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故宫钦安殿宝顶上藏传佛教经卷安放的目的与意义
西历2004年九月,故宫北部最重要的宫殿钦安殿在大修时发现了安放于钦安殿宝顶内的3000多部藏文经卷。
众所周知,始建于明代的钦安殿,是故宫内部最重要的道教宫殿,作为故宫内部的宗教性建筑,在明代永乐皇帝在位期间落成,这座宫殿的崇高地位与永乐皇帝以真武大帝化身自诩、进行君权神授的政治宣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嘉靖年间,信奉道教的嘉靖帝不但曾在钦安殿进行过“嗣醮”,并且对钦安殿进行了修整,使得这座雄伟的殿堂一度蒙上了神秘而神圣的色彩。
但是,虽然在明清时期,以全真为代表的道教教派以及一部分佛教、儒家士人大力鼓吹三教合一的思想,但是在供奉真武的宫殿宝顶上安放密宗经书,这个行为,并不能单纯地看成是三教合一思想的产物。
以故宫为例子,在这次故宫大修过程中,昭德门上发现了一只宝匣,内中安放的物品为五色宝石、五味中药(将中药作为风水镇物是我国堪舆术中的独特内容)、五色丝线、五金元宝以及五枚“天下太平”金钱,很明显这个宝匣是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术及五行思想为指导思想所布置的,并没有安放多余的具有宗教色彩(特别是佛教色彩)的物品――比如仁王护国经之类。
那么,宝顶内部这些据考证为清代时安放的藏传佛教经籍,安放的目的何在?
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佛教密宗以及显密合流的藏传佛教在政治史上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
按元史记载,宋亡以后,西域人出身的僧官杨琏真迦发掘南宋皇室陵墓,不但将南宋帝王、后妃的陪葬品盗掘一空,更将宋皇室遗骨混杂畜生骨骼埋入地下,建镇南塔进行,这种令人厌憎的出于政治目的的巫术活动,无疑是密宗僧侣最擅长的把戏,远的例子不谈,本朝太祖二年,僧人为了抵制国朝大军入藏,竟然召集了一些密法僧行法诅咒军士及太祖皇帝、哀皇帝、太宗皇帝,然而这种下乘的伎俩显然总是靠不住的,但是却能给愚民以极大的精神安慰。
反观清代入关以来的政策,虽然从多尔衮时代起,“为明王朝复仇”就是清室极符合春秋大义的政治口号,然而无论易服剃发令还是文字狱、无论将衍圣公与嗣汉天师的爵位贬低,都符合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对先进文明那近乎本能的与仇视,虽然清室从政治大局出发,借鉴了元朝灭亡的教训,改仇汉为奴汉,改仇儒为奴儒,但是在潜在的民族心态上,仍然恐惧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民族那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影响力。
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认为,既然满族征服了汉民族,那么满族的服饰应该成为汉族乃至周边各国的表率。雍正乾隆父子一面命令画师大量创作汉衣冠的行乐图,一面又坚决地坚持满族服饰的统治地位,就是这种奇怪思维的具体表现。
同时,在天妃林默这个出身民间亦佛亦道的普通海神和关圣帝君这位忝为三教护法的民间神圣身价大长的时候,真武大帝的地位却一路低迷。
作为明王朝兼北京紫禁城的保护神,也许清室的诸位皇帝每次去钦安殿时都颇为不安的吧。
密宗在汉地经唐宋时代已经灭绝,但是作为以萨满教为传统信仰的游牧民族,接受起密宗特别是游牧民族化的藏传佛教的密宗,却十分容易。,特别是承德八大庙、北京雍和宫就是明显的例子,而我们翻开密宗的经书,不难发现所谓“调伏外道诸天鬼神”,简直是密宗僧人最热中的事情。所以,在钦安殿的宝顶内安放这么多精美的藏文经卷,与其说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不如说是为了那位明王朝的守护神真武大帝吧。
遗憾的是,那个总喜欢祈求密宗大神通的十四世大活佛已经流亡半个世纪了,摩诃毗卢遮那如来的无边神通并没有保护他在雪域佛国多住一些日子,而那个曾经入主中原的民族……哼哼,笔者倒是很期待他们能够重新展现后金时代驰骋草原的英雄气概,以为今天的草原旅游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后记
故宫修复已经过去一段日子
那个隐藏着无数阴谋与遗憾的王城,也许会单纯的成为一个陈列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