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鹤楼与李白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8
转发:0
评论:0
黄鹤楼与李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代“诗仙”李白的身世曾被人说成是星精落凡,他的谢世则相传是江中捉月、骑鲸上天。所有这些动人的传说,其实都寄托着人们对这位绝世浪漫诗人的几许倾慕与同情! 

李白的一生无疑富具传奇色彩,充满着太多的浪漫与悲壮。他几度入幕,又屡经挫折,或被挤出京,或遭贬夜郎;他四海为家,流浪飘泊,居无定所;他求仙学道,在仙界中寻求寄托。但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受挫,求仙的虚幻,都不是他毕生的最大遗憾。作为“斗酒诗百篇”的一代“诗仙”,李白毕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在他所钟情的那座黄鹤仙楼的一次又一次吟诵中,始终无法超越那位河南人崔颢。

在上篇《“乡关何处”是崔颢对人生的玄思》中曾提到李白赞赏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一直“耿耿于怀”,一次次地把“黄鹤楼”意象纳入自己作品之中。

的确,黄鹤楼与崔诗成为李白终身难释的一个情结。尽管传说中的李白搁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无史料实据可考。而今重建于黄鹤楼东侧的那座“搁笔亭”,亦不过是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国子监博士的戏剧大家孔尚任倡议所命。但李白一生中却至少三登黄鹤楼(有诗为证: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15次吟诵黄鹤楼。

作为一代“诗仙”,一生中先后15次吟诵同一座楼,这可能在中国历代诗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是对黄鹤楼情有独钟,还是对崔氏的《黄鹤楼》耿耿于怀?窃以为,二者兼而有之。

 李白一生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交互影响,自身颇具仙风道骨。受挤出京后曾受道,隐逸求仙几乎贯穿终身。李白流连的黄鹤楼,虽是一座真实之楼,但从他咏楼诗句来看,看到的不仅是客观存在之楼宇,更有其心理图景中的黄鹤与仙道。黄鹤楼仙人传说的神秘色彩,也许更对他的脾胃。李白眼中的黄鹤楼,可能是众仙麂集之圣地:“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难怪李白追踪仙人之旅从黄鹤楼始发:“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也许,对李白而言,视觉上的黄鹤楼不过是一副皮囊而已,心中的黄鹤楼才是真正的精魂。于是,心中的黄鹤楼便成为李白情感的托物、灵魂的归宿,亦如崔颢在黄鹤楼头寻觅“生命之乡”、“灵魂之乡”一般;于是,仙界的子安、吕洞宾与凡界的一代“诗仙”便常常相约于斯,把酒吟咏。

李白有关黄鹤楼的诗篇中,应该说不乏经典佳作。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白写下了《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其开阔的意境和隽永的笔触流传千古,堪称送别友人的佳作。这留在诗史上的平仄,足以让今人穿越时空的隧道,静立于古黄鹤楼畔,伴“诗仙”共送那远去的孤帆。

李白遭贬谪后,又作《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句“江城五月落梅花”,使武汉从此有了“江城”之别号。需要说明的是“落梅花”其实是笛曲名“梅花落”之倒置,否则无法解释五月江城何以“落梅花”。黄鹤楼实在让李白魂系梦萦,他一生中似乎从未停息过对其的吟咏抑或寄情。 从“朝别”、“昔别”、“三登”、“寄书”直至“捶碎”。让一代“诗仙”对斯楼如此痴迷,甚至几近癫狂的根源,除了黄鹤楼浓厚的仙家色彩外,还有那位崔进士的“千古绝唱”在向李白召唤。

令人奇怪的是,李白一生15度吟咏黄鹤楼,却没有一次直接以黄鹤楼为题作诗。也许是崔颢的那首《黄鹤楼》的台阶实在太高,使“才高八斗”的李白也深感无法逾越,进行正面交锋。但始终心存不甘,耿耿于怀,试图另辟,与崔某人再较高下。于是,便在七律创作上下了一番功夫。

李白流传至今的七言律诗总共只有8首,当然难免有所散落,但创作的律诗绝不会太多。因为李白自喻“楚狂人”,天马行空,不耐烦严密的格律束缚。在他仅存的8首七律中,却至少有两首是模仿《黄鹤楼》之作。抑或是李白想以此与崔颢打擂台,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从而向人们展现其“斗酒诗无敌”之豪气。一首是《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暧,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从中不难看出模仿痕迹很重,相似之处甚多。“迁客”即贬客是也,李白当时被贬流放夜郎,途经江夏。此诗虽为模仿之作,但也写出了一个迁客骚人孤独落寞之心曲。在写《鹦鹉洲》的同时,李白还写了《望鹦鹉洲悲祢衡》,悲祢衡亦以自悲。

另一首,是作于金陵城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前李白曾在唐明皇宫中侍候过一阵皇帝和贵妃,后被高力士、杨国忠等进谗言,皇帝开始冷落他,便自请告退,到齐、鲁、吴、越各地转悠。在一个月夜,和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堪与崔诗媲美的七律。

此诗首联的感想和崔颢一样:曾经栖息过凤凰之台,现已凤去台空,但台下的江水仍在滔滔东流。尾联中的“浮云蔽日”是指高力士、杨国忠等人蒙蔽唐明皇,“长安不见”是用以表示自己难以留在皇城。因而李白之愁是放臣逐客之愁,是屈原式的政治之愁。

