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浅析蒙古包与哈萨包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9
转发:0
评论:0
浅析蒙古包与哈萨包,我那篇《你知道“敖包”为何物吗?》在博客上公布后,有两位读者朋友在评论中说:“在

我那篇《你知道“敖包”为何物吗?》在博客上公布后,有两位读者朋友在评论中说:“在读你文章之前,我一直以为‘敖包’就是牧民住的蒙古包。”前些日子又不记得从哪里看到一篇记叙在新疆旅游到哈萨克族牧民家里作客的文章,说到“住在哈萨克族牧民蒙古包里与哈萨克族兄弟一起饮酒、喝奶茶”的体验。从中发现,许多人对蒙古包并不了解。这位作者提到的蒙古包其实不是蒙古包,而是哈萨克包。

我国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藏、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这些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牛羊为生的民族,游牧到哪里,就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住房为“穹庐”、“毡帐”等,俗称“毡房”、“帐房”等。蒙古包就是最为知名的草原牧民的住房,而形似于蒙古包的哈萨克族人住的轻便而简易散毡房(又称哈萨包),往往也因为蒙古包的影响广、知名度大,而被人认为是蒙古包以致张冠李戴。   

笔者曾经到过新疆和内蒙,并分别进到过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家里参观,因此对蒙古包和哈萨克包有一定的了解和区分。

蒙古包和哈萨克包都是独具特色的活动毡房。蒙古族住的蒙古包与哈萨克毡包外形略有不同,其骨架为木头,外层包裹羊毛牦,再以马鬃绳紧紧搭建而成,一般都是独门、独户、独室,包顶成圆形并开有天窗,以利采光、通风,其门、窗、顶均可拆卸分解。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形的墙壁和伞形屋顶,覆盖毛毡,用绳索勒住,帐顶中央有采光、通风的天窗,外壁多用白色羊毛毡覆盖,在广袤的绿色草原上格外醒目, 因此,有“毡包就像白莲花”的比喻。蒙古包内的支架称为“哈那”,按其大小分,一般有十个哈那、八个哈那、六个哈那、四个哈那数种。按其样式分,又有转移式、固定式、人字帐房等。

转移式蒙古包,蒙语称为“乌尔郭格乐”。转移式蒙古包是纯游牧民的毡屋。主要是用毛毡来做屋盖和屋墙。其构造、形状、大小及屋内的格局与固定式房屋相同。其与固定式房屋的主要区别是,其支架不必永久性地固定,院内不必用木栅围绕,包内的装潢也较为粗糙,地上没有地毯,一般只用牛羊的生皮或毛毡子铺地。因此,转移式蒙古包的建造和拆除都较为简单,两三个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

固定式蒙古包同样是用毛毡来做屋盖和屋墙。有的是在覆好的草上再覆以毡子,有的则仅用毛毡包裹,然后用毛绳加以系紧,以示固定。与转移式蒙古包不同,固定式蒙古包必须把墙基埋入地内,毡屋周围的土地必须砸实,然后把屋墙墙脚用石块或木材加以圆形的固定,院内要用木栅围绕,包内的装潢也较为讲究,地上铺地毯,毡墙上有图案,包内装床板。     

“哈萨包”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虽然也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但与“蒙古包”还是有所差别,其顶部呈弧形,顶端为圆锥形尖顶,四壁支杆为穹窿状。支杆与外面所蒙的毡之间,嵌有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哈萨包”内的陈设与布置,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部分。前半部放物品、用具,后半部住人和待客。右上方是长辈的床位,左上方是晚辈的床位,右下方放置炊具和食品,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猎具和小牲畜。正上方放置马鞍衣箱等。包内地上铺有地毯或毡。正中对天窗处有火炉。在住宿处,有为老人特设的木床,其他人不得在上面坐卧。有时床上遮挂布慢,客人切忌牵动,否则就是失礼。

在春、夏、秋三季,哈萨克族牧民一般都在哈萨包内居住,称为住“宇”;冬季则住土房和木屋,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土房或是木屋。哈萨包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成圆栅和顶,构成立架,然后在木栅外围上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再包上毛毡。顶部有天窗,覆以活动的毡子,用以通风。有的房顶毡上饰有红色或其他色彩图案,哈萨包一般向东开门。

