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敦煌隋代彩塑的发展看隋代彩塑艺术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9
转发:0
评论:0
从敦煌隋代彩塑的发展看隋代彩塑艺术,在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仅有38年历史的隋代是一个常被忽略或一笔带过的朝代。隋代彩


在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仅有38年历史的隋代是一个常被忽略或一笔带过的朝代。隋代彩塑主要是以佛教造像的形式出现,而敦煌佛教彩塑正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敦煌莫高窟现存有350余躯隋代彩塑,这些彩塑从塑造形式、人物形象到塑造技巧,都展现了民族彩塑艺术渐趋成熟的面貌。

一、塑造形式渐趋成熟

从敦煌莫高窟隋代彩塑群像的组织形式来看,隋代彩塑继承并发展了北朝的群像形式,一龛之内以主尊佛像为中心,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一组群像包括多至七尊塑像。而北朝时的群像一组多为五尊,隋代彩塑群像在数量上的增加是塑造技巧发展的一个结果,而更多的形象、更多的性格刻画,又将推动塑造技巧的进一步发展。从塑造形式来看,隋代彩塑不再沿用北朝时圆塑、高浮塑、浅浮塑相结合的老形式,而发展为主体雕塑,圆塑占据了绝对的数量优势。一般来说,体量相当的圆塑比浮塑需要更大的工作量和更高的艺术技巧,而它也能更全面、更完备地表现物象特征。因此圆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时期彩塑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莫高窟隋代彩塑压缩浮塑的数量而增加圆塑的数量,为彩塑的发展扩展了空间,为形象的完善、性格的塑造做了准备。与北朝相比,这无疑是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这种样式的选择说明了莫高窟隋代彩塑正趋向成熟,并为唐代彩塑的真正成熟奠定了基础。到唐代,莫高窟的彩塑群像由隋代的一铺七身发展到一铺十余身,全部塑像都是圆塑,艺术技巧进一步完善,进入了彩塑艺术的辉煌阶段。这些事实是对隋代彩塑的发展和开创意义的肯定。

二、塑绘技巧渐趋成熟

从艺术技巧看,莫高窟隋代彩塑在确定了圆塑的基本形式之后,大大发展了写实技巧。

1. 形体塑造

隋代彩塑多以木为骨架,束草为坯,先上粗泥,然后以混有棉麻的细泥完成泥塑,泥塑完成后再上相粉敷彩。从形象来看,隋代彩塑比北朝的高大,形体丰满,身躯厚重,一改北朝的清瘦,姿态也变得丰富生动,多略带微笑,庄严慈祥。彩塑具有细致、文雅、清新的特点。菩萨也不再是单纯的直立形象,而是身形强健,面容丰满,有的拈花或执柳枝,有的托瓶,有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膝微屈,倾斜的身姿富于优雅的美感。头部多脸形圆润,或面含微笑,或沉思冥想,带给人纯洁、优雅的美感。这些形象的不断丰富也是隋代彩塑艺术大发展的例证。从塑造上来看,隋代彩塑具有了体量感,作为具有整体感的圆塑,它不仅着重于塑造正面的形体和表情仪态,对于侧面甚至靠墙的背面的形体塑造也未曾忽视。我们可以看到塑像正面的五官表情、姿态手势,也可以从侧面看到头部、四肢、腰部的形体转折及耳朵的塑造和发际、衣纹的伸展。而从下垂的手臂与身体的距离、眼窝的深度、衣褶的起伏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圆塑人体上微妙的空间感。这样的体量感和空间感都是在塑造技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才能创造出来,已具备了艺术初步成熟期的韵味。

