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62
转发:0
评论:0
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世界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上形成的种种原因,这种认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为人们所接受。为此,笔者拟沿着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历史阶段,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力图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述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

据大量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亚洲和非洲的几条大河流域是人类首先摆脱蒙味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世界文明古国产生的大致顺序是巴比伦(含苏美尔、阿卡德)、埃及、伊朗、印度、中国、希伯来和希腊。这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学的摇篮。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创造了先进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作了先进的文学,其中包括神话、散文和诗歌在内。

从种种迹象推断,中国古代的神话(这里主要指汉族)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在质量上也足以同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比美;可惜由于没有系统记载神话的专书等原因,绝大多数作品未能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是后人记载的某些片断(收入《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因此,就保存至今的材料而言,中国的神话不及印度和希腊的神话丰富,也没有像印度、希腊和希伯来神话那样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但仍不失为人类古老的神话之一。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还保存了不少古老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空白。

中国古代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由于载有远古时代的珍贵史料,并且初步具备了叙事、抒情等文学性质,所以它被视为世界古代散文史上最古老的专著之一。在《尚书》之后,中国散文分别沿着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偏重论说,注重文采,风格各异,文体多样。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偏重记述,将历史记录的真实性、思想倾向的鲜明性和语言表现的形象性结合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虽然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但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可与印度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中的散文作品,古希腊柏拉图的对话,希伯来《圣经・旧约》中的先知书等,并列为世界古代散文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古代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是《诗经》和屈原的创作。《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后代诗歌发展之先河;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人类最早编辑的几部诗歌总集之一,可以毫无愧色地与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来的《圣经・旧约》中的诗歌等并驾齐驱。屈原的楚辞感情炽热,意境高远,在诗歌体制、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上有许多独创,并且开创了与《诗经》的写实精神形成对照的浪漫风格。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世界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抒情诗人之一;若就个人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言,似乎只有印度的迦梨陀娑和罗马的维吉尔与之相当。

不过,中国古代诗歌仿佛重抒情而轻叙事,所以抒情诗的水平高于叙事诗,《诗经》和屈原的创作便是明证。大约与此相关,中国汉族没有创作出规模宏大的史诗流传后世,不免使人感到某种缺憾(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蕴藏相当丰富,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都享有盛名,其中《格萨尔王传》据说还有可能是世界最长的史诗;但这些史诗产生都较晚)。大约也与此有关,中国古代没有产生真正的戏剧文学,更没有像印度和希腊那样形成戏剧文学的繁荣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材料丰富,达到了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特别是在散文和诗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可以与同时代的印度文学、希伯来文学和希腊文学并列。

二、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

考虑到整个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为了更好地对中古时代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我们有必要大体上以15世纪为界,将中古时代的文学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要早。一般认为,东方其他先进国家大约在公元后二三世纪至七八世纪之间进入封建社会,而欧洲的封建时代则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算起。 在中古时代前期,中国文学在古代的坚实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获得了新进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各个文学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大丰收,涌现出一系列达到世界水平的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

在散文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这部巨著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的新纪元,同时也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在中古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与其匹敌的作品,不但如此,《史记》对于汉代以后的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散文的前进。到了唐代和宋代,又出现了散文的新高潮――“古文运动”,涌现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散文大家。

这个时期诗歌方面的业绩更加引人瞩目。在晋代,陶渊明的诗歌出类拔萃。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真可谓灿若繁星,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堪称世界一流的大诗人。到宋代,宋词得到发展,宋词和唐诗并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高峰,苏轼、辛弃疾分别是北宋词和南宋词的杰出代表。

中国戏剧虽然起步较晚,但自元代起发展颇为迅速,所以后人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元代戏剧以杂剧为主,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的创作最为出色。他们的创作将中国古典戏剧推上了世界的水平。

中国小说经过长期酝酿,在元末明初逐渐兴盛起来,产生了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长篇小说杰作。

总之,中古时代前期,中国在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在世界各国中理应名列前茅。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只有印度、伊朗、阿拉伯以及日本等东方几个文学大国能够与之相提并论,其他国家则很难与之比肩而立。印度这时以诗歌最为发达。伊朗从10世纪到14世纪有过四五百年的繁荣时期,出现了鲁达基、菲尔多西、欧玛尔・海亚姆、内扎米、萨迪和哈菲兹等一系列著名诗人,分别在史诗、叙事诗、哲理诗和抒情诗等方面结出了硕果。阿拉伯的《古兰经》被誉为散文的典范,《一千零一夜》是传遍世界的故事集。日本有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和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的《源氏物语》,而同时期的欧洲文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发展,除了分别属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贝奥武甫》、《罗兰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等英雄史诗和《列那狐》、《巴特兰律师的笑剧》等城市文学以外,只有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意大利的但丁格外出色。