区别蒙古包和哈萨包的最简易办法,就是看毡房顶端是圆形顶还是类似尖锥形顶,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类似尖锥形顶就是哈萨包。当然,以入住人的身份区分也是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里面居住的是蒙古族人,当然就是蒙古包;如果里头居住的是哈萨克族的人,那就必定是哈萨包了。

2004

从网上搜索下载到的蒙古包照片。图中的蒙古包有用木栅围绕的院子。这是一座固定式蒙古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蒙古包
制造图解第一步:搭建墙的骨架和加上门框第二步:搭建屋顶的骨架第三步:在屋顶的骨架上加上中央的通风口第四步:加上屋顶内侧的防水层第五步:在屋顶和墙壁的骨架上盖上内层的羊毛毯第六步:最后在最外层盖上布料外形结构呈圆形,有大也有小,但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外面蒙上毡子,再用鬃毛绳子勒紧即可。蒙古包规格的大小,是由每顶包所用编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长2米多)的数量来决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编壁的。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先选好地形,铺好地盘,然后竖立包门、支架编壁、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编壁毡、蒙包顶衬毡、覆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挂天窗帘、围编壁底部围毡,最后用毛绳勒紧系牢即可。内部结构用于观光的砖构蒙古包模型住房蒙古包的内部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烹调...
· 蒙古包与八座白色宫殿
作为巴彦昌霍克柴达木左右翅膀的哈剌胡稍斡赖和阿拉腾甘德尔斡赖,分别以各自的特色,呈现出绿白两个不同的颜色。绿色遍布原野,景色美好;白色出自蒙古包群,名声显赫。这两个斡赖有着各自的特色,一个上面没有蒙古包,一个上面有蒙古包。我从母体里降生在蒙古包,又在蒙古包里长大成人。因此,蒙古包总是给予我温暖的感觉。世界上被誉为八座白色宫殿的成陵那里坐落着很多蒙古色,包括现代大蒙古包和旧式蒙古包。游客们每到成陵,就下榻在新旧蒙古包里,喝茶、聊天,提起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老话,这也是活在人世间的一种乐事。真的,我由家人累赘成长为干事业的人,开始在四个哈那①的窄小毡包里匍匐长大;后来在八个哈那的宽敞明亮的毡包里玩羊拐②,成长起来。然后,从父母的述说中多次听到八座白色宫殿是举世无双的蒙古包。可是,从来没见过那么好的蒙古包。听长辈们讲,那么好的领圈天窗的蒙古包和我们住的栅栏天窗的蒙古包很相似。蒙古包的门、图拉嘎、北...
· 蒙古包里面有什么蒙古包建筑有何特点
草原人就从来不用狼皮做褥子。蒙古人敬狼啊,不敬狼的蒙古人就不是真蒙古。草原蒙古人就是被冻死也不睡狼皮。但是蒙古人睡觉时用蒙古包的,蒙古包在大家印象中是草原的标志,你知道蒙古包有哪些特点吗?1、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符合游牧经济生活。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2、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3、蒙古包通体呈现白色4、蒙古包独特的造型,具有计时功能。这是蒙古包与其...
· 哈萨克族的毡房和蒙古包的区别在哪里
蒙古包呈圆形,一般高为3.3米至5米,其架设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再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那(即蒙古包的木制骨架,由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成)架好,再加上顶端的乌尼(即蒙古包顶端的伞形骨架,为3.2米长的柳条棍),接着将哈那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在顶上和四周覆盖一至两层厚厚的毛毡,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好,顶端开一“套瑙”,意思是天窗,可以起到排烟、通气、照明、采光的作用,蒙古包就此大功告成了。而毡房,在哈萨克语里称为“宇”,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般而言,哈萨克毡房分为大和小两种,简易的小毡房又称为“阔斯”,它容易搭建,整体就是一个圆锥形,只不过在房墙数量上,有四块、六块、八块甚至更多一些的区分。大毡房就复杂得多。它一般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和门组成。大毡房的上部是圆弧形,为圆柱形,顶部有天窗,覆盖上活动的毡子,用于通风。大毡房最为复杂的部分是...
· 内志与哈萨酋长国
参见沙特阿拉伯历史内志第一王国内志第二王国沙特阿拉伯统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