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丹青妙手难描绘畿南胜境清西陵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丹青妙手难描绘畿南胜境清西陵,清西陵怀抱雄伟壮美的古建群落,坐拥天造地设的灵秀山水,它是丹青妙手也难描绘的人间

清西陵怀抱雄伟壮美的古建群落,坐拥天造地设的灵秀山水,它是丹青妙手也难描绘的人间胜境。

清西陵是一首巍峨雄壮、气吞山河的诗

清西陵是一幅气势磅礴、宏伟壮丽的画

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神韵

它有古老悠远的历史遗存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它是世人眼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清西陵是畿南胜地,易州美景。这里群山环拱,流水淙淙;寒暑皆绿,四季常青;永宁山横陈后方,坚强、稳重;易水河百转千回,碧波荡漾,恩泽八方。看巍巍宫殿,观郁郁翠海,听潺潺流水,嗅阵阵花香;不是仙境,疑似仙境,不是天堂,胜似天堂!不用养鸟,每日有鸟语盈耳,无须作画,林中有幅巨作名叫自然。山水为天地之才情,才情为人心之山水,多情的山水在帝王心中掀起圈圈涟漪,他们授命于哲匠,寄情于山水,用写意的大手笔和隽秀的细线条将清西陵描绘得既雄奇壮美又灵秀清幽,使人文景观和美丽山水相登相生,水乳相融,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完美“风水”理论的指导下发挥的既淋漓尽致又一丝不苟。

清西陵是清代历史、文化的还原、再现。它的一砖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有是传说;每一座宫殿都在讲述,每一件雕塑都在叙说:从1730年雍正泰陵开工的第一铲黄土到1912年光绪崇陵在落日余晖中的谢幕,182年的历程,见证了封建王朝由盛至衰的更迭,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帝王人君的交替,清西陵闪耀的历史光辉和蕴含的古典建筑之美,历久弥新,如陈年老酒,愈品愈醇。

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渴望永恒,每个人都企图长生,贵为“天子”的皇帝更是希望亿万斯年也能拥有手中的权力,但岁月的长河不会因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停止流淌,它无情地荡涤了所有的人,无论是英雄豪杰,还是夫凡俗子。皇帝万万岁的梦想成为泡影,无奈中他们寄希望于“吉壤”,渴望通过为自己选择的万年吉地而“福及自身,荫及子孙”。一时间,博大精深的“风水”说大盛。在风水大师的指导下,在皇帝们殷殷的企盼和等待中,一座座恢宏的皇家陵寝诞生。大到山川形胜,小到尺度、体量,色彩无不严格细微地遵循“风水”理论而进行设计、施工。在大臣们纷纷扰扰的议论之后,在翻山越岭选择的陵址之中,雍正对易水河畔的太平峪情有独钟。泰陵这座惊世骇俗的浩大工程八年告竣,想必这块无懈可击的完美风水宝地,登峰造极、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可以抚慰雍正因操功过度而伤痕累累的心灵。

巍巍泰陵,山青水秀,风水独好。永宁山横陈于陵寝背后,山如眉黛,似苍龙侧卧,沉稳凝重;元宝山正合中轴,端庄灵秀,有意屈曲向内,似颌首卑躬;九龙山、九凤山左环右抱,相依相拥;蜘蛛山精致小巧,虽系人作,宛自天成。山以水为血脉,水借山为脊梁,故山得水而活,水傍山而秀。曾上演过慷慨悲歌壮曲的易水河在这里少了一些悲凉,多了几许温情,它温柔地流过如虹飞跨的五孔桥、七孔桥、三孔桥,不偏不倚,不冲不蹿;似玉带轻纱,流速柔缓,顾盼回环;水质清冽,明澈晶莹;水中几只鱼儿跳跃,岸边几只白鹭低鸣。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泰陵不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美妙绝伦:

远看泰陵,可见殿宇、门坊、城垣、桥涵、神路、仪树等都安排的疏密有序,错落有致,色彩绚烂,对比鲜明,或金黄、或碧绿、或朱红、或雪白,似龙宫凤阙掩映于苍穹之下,象琼楼玉宇辉映在天上人间。

近观则见雕栏玉阶,金顶朱墙,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彩画,质地、纹理、式样,无不美仑美奂,华丽庄严。殿顶高耸,金黄耀目,庑檐深远,碧绿青蓝,更兼素瓦灰顶,朴实清丽中含有别样风情。无论是朝霞的浸染,还是落日的辉映,那一抹金黄,那一层氤氲都彰显着帝王之家尊贵霸气的风范。

泰陵大手笔的设计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完美风水杰作,秀美的自然山水和壮观的人文景观琴瑟相合,营造了神圣、崇高、庄严,肃穆而又充满生机的纪念气氛。