有趣的是,《黄鹤楼》与《凤凰台》都以“使人愁”结尾,崔颢是为“一身一己之归宿而愁”,李白则是为“一国一朝之前途而愁”,应该说两者各有秋千。刘克庄《后村诗话》说:“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施蛰存在《唐诗百话》则评价:李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无论后人如何评价,崔诗毕竟在前,李白只是模仿之作,未登“擂台”就已定输赢。应该说,是崔颢的“千古绝唱”让黄鹤楼成千古名楼;而李白留下的毕生最大遗憾,则让黄鹤楼的地位更加显赫。清人孔尚任可能注意到这点,便有题:“崔颢吟成绝妙辞,不因捶碎世谁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白与黄鹤楼
张豆豆最近喜欢上了唐诗,准备坐着时空穿梭机去唐代旅行一番。但是他拿不定主意该在什么地方降落,于是去问李乐乐。李乐乐说:“那还用问吗?当然要降落在黄鹤楼!”张豆豆不解:“为什么?”李乐乐说:“因为唐代诗坛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平生不登黄鹤楼,就称诗人也枉然!’所以唐朝的大小诗人们,一辈子肯定要去一趟武汉的黄鹤楼,如果不去的话,以后自称诗人肯定会让大家笑掉大牙的。”张豆豆来了兴致,忙说:“乐兄,快给我讲讲,黄鹤楼上都有什么好故事,我要快点去黄鹤楼,说不定太白兄正在那里等着我呢,哈哈!”李乐乐略一思索,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因为李白是名满天下的诗仙,人人都想见他,而黄鹤楼又是天下诗人必去的地方,所以经常有诗人图个方便,邀请李白去黄鹤楼饮酒。李白是个酒鬼,只要听见“酒”字就坐不住了,当然逢邀必去。去了之后喝完酒,大家要分手的时候自然依依不舍,李白的诗情就上来了。所以李白在黄鹤楼留下了多首送别诗,其中...
· 荆楚文化—楚诗词赋—李白与黄鹤楼
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更写下千古传诵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昌的蛇山,面临长江。登楼远眺,旖旎风光,一览无遗,所以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黄鹤楼的得名,传说跟一个道士有关。有一个道士常来这一家酒家喝酒,因为老板不收他的钱,所以他临走时便在墙上画了一只会飞下来跳舞的黄鹤,从此酒家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再来到酒家,骑上鹤便飞走了。后来老板在这建了一座楼,称之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在三国时候建成,后来成为文人登楼揽胜、吟诗作画的地方,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岳飞等曾先后来游览,咏诗作词。其中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更是脍炙人口之作。黄鹤楼曾经历多次焚毁和重建,现在的黄鹤楼是在1985年兴建的。楼内有黄鹤楼建成的历史、历史名人的画像、以及历代咏黄鹤楼的名句。黄鹤楼,是我国古代的名楼之一,它位于武昌西边的黄鹤矶头,背依蛇山,前瞰...
· 谈历代状元与黄鹤楼
我国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考试约产生了886名状元,其中姓名得以流传至今的仅675名,不仅只留下姓名,而且多少有点生平事迹可考的则只有509名。要研究他们跟黄鹤楼的联系,还得去掉因疆域限制而不可能与黄鹤楼发生瓜葛的辽、金、西夏、南汉、伪齐、后蜀及大西(张献忠烧毁了黄鹤楼)、太平天国(黄鹤楼咸丰六年又毁于战火)、入宋前已去世南唐的状元共76名。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搜求,在历代有资料的433名状元中,笔者目前仅发现6位与黄鹤楼有过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记载。他们是唐代的王维、五代的卢郢、宋代的冯京和王十朋、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毕沅。王维最早与黄鹤楼发生联系的是唐开元九年(721年)状元王维,他的《送康太守》一诗中直接出现了黄鹤楼3字。诗云: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原注:一作来)康乐侯。此诗含有写景、叙事、抒情、议论,...
· 李白与泰山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人。少年时期在四川绵州(今江油县)度过,二十五岁出川,漫游了大半个中国,其间曾分别在湖北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和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居住。李白一生从未参加唐代的考试,但为了谋求政治出路,他曾两入长安。由于种种原因,两次都未被任命实质性的职位,在长安目睹玄宗统治集团政治黑暗、生活腐败,他发出了“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的感叹。他的“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的愿望无法实现,故而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之叹,晚年,他参与了永王李幕府,事败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正安县西北),中途遇赦,寄寓当涂(今安徽省县名),贫病交加,落寞而死。李白的诗,如天马行空,有不可羁勒之势。他不讲究雕章琢句,唯以气势取胜。他在诗中,常用幻想、夸张等非现实的手段,来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的情绪和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诗人。李白于开无二十...
· 李白:侠与酒
李白会剑术,他真的武艺高强吗?酒对于李白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在李白的身上,侠和酒一直是并行的,两个最具有激情的精神因素交融在一起。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酒是李白的生命,酒在诗中,更张扬着侠的豪情。李白这种任侠的精神,和我们后世理解的那种侠,甚至包括金庸的武侠,都有关系。任侠和饮酒精神统一于一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