大构成要素,进行反复、有规律地组织和排列,变化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从而满足人们美化建筑的审美要求。 

三、齐文字瓦当的含义辨析 

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文字瓦当。与纹饰瓦当不同,文字瓦当的内容大都是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及祈望美好生活的吉祥文字。 

半瓦当的文字有“天齐”、“千秋”、“千万”、“延年”等。其中“千秋”、“千万”、“延年”瓦当应是“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的连句瓦当。这从《斋藏古目》中收录有“千”、“秋”、“万”、“岁”一字连句瓦当和“秋岁”、“岁秋”二字瓦当文字可知。由于瓦当面积较小,多数是将文字分开印制,使用时排列成句,所以常见单字或二字的半圆瓦当,圆瓦当则多见四字。文字圆瓦当属吉语类,如“千秋万岁”、“千秋未央”、“延年益寿”、“永奉无疆”、“千秋万岁安乐无极”、“吉羊(祥)宜官”等。 

四、齐瓦当的艺术特色 

齐瓦当纹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是题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整幅画面的布局以及形象的塑造,都具有不同于别国的艺术特色。 

1. 内容特色 

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是齐瓦当的一大特色,包括自然物种、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三大方面。在瓦当画面的构成中,大都是以树木作为母题纹样,装饰在当面中央的突出位置上不变,左右两侧则配以其它纹样,组成不同的画面,构成齐国瓦当独有的特点。 

2. 构图特色 

齐瓦当主要采用我国传统的对称手法。它的结构特点是“同形等量”,即以中轴线或以中心点为对称轴,向左右、上下四方配置形状相同、大小分量相等的纹饰,构成线对称或点对称图案。 

从形式上看,齐瓦当常采用下列两种对称手法:一是绝对对称的均齐式构图。其特点表现为两边的动物造型高度一致,其朝向或头对头、或背靠背,给人以组织结构严密、画面稳定完整、富有装饰性等视觉印象;二是非绝对对称的均衡式,这类瓦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画面形象安排灵活,几乎不受任何约束,多见于写实一类中,是一种绘画式结构。 

3. 造型特色 

齐瓦当纹饰按比例关系确定形象的大小,扩展了画面空间,更加接近于生活真实,造型高度概括,讲究大的动势和基本形态。由于抓住了动物的主要特征,生动逼真,使人一眼便能辨认出是何种动物。齐瓦当纹饰以线和点作为主要表现技法,使瓦当图像或图案具有远视醒目的效果。纹饰线条流畅、富于变化,洋溢着泱泱大国和平安宁的文化气氛,体现了人们祈望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

综上所述,齐瓦当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齐国其它文物比较,齐瓦当系列是惟一跨越时间长、分布范围广,代表齐文化的历史遗产,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非凡才能的结晶。齐瓦当以其特有的内容,新颖的构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附着的丰富文化信息,为我们研究古代文明甚至远古文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瓦当
功能瓦当是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材质有灰陶、琉璃、金属等。唐朝以后出现琉璃瓦当,有青、绿、蓝、黄等各种颜色,用于高级建筑。宋元明清时期,出现金属瓦当,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抹金等三个品种。日本有金箔瓦当。历史瓦当是于战国时期的建筑大师鲁班所发明。两汉时期最流行卷云纹瓦当和吉祥文字瓦当。西汉末年到新莽时期出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以及“汉并天下”、“长乐未央”等西汉文字瓦当。在长安城一直,还发现“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马同光”为内容的十二字瓦脊。内蒙古包头市出土东汉时代的“单于和亲”瓦当,体现了当时汉族与匈奴的和睦关系。参见滴水瓦瓦檐饰
· 瓦当
那位给我说说我的瓦当的真假和价值
· 浅谈隋唐瓦当艺术与佛教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黄金时代,其时佛教建筑在继承六朝成就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佛教装饰艺术,形成了兼有中国宫殿模式的寺院建筑风格,这一时期花卉、狮子纹瓦当使用和流行与佛教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束莲纹瓦当直径13.5厘米,缘厚1.8厘米,为全幅莲荷图,该瓦当纹饰简洁流畅,筋络轻盈飘逸,体现了隋代自然古朴的艺术风格。又如唐代双弦纹瓦当为8瓣莲花,中心有7粒莲实,花瓣与边轮之间饰联珠和弦纹各一道,就装饰手法而言,能注意疏密、点线的和谐统一;有局部对称的美感。从中看出隋唐佛教盛极和寺院建筑装饰繁缛。唐中朝,瓦当中的莲瓣翘卷短壮,但绝无粗拙草率之感,无论是单复瓣,还是扣叠瓣,均饰联珠纹,有些联珠纹内又置上弦纹,使瓦当装饰纹具有较强的层次感。而同期佛卉中的忍冬、菩提、宝相花构成了隋唐瓦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忍冬纹又称卷草纹,多饰成s形波谷状,象征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旺盛生命力。这种表...
· 藏文化—建筑艺术—后藏元代瓦当
自八0年代初至今,笔者先后造访后藏名刹夏鲁寺不下二十回。佛家有「不三宿桑下」之说,是惟恐出家人对旧情旧物生出眷恋之心,有碍修行。毋庸讳言,我等对夏鲁寺确实是深怀感念之心,其中包括对寺僧的平和善助,和寺内绘画雕刻艺术美的纯正地道,以及对那集藏汉风格于一身,别具一格的寺体建筑本身。一九八二年笔者与师友余友心、格桑尼玛、杨立泉四人负产云游至此,得见保存如此精美绝伦的古代壁画艺术,叩拜不已,承寺主持格桑理解,收留数日,得以昼夜参拜临摹,获益极多。不想竟成日后研究艺术无心插柳之始。夏鲁寺的绘画艺术,拙作《艺术集萃》中已收录相当,现特向读者朋友介绍几件该寺十四世纪初期的瓦当艺术。坐落于普曲河谷的夏鲁寺创建于西元一0八七年,后因山洪冲毁于一三三三年,后再由著名佛学大师布顿构思规画,由扎巴坚村完成了修复与扩建,即是现今之格局。一九八六年国家拨专款再行修建,主要是将原来残损斑驳的旧瓦当更换一新,这样,一九八...
· “汉亻并天下”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施于房椽的瓦的垂下以遮档椽头的部分。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汉亻并天下”瓦当,一九五一年陕西省临潼县栎阳出土,是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时所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