“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树对山陵的环境,对风水的完美关系重大,西陵的“翠海”自雍正王朝始至光绪末年终,其间载植、养护从未间断过。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松有一万六千多棵,有翠盖拨云的巨人松,有枝干盘旋的菩萨松,有珍贵的白皮松、罗汉松,有秀美的迎客松。它们或单株挺立,或三五结伴,或成行成排,或散落砂山。它们是清西陵的靓点,是来西陵参观的游人的惊喜。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是人心向往之,神景仰之的“天然氧吧”。登高望去,天地一片绿茫茫,宫殿似翠海中若隐若现的岛屿,满眼的绿色,满面的松香。松林装点了西陵的天空,缤纷了西陵的四季。

当西陵还在春梦中沉醉不醒时,大红门前草坪中鹅黄的嫩草怯怯地冒出地皮,来探听关于春的讯息,而此时的松树早已畅饮了冬雪的甘醇,披挂着嫩绿的松枝,在此等候多时。

夏日的田野,骄阳流火,肆虐地烘烤着大地,不胜炙热的红花绿草都花容失色,而墨绿的松越发显得精神抖擞,那油油的绿色让人神清气爽,眼前一亮。漫步松林,间或有淡淡的微风拂过,送来阵阵的清凉。

当秋风裹挟着飘落的黄叶在空飞舞,落在松树上,穿过松林中,企图带走松的豪情,而碧绿的松只是微微颌首,将昨日的旧装脱下,换上绿意更浓的秋衣,在飘零的落叶丛中风骚独领。

冬雪漫漫,青松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挺拔,更显翠绿,而等到冰雪融化,草木葱茏,更显出松的高洁风情。

又是一年春绿秋黄,这些苍松翠柏依旧静静伫立,默默无语,继续看世事繁芜,看沧海桑田。昔日青青,今日葱葱,惟愿这片翠海饮天地之精华,沐四季之清风,揽轮回之日月,万古长青!

嘉庆的昌陵在规模规制上无法超越泰陵,但也壮观朴实,尽显大清遗风。隆恩殿地面所用天然石料“花斑石”为其凭添亮丽色彩。“花斑石”出自天然,平整光滑,色彩斑斓。走进殿内,但见地面一片金黄,呈现出各种天然图案:似草叶,象春笋,若菊花,如诗如画,亦梦亦幻。每当日落黄昏,夕阳斜射,梅花窗扇的投影印到地面,恰似无数彩蝶翩翩起舞,又酷似满堂宝石洒落。昌陵还有一处独到之处,地宫的构造和装饰与号称“地下佛堂”的乾隆裕陵地宫毫无二致,想必有一天玄宫洞开时,那密密的藏文经符,那栩栩如生的神佛雕刻,那浓重的地下佛堂气氛,会带给人们无比的惊奇和巨大的欣喜。

当我们漫步昌陵,看到那愈发精美的木雕垂花,猜测那神秘莫测的地下玄宫时候,请不要将圣德神功碑淡忘,因为它是大清国皇陵中神功碑的绝笔,是之后历代皇陵中不复出现的晚唱。当大清朝的历史战车开到嘉庆的儿子道光朝的时候,屈辱求和、割地赔款的耻辱让道光何谈“神功”?于是道光托词于节俭,裁撤了大碑楼及功德碑,之后历代不建。时至今日,我们站在昌陵大碑楼前看到那高耸的碑石,在感慨古代工匠技艺高超的同时,也更加感到它的珍贵。

富有悲剧色彩的道光皇帝,也曾有过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曾有过父慈子孝的温情,倘若他不生在帝王之家,也许是一个流芳千古的墨客雅士,而今只有从他在慕陵石幢上的情诗中追寻他的才情,从慕陵精致、清丽的建筑中缅怀他的悲情一生。

慕陵没有了泰陵、昌陵的繁华景色,朴素、淡雅是给人最初的印象。亦步亦趋,走走停停,观之品之,意趣渐丰。大家闺秀的皇家气派消退了,堂而皇之的高大建筑收敛了,缤纷华丽的色彩隐晦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家碧玉的婉约、精致、素雅的清丽之风。整座陵寝朴素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三座大殿虽无浓墨重彩的彩画,但金丝楠木的自然本色更显名门之风。代替了华丽琉璃门的洁白石牌坊,两侧淡灰色磨砖对缝考究的宫墙,雕栏玉阶上居高临下的宝顶,淡紫色天幕中飘浮的朵朵白云,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空灵、庄重,宁静的祭天场境。此时此刻,尘世的喧嚣绝于脑后,人情的冷暖不再思考,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的人世纷争荡然无存。时间停止了脚步,思绪在时空中断层,不知身在何处,不知心之所属。如此巨大的感染力,让来祭祀的君主及臣民都被浓浓的怀念,深深的仰崇气氛包围、缠绕,让人无不感慨,无法释怀。

