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徽州的牌坊与徽州女人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6
转发:0
评论:0
徽州的牌坊与徽州女人,不懂建筑,但却喜欢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夸张、奢华,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

不懂建筑,但却喜欢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夸张、奢华,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徽州的牌坊。 

 徽州民居、祠堂、牌坊,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宝贵遗产,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昔日徽州人的勤劳、聪慧,特别是徽商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就是昔日徽州男人的人生轨迹。而比徽州男人更清苦的则是徽州女人, “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是说徽州当时年满十二三岁的男子就要完婚,然后外出经商,他们往往要等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返乡省亲。因此也就有了“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

  据资料记载,从唐一直到清末,徽州这块土地上一直都是在建牌坊,据统计,前前后后达到四百多座。即使经历了太平天国、的破坏,至今仍存有一百零四座。 

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

  在棠樾村头的7座牌坊中,就有两座是为女人而立的节字坊,其中一座叫“吴氏节孝坊”,立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为了表彰族人鲍文渊的续弦、嘉定人吴氏的“模范事迹”。她22岁远嫁到棠樾,29岁开始守寡,直到六十多岁死去。在漫长的三十多年里,吴氏先是独自将丈夫前妻的孩子抚养成人,后又修了鲍家九代的坟茔。族人深受感动,为她立了这块牌坊,上刻“节劲三冬”和“脉承一线”,前者是颂扬她的贞节不二,后者则表彰她尽心养育继子。 

  在吴氏节孝坊落成的九年后,棠樾牌坊群的第五座牌坊又出现了,它就是“汪氏孝节坊”。这座坊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石坊坊额上写着“矢节全孝”和“立节完孤”,是为了表彰鲍文龄之妻汪氏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整整20年。

  《民国歙志》记载,明清两代,仅棠樾一个鲍氏家族,就有贞节烈女59人。

  而徽州的最后一座贞节牌坊,修建于光绪三十一年的质地最差的那座砖坊――“孝贞节烈坊”,在其坊额上刻的文字却是惊心动魄:徽州府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 

 任何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而对徽商而言则更是如此,那一座座的牌坊,一面在旌表着那些曾经辉煌过的徽州男人的业绩,而另一面则在倾诉着徽州女人的清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徽州古建三绝——祠堂、民居、牌坊
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今天的人们再踏上徽州这片土地,除了会有想起此话时的千头万绪,也难免会为精妙奇绝的当地建筑赞叹不已。祠堂、民居和牌坊并称为“徽州古代建筑三绝”。祠堂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场所,徽州古祠除了承载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外,在建筑艺术上,也堪称杰作。最知名的徽州祠堂应该是位于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从这里走出了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国学大师胡适。当人们讶异于胡氏家族为何能人才辈出时,也许可以从这座祠堂找到一些答案。这座三进七开间的祠堂,采用了重檐歇山式屋顶,远远望去,便觉肃穆庄重。里面的雕刻装饰精美异常,尤以木雕出彩,被专家称作“木雕博物馆”。在安徽省博物院展出的一副“荷蟹图”中,荷花的图案贯穿了四扇门板,寓意和气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除了荷花以外,第一扇门板上还雕有螃蟹,寓意“和谐”;第二扇则雕以鸳鸯,与荷花一道寓意“和美”;第三...
· 微文化—安徽山水—徽州山水妩媚不及徽州女人
尤记得徽州水乡,萦萦袅袅的水流和水流一样的女子在眼前晃动,瞬间不见,仿若团团云雾遮在眼前,叫你辨不出的梦境,留恋徘徊,却触它不到。徽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回味的地方。看不到城市的霓红闪烁和烟尘的飞扬翻滚,只有眼前的白墙黑瓦,映着慵懒滑动的溪水,晨间或可闻有雀儿唧唧喳喳地挣食,或者有灰褐的松鼠友善地跑到你的脚下,虔诚地亲吻你的脚和你轻踩的泥土。徽州善良的男女便在这样的新鲜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里的女人多善植桑养蚕,一条条雪白的蚕身在翠绿的叶子上面蠕动,仿若女人们妩媚的发丝缠绵地纠缠于这溪,这山,这仙境。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老鼠颇多,更或许是这里女人喜好猫的温顺,所以每一家的院子里总会几只懒猫咪在温暖的太阳下面伸展它们修长的腰身,这时候女人们就会拿来死去的幼蚕或者老死的飞蛾喂食它们。男人们则对前几日从山上采来的石头精雕细刻一翻,做出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石壶,再等待慧眼识珍者的到来。有雅兴的男人喜欢在山上的...
· 徽文化―安徽山水―徽州山水妩媚不及徽州女人
尤记得徽州水乡,萦萦袅袅的水流和水流一样的女子在眼前晃动,瞬间不见,仿若团团云雾遮在眼前,叫你辨不出的梦境,留恋徘徊,却触它不到。徽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回味的地方。看不到城市的霓红闪烁和烟尘的飞扬翻滚,只有眼前的白墙黑瓦,映着慵懒滑动的溪水,晨间或可闻有雀儿唧唧喳喳地挣食,或者有灰褐的松鼠友善地跑到你的脚下,虔诚地亲吻你的脚和你轻踩的泥土。徽州善良的男女便在这样的新鲜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里的女人多善植桑养蚕,一条条雪白的蚕身在翠绿的叶子上面蠕动,仿若女人们妩媚的发丝缠绵地纠缠于这溪,这山,这仙境。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老鼠颇多,更或许是这里女人喜好猫的温顺,所以每一家的院子里总会几只懒猫咪在温暖的太阳下面伸展它们修长的腰身,这时候女人们就会拿来死去的幼蚕或者老死的飞蛾喂食它们。男人们则对前几日从山上采来的石头精雕细刻一翻,做出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石壶,再等待慧眼识珍者的到来。有雅兴的男人喜欢在山上的...
· 浅谈徽州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徽州,民居、祠堂、牌坊是闻名遐迩的建筑。徽派“古建三绝”的盛誉是对它们最好的诠释,它们是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是徽州文化凝固的乐曲,更是那记忆中的徽州往事。徽州三绝之民居“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樯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嵘,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这是史籍对徽州民居的描绘。几百年过去了,历经沧海桑田,徽州民居却依旧是人间烟火的最初模样。白的粉墙、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镶嵌在绿水青山之中,是那么超凡空灵,却又那么古朴简单。徽州民居十分讲究自然情趣,与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便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村落,一般都建在山阳处,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宛如一幅凝固的中国山水画和一曲中华民...
· 微州文化—徽州戏曲—徽州戏曲历史渊源与现状
徽州戏曲产生的渊源,背景十分复杂。以商业为纽带,明代徽州东连浙江,西结江赣,北通两京,南系闽粤,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在这条商业交通线上,徽州联系着余姚、海盐、弋阳、苏州等著名的戏曲剧种发源地,约在明正德年间产生的弋阳腔,至嘉靖就被徽州艺人吸收、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徽池雅调。万历中期,吴中徽州班演出的昆剧,竟然超越正宗昆剧班之上,冠绝一时。明代徽州不单是时新戏曲的继承者,而且是新兴戏曲艺术的热情支持者和传播者。汪道昆《太函集》载:当时徽州六邑,及临近各县,每借祭祀仪礼,婚丧喜庆之际,聚众演戏已成习俗。其中,目连戏、傩戏、傀儡戏、跳钟馗等都是常演的剧舞。徽剧:为一古老、悠久、艺术遗产十分丰富的剧种。起始阶段流行于徽州及安庆、池州、太平一带。对许多剧种产生过巨大影响。它的剧目很丰富,共约有传统剧目1404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应有尽有。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