2. 性格刻画

莫高窟隋代彩塑在塑造技巧上趋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比北朝时单纯的形体塑造又深入了一步。隋代彩塑中的塑像各具仪态,而且同一类型的塑像也出现了多样的性格刻画。如佛弟子迦叶像在隋代明显摆脱了北朝时几乎千篇一律的面貌,人物面部造型出现了方脸、圆脸,笑相、愁相,有的如苍老的印度僧人,有的像年轻的中原和尚。金刚力士的塑造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造型上,大块的形体同线条的结合非常讲究,很有功力。艺匠们善于整体处理大块的形体,使其达到饱满、结实而不空洞的艺术效果,其中既有对形体的归纳和有意识的取舍,又很注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在形和线的始止、起伏、穿插上都扎实而规整,但又不失生动。为了表现力量,作者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煞费苦心,紧箍在金刚力士身躯上的腰带,刻画得十分精到,艺匠们用块面表现骨骼的强劲坚硬和肌肉用力时的起伏转折,加上横眉怒目的神情,力士暴烈的性格便凸现出来。人物的内心刻画是艺术表现中较高的层次,莫高窟隋代彩塑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明隋代彩塑作品已初具成熟的面貌。

3. 泥塑敷彩

从敷彩来看,隋代彩塑不仅色彩艳丽,而且讲求装饰的完满丰富。莫高窟隋代塑像多脸色洁白或微泛红润,勾画眉眼,双唇点朱,有的还在腮部进行晕染,五官清晰。隋代彩塑的服饰开始走向华丽,不再像北朝只以土红、石青几色平涂塑像,勾出衣纹,而是增加了丰富的纹饰,彩塑艺术具有最初的华丽感,成为唐代华丽服饰图案盛行的前奏。隋代中期第420窟塑像的服饰图案纹样精美,是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代表,其中西壁龛内胁侍菩萨的长裙上饰有环形联珠飞马驯虎纹。这是来自西域的最典型的一种联珠纹,圆环为青地褐珠,环内为深绿地,一种环内饰飞马,另一种环内为一跃马骑士回身与一猛兽搏斗,形象作平面处理,勾画轻松自如。这些精美的纹饰不仅装点了服饰,而且与其所依附的丰腴温婉的菩萨形象相辉映,共同完善了华丽庄严的佛教形象。

三、人物形象渐趋成熟

莫高窟隋代彩塑趋向成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中国化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只有充分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才可能走向真正的成熟,如果一个民族的艺术中掺杂了过多的外来因素,这往往暗示着民族性的削弱。因此,只有在清醒的民族意识下将外来影响合理地转化为自身可吸收的营养,才是对待外来先进经验的成熟做法。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形式从来都是吸收而非简单搬用,这种吸收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进行的。从敦煌彩塑来看,西魏以后,随着中原文化的不断渗透才显示出更加中国化的面貌,出现了秀骨清像、褒衣博带、潇洒飘逸的佛教塑像。北周时麦积山石窟传来的中原风格影响到莫高窟,莫高窟彩塑具有了神情恬和的中原风味。到隋代,儒家思想的有力渗透使莫高窟彩塑迅速削弱了外来影响而增加了敦厚恬静的仪容,半裸的塑像减少,而遍体着衣的塑像增加,衣纹不再如北朝时沿用外来样式作装饰性的平均布局,而是根据形体的转折来塑造,有了疏密变化,这更加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中原艺术的创作观念。写实技巧的发展使神的形象更接近现实中的人,方脸直鼻的外来形象减少,具有中原人相貌特征的形象增加,加之典雅华丽的色彩,隋代彩塑开始摆脱神秘感而更接近中原地区人民的现实生活。这些中国化的彩塑形象到唐代继续发展,唐代彩塑中的许多形象直接以现实人物为蓝本,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敦煌莫高窟隋代彩塑代表了整个隋代彩塑的发展水平。当然,莫高窟隋代彩塑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因素,如有些塑像头大腿短,比例不匀称;有些塑像面部扁平,缺乏立体感,动作不自然;新出现的天王像雷同,缺乏力量感;有些塑像衣纹的刻画还是采用北朝的阴线刻,显然是由于还未充分理解和运用泥塑的特性,还未充分运用雕塑艺术中立体造型手段所致。这些缺憾都是隋代彩塑过渡特征的表现,但这并不能掩盖隋代彩塑取得的成就,它虽然只是向成熟期的过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但无论对敦煌彩塑艺术还是对整个传统彩塑艺术来说,隋代都是一个走向成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开启了光辉夺目的唐代彩塑艺术的先河。

参考文献:

①李其琼:“隋代的莫高窟艺术”,《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第二卷,文物出版社,北京,1984。/②樊锦诗:“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敦煌研究》,2000.2。/③刘永增:“敦煌莫高窟隋代的涅变相与古代印度、中亚地区的涅变相之比较研究”,《敦煌研究》,199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 敦煌文化—敦煌研究—敦煌彩塑研究
莫高窟自创建以来,历代佛门弟子和僧俗大众为敬奉和崇拜的佛教诸佛诸神塑造的彩塑多达3500余尊。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立体圆塑,多用于大型佛、菩萨像;二是贴壁半圆塑,多用于塑佛弟子、胁侍菩萨、供养菩萨、天王和力士;三是浮塑;四是影塑,多用于塑小型飞天、供养菩萨、劫贤千佛以及佛龛上的装饰、羽人、飞龙、龛楣花纹,佛像身后的项光、背光、背屏等。彩塑材料主要是草泥、胶泥、土坯、土料、柴草和色料。对不同形态的塑像,彩塑技法不尽相同。对大型坐、卧佛,多是凿出石胎或以土坯垒出泥胎,再以草泥塑裹,以细胶泥塑出细部,用色料描绘妆銮而成。大于真人几米到小于真人几十厘米的塑像,选用圆木砍刻成木胎,扎红柳枝、芨芨草或木料成型,再塑小影塑则是以胶泥压入拓模,泥干取模拓制而成。莫高窟因凿于砂砾岩上无法石刻成像,古代匠师采用了雕塑艺术的雕、刻、塑、捏、贴、压、削等全部技法,及绘画艺术上的点染、涮、涂、描等艺术手法,技法众多,...
·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是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它在民间艺术雅化和古典文学艺术俗化的过程中发展了民间艺术,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三英战吕布(中国艺术研究院藏)西开教堂
· 敦煌文化―壁画故事―敦煌彩塑一绝,让人留恋忘返
敦煌彩塑独具魅力,古色古香,一经上市即成名品,所到之处,备受关注。交易会上流光溢彩2001年4月,在天津交易会5000余家参展厂商中,敦煌彩塑厂参展的敦煌彩塑、敦煌陶埙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交易会开幕仅两天时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省委领导对敦煌彩塑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甘肃向天津市赠送了敦煌彩塑和敦煌陶埙。《酒泉日报》以“埙声悠悠迎客来”为题,报道了天交会上敦煌彩塑厂产品展销的盛况。随后,《经济日报》、《市场报》,《北京晚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等众多新闻媒体报道了敦煌彩塑厂及其产品的生产情况,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敦煌彩塑逐渐为世人所认识。艰苦创业孜孜以求说敦煌彩塑,就不能不说鲁勤学。鲁勤学生于敦煌,长于敦煌。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去过莫高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敦煌艺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徐迟的《祁连山下》曾使他大受震动,常书鸿等老一代敦煌艺术家的感人事迹使他获益匪浅,他总觉得作...
· 敦煌文化—壁画故事—敦煌彩塑一绝,让人留恋忘返
敦煌彩塑独具魅力,古色古香,一经上市即成名品,所到之处,备受关注。交易会上流光溢彩2001年4月,在天津交易会5000余家参展厂商中,敦煌彩塑厂参展的敦煌彩塑、敦煌陶埙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交易会开幕仅两天时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省委领导对敦煌彩塑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甘肃向天津市赠送了敦煌彩塑和敦煌陶埙。《酒泉日报》以“埙声悠悠迎客来”为题,报道了天交会上敦煌彩塑厂产品展销的盛况。随后,《经济日报》、《市场报》,《北京晚报》、《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等众多新闻媒体报道了敦煌彩塑厂及其产品的生产情况,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敦煌彩塑逐渐为世人所认识。艰苦创业孜孜以求说敦煌彩塑,就不能不说鲁勤学。鲁勤学生于敦煌,长于敦煌。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就去过莫高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敦煌艺术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徐迟的《祁连山下》曾使他大受震动,常书鸿等老一代敦煌艺术家的感人事迹使他获益匪浅,他总觉得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