当人们沉醉在这种意境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一股淡淡的清香,袭人拂面,引领我们到隆恩殿前,这香味来自大殿所用的金丝楠木。走进殿中,淡黄色的金丝楠木立柱,金黄色油亮的天花藻井,千姿百态的木雕龙头,绝妙写意的梅花窗扇,锃亮的墁地金砖,都令人目不暇接,怀疑是鲁班再世,还是鬼斧神工?深深吸一口气,一股楠木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是张口鼓腮的龙头在吐纳芳香,行云布雨。当道光挥泪写下“敬瞻东北,永慕无穷,云山密迩,呜呼!其慕与慕也!”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如此温馨、精致的陵墓,嗅到袅袅飘散的木香,他的伤感一定会少了许多。

光绪皇帝用他的韶华青春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也结束了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他的挥手之间,清朝皇帝的陵寝就此定格。他的陵墓在匆匆中破土,在民国政府的施舍下完工。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陵墓---崇陵在清西陵划上了句号,大清国也在几年之后结束了它二百多年的生命。在踉踉跄跄中修建的崇陵规制的简约并不让人意外,稍降的规制,稍逊的规模,使它也未伤及大雅,四周亦山环水绕,碧草青青。施工中采用的上等木料铁力木,虽不及楠木名贵,也为木中上品,加上近代文明的浸染与科技的进步,排水、通风设施皆有大的改进,这些也算为光绪挽回了一些薄面。可是疯狂的盗墓者并不因为简约的皇陵和戚戚的皇帝而良心发现,1938年他们打开了地宫,闯入了石门,掠走了珍宝,留下了谜团。1980年对外开放,而今人们可以在光绪的金棺前凭吊,可以在石门前沉思。当人们在叹息悲情的光绪而留下同情的眼泪的时候,当人们在离开前眷顾的回头凝望的时候,是否该告诉这位希冀通过变法革新富国强民的年轻皇帝,今日之中国,已经是东方巨龙?

林林总总的宫殿,郁郁苍苍的松林,我们不可能全部阅尽。有些东西眼睛可以避开,心灵却无法回避,面对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又有谁能视而不见呢?

清西陵是一个王朝复活的标本,是永恒的艺术生命,是名家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畿
参考书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一十
· 畿服
文献中的描述五服示意图(清·《钦定书经图说》)在《尚书·酒诰》中,周王追述了商朝人的内、外服制度:“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也即商王在王都附近直属领地内通过一套职官系统来管理,而在更远的外围地区则通过“侯甸男卫邦伯”来管领。《国语·周语》记载,周穆王时祭公谋父曾阐发过“五服”说:“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尚书·禹贡》包括了“九州”和“五服”两项内容:大禹划分天下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个州;同时也规定了从王都向四周每五百里为一“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周礼·夏官》的“职方氏”和“大司马”提出了类似的“九服”或“九畿”说:王畿方圆千里,从王畿向外每五百里为一“服”,共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
· 樊畿
生平学业樊父亲名樊琦,任职于金华、温州等地方法院,因而樊幼时随父往金华居住。他先后就读于金华中学、杭州宗文中学、温州中学,升入吴淞同济附中读高中,后因战乱,回金华中学继续学业。1932年,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36年毕业。他原不想读数学,而是工程学,但因着他的姑父、北大数学教授冯祖荀劝导而改变主意。在北大期间,他翻译了数本德文书,又和孙树本合著《数论》。1938年,由法国退回的庚子赔款设立的基金会,录取他到法国留学。他在巴黎大学跟随莫里斯·勒内·弗雷歇学习,1941年获得博士。1945年至1947年,樊转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后来在圣母大学、韦恩州立大学、西北大学任教。1965年到圣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至1985年退休,现在是该校荣誉教授。樊获巴黎第九大学授予荣誉博士,也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樊的夫人是燕又芬。樊夫妇曾有三个儿子,但于抗日战争中,三个儿子都因急病夭...
· 杜畿
生平早年事迹杜畿父亲早死,虽然遭到继母苛待,但杜畿仍孝顺继母,以孝闻名。二十岁时担任京兆郡功曹,守郑县令。当时县衙囚禁了数百名嫌犯,杜畿亲自到监狱替他们作出裁决,虽然不是人人都得到适当的判决,但郡内的人都对他年少但有大志而感到惊奇。后来举孝廉,担任汉中府丞。后来东汉政局动荡不安,天下大乱,杜畿于是弃官逃到荆州。建安年间,杜畿回到北方,得到曹操的谋士荀彧赏识,于是向曹操推荐杜畿,曹操则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安定河东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河北后,北征乌桓。高干趁机在并州反抗曹操,当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召到别处,河东人卫固和范先以请王邑回来为名,与高干暗中勾结,曹操问荀彧谁能镇守河东,荀彧推荐杜畿,于是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于是命一支数千人的军队断绝陕津,令杜畿不能前进,曹操派夏侯惇讨伐,但还未到,当时有人向杜畿说要一支大军才可解决河东的问题,杜畿则认为河...
· 刘畿
生平应天府乡试第五十名,后参加会试第三百十二名。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九名。曾祖父刘浒,曾任承事郎;祖父刘桐,曾任知县;父亲刘点,曾任阴阳正术。母陈氏;继母都氏。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