可是,到了中古时代后期,中国和欧洲社会的对比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和欧洲文学的对比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从15世纪开始,世界历史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这个转折首先表现为西欧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亚洲和中国却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跟上这个变化。因此,便造成了如下结果:在中古时代前期,中国是比较先进的,是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但是到了中古时代后期,中国就渐渐落在欧洲先进国家的后边了。

诚然,在明、清两代中国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小说和戏剧领域,可以说获得了特大丰收。小说方面的名家名作可举出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戏剧方面的名家名作可举出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这些作家作品都可以说是世界级的,都达到了世界水平。尤其是《红楼梦》,堪称封建社会末期登峰造极的杰作。

不过,当我们充分看到中国文学成就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当时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代表当时世界文学发展趋势的欧洲文学。这时,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学开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继出现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文动,产生了许多大诗人和大作家。他们的创作已经超出了封建主义的框框,体现了世界文学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创作具有更加先进的性质。

三、中国近代文学历史较短成就不高

近代文学,在西方主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文学,在中国则是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文学。这是因为,中国近代的历史情况不同于西方。首先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时间要比西方迟两个世纪左右。由于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时间比西方晚,而结束的时间却与西方大致相同,所以中国近代史持续的时间也就比西方短,西方大约经过了二三百年,中国则只有半个多世纪。其次,西方的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中国的近代史则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由独立国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再次,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但中国的资本主义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相当薄弱,他们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往往以妥协和失败而告结束。最后,西方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殖民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由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情况与西方相比差异很大,所以中国近代的文学情况与西方相比也迥然不同,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中国近代文学的产生比西方晚,历史比西方短。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824年。他的籍贯,新旧《唐书》本传存有歧说。《新唐书》说他是“邛州南阳人”。《旧唐书》则说他是“昌黎人”。究竟祖籍邛州南阳还是昌黎?这是可以继续深入考证的问题。韩愈的社会出身,《新唐书》本传云:“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韩愈在《释言》中称:“愈之亲族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又称:“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诸如此类的记载说明,...
·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824年。他的籍贯,新旧《唐书》本传存有歧说。《新唐书》说他是“邛州南阳人”。《旧唐书》则说他是“昌黎人”。究竟祖籍邛州南阳还是昌黎?这是可以继续深入考证的问题。韩愈的社会出身,《新唐书》本传云:“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韩愈在《释言》中称:“愈之亲族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又称:“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诸如此类的记载说明,...
· 《大学》新解――兼论《大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大学》“三纲领”与“八条目”应为一个整体,这是理解《大学》的关键。“三纲领”中的“明明德”主要是指“修身”而言,而“止于至善”则是指“明明德于天下”,即天下人皆能修其身。朱熹改“亲民”为“新民”并非无据,这可以由郭店竹简及《大学》的思想得到证明。“八条目”以修身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四项乃是修身的工夫,它与后者是一种交叉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八条目”严格说来应为“四条目”。《大学》的思想具有二元的倾向,对以后的孟子、荀子均有所影响,但其主要还应属于思孟一系。《大学》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自宋代列入四书以后,其影响更为巨大。但围绕《大学》一直存在着种种争论,争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的成书年代;二是《大学》的思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最近出土的郭点竹简中许多观念范畴都与《大学》相近(1),为我们重新理解、探讨《大...
· 《大学》新解――兼论《大学》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大学》“三纲领”与“八条目”应为一个整体,这是理解《大学》的关键。“三纲领”中的“明明德”主要是指“修身”而言,而“止于至善”则是指“明明德于天下”,即天下人皆能修其身。朱熹改“亲民”为“新民”并非无据,这可以由郭店竹简及《大学》的思想得到证明。“八条目”以修身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四项乃是修身的工夫,它与后者是一种交叉的关系,而不是并列的关系,“八条目”严格说来应为“四条目”。《大学》的思想具有二元的倾向,对以后的孟子、荀子均有所影响,但其主要还应属于思孟一系。《大学》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自宋代列入四书以后,其影响更为巨大。但围绕《大学》一直存在着种种争论,争论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的成书年代;二是《大学》的思想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最近出土的郭点竹简中许多观念范畴都与《大学》相近(1),为我们重新理解、探讨《大...
· 论中国文学
嗟乎,我哀叹当今中国文学之状况。遥想乱世之初,各地英雄奋起,大笔挥毫的文人墨客扶万峰之恋为琴,拨千河之水为音,赤朱之间,以头颅热血洒春秋,这其中不乏优胜金玉的大文章,实在壮美。历天下纷争,终得共和国,中国文学经战乱历练之后,百废待兴。至千禧之年,这其中的五十余年,中国文学也由襁褓稚子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甚至八、九十年代就是现代文学的顶峰时期。到了现在,我辈似乎还天真地以为,中国文学前途一片光明,其象正是所谓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无奈,我非此观。我在感慨,中国文学难道真的要后继无人了吗,泛千禧至今,我却并未见足可影响一代人的文字出现。中国文学难道已东沉入海了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