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史之乱”及其对唐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唐王朝疆域广阔,国境线绵长,为了国防安全,曾设六都护府、十节度使。藩镇坐大,一旦有事,则祸生肘腋。安史之乱,就是最著名的藩镇叛乱。
天宝十载(751)二月,胡人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统兵近二十万。安禄山日益骄横,刑赏己出,见天下武备松弛,遂生谋逆之心。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伙同部将史思明,“以诛国忠名”,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共十五万兵马,号称二十万,反于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即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在东都洛阳募兵六万,守卫河阳大桥(在今河南孟县南)。以高仙芝率京师五万兵,屯驻陕郡(治所在今河南三门峡西北)。十二月,叛军占东都,封、高二将退守潼关。不久,玄宗误听谗言,处死了封、高。改派哥舒翰任兵马副元帅,领兵八万,进驻潼关。此时,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率领河北十七郡吏民,拥兵士二十多万,切断了范阳与东都之间的交通,叛军陷入困境。
至德元载(756)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不久,玄宗派朔方郭子仪和河东李光弼率部东进,会同颜真卿部经营河北。真源县(今河南鹿邑)令张巡率军民坚守雍丘(今河南祀县),多次击败叛军,确保江淮不失。同年五月,哥舒翰被迫出兵,兵败灵宝,潼关失守,叛军向长安逼进。六月,玄宗与杨贵妃、杨国忠兄妹及部分大臣、皇子,连同禁军将士一千多人向蜀地逃窜。行至马嵬驿,禁军哗变,杀杨国忠,迫玄宗缢死杨贵妃。七月,太予李亨在部分大臣的拥戴下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八月,肃宗将郭子仪和李光弼部召至灵武,并联合回纥骑兵,准备反攻。
至德二载(757)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九月,郭子仪率军收复长安,旋又收复东都。安庆绪退守邺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干元元年(758)九月,肃宗调遣朔方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六十万,进讨安庆绪。十月,唐军进围邺城。二年(759)三月,史思明率兵十三万赴援,与官军在安阳河北相遇,突风沙蔽日,两军大惊,各溃退。不久,史思明率部至邺,执杀安庆绪,叛军返回范阳,思明自称大燕皇帝。
上元元年(760)四月,史思明率军南下,攻占东都。次年二月,史朝义弑父即帝位,改元显圣。宝应元年(762)四月,肃宗病重弥留,张皇后与越王李系谋诛专权宦官李辅国,事泄被杀,肃宗薨。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同年十月,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领诸道唐军和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北逃范阳。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逃至广阳(今河北房山东北)附近,众叛亲离,自缢而死。其部将相继投降。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平息。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有盛向衰的转折点,贻害无穷。一是战乱多年,民生困顿。人丁寥落,经济凋蔽,政事不行,民不聊生,整个国家社会文化经济受到重创。二是朝廷日弱,方镇坐大。平乱之后,“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藩镇力大势盛,遂称尾大不掉之势;天子力不能制,姑息愈甚,则骄横愈甚,天下分裂于方镇,此则为祸端。三是政治上走向衰败。藩镇的专横搜刮,激起不断的农民暴动,比如黄巢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唐王朝的统治渐至崩溃,直到昭宗天�v末(907),朱温颠覆李唐,进入五代十国的分崩离析丧乱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