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著名民居――安徽宏村古民居

2017-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0
转发:0
评论:0
中国著名民居――安徽宏村古民居,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作为皖南古村落代表的西递、宏村早在进入世界遗产之前就已经闻名遐迩。实际上,这里离南京、合肥400公里,距杭州不足300公里,在游人如织的黄山脚下,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黟县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村、宏村有古民居361幢。有950年历史的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整个村落呈船形,现有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祠堂三幢、牌楼一座、古民居224幢。这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

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为“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月塘”称为“牛胃”,一条四百余米长的水川,九曲十八弯,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虞山溪上,贺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形成了“山为牛头,树为牛角,屋为牛身,桥为牛脚”的牛形村落。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其中最突出的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月沼、南湖、水圳等水利工程设施。

宏村古建筑中的承志堂,是皖南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作。这里仿佛就是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目光所触,尽是木雕镂空门窗,前厅横梁上的“宴官图”,中门上方护楼板上的立柱雕着“渔樵耕读”,南北财神,斗拱上是 “三国演义”,边门上方的“商”字图案,全都层次丰富,人物繁复而生动,百余年后依然金碧辉煌。据说,当年经商发家的主人造房时,仅用于木雕表层的饰金,即费去黄金百余两。

西递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八公里。这里的古民居建筑成一船形。西递村是皖南民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尚有一百二十二幢。园林化情调是黟县西递古民居的又一艺术特色。小庭院内地面或铺设青石板,或用不同颜色的鹅卵石铺成图案。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西递村是一处以胡姓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村落,这里的胡姓原为唐朝李氏皇帝的后裔,为躲避追杀到此避难,并世代繁衍生息于此。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民居的主人,都是当年的徽商。所以,直到今天,客厅条案上,还摆着 “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在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

近年来,黟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在制定西递、宏村古民居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古民居为显著特色的人文旅游,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旅游保护古民居建筑的成功之路。十多年来,西递、宏村旅游发展和民居保护良性互动,相得益彰,两地累计接待中外游客一百三十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二千二百四十九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扶氏古民居—桂东古民居
扶氏古民居是桂东县历史最悠久的民居。位于风景明媚的寨前乡新桥村(原称扶村),离县城15公里。据《扶氏族谱》记载:秦破楚,抚定中原。蜀川杨氏,匡扶汉室,皇帝赐姓扶,名嘉。扶嘉为扶姓鼻祖,官至廷尉大夫。北宋宣和元年(1119),扶氏林芝、丰芝入桂东创业。南宋咸淳五年(1269)扶氏定居龙塘里(今新桥村),始建宗祠。清朝乾隆四年(1739)扩建,历经3年竣工。1915和1935年,祠堂进行过整修。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此稍事休整。20世纪60年代,破旧立新,祠堂内古迹被作封建迷信损毁。办过学校做过粮仓。2002年按原貌重新修复。新桥村六成村民姓扶。2002年7月中央电视台与深圳电视台在民居拍摄电视剧《朝霞满青山》,2005年元月中央电视台拍摄过《小城印象》。扶氏古民居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一进三厅。占地面积1056平方米,建筑面积856平方米。正面三扇大门,正门彩绘门神画像。门口一对直径85厘米的...
· 郴州小溪村田氏百年古民居
郴州小溪村田氏百年古民居小溪古民居沿山而建,错落有致,背靠青山,前面是一片旺盛的油菜花田。北湖区石盖塘镇的小溪村盛产“香葱”,远近闻名,然而这里最具清代风格的古民居却鲜为人知。阴雨绵绵后的初次放晴,记者在村民田建国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小溪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大概十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了古民居村落。一眼望去,古民居沿山而建,错落有致,背靠青山,前面是一片旺盛的油菜花田。一条石阶小路弯弯曲曲向上延伸,长满青苔的大青石暗示这里厚重的历史。古老的祠堂沿着石阶路向上走去,两旁的房屋已是残垣断壁,处处散发着古老的气息。村民田建国告诉记者,这里的古民居至今还剩有36座,其中一部分房屋已是破旧不堪了,距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今年76岁的田久尊老爹爹是田氏后人,他带着我们来到一座据说是村里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民居――“春公宗祠”。据介绍,小溪村田家姓家谱中记载,元朝太和知县田某自江西迁至临武蓝山落户,清朝乾隆年间,...
· 广东:黎村明清古民居的变迁
时光总是淘汰被人遗忘的东西,比如老房子。每个人都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老房子是只容器,里面盛载人们对生活的歌吟。房子,一旦拥有了历史的沉淀,拥有了岁月的雕琢,它就成了老房子,便有了说不完的故事。比如今天的主角:谢岗镇黎村。距今近千年前,公元1115-1234年,村民以黎水迁入,黎村故得其名。村聚落呈圆形分布,建筑多为泥砖瓦木平房结构,村核心至今留存着一大片古色古香的民居。黎村古民居位于谢岗镇黎村旧围,分布在淡轩罗公祠的左、右后方,建于明朝末年,现存较完好的有100多间。走进古民居的巷道,一间间的房子排列整齐,花岗岩石条铺砌的巷道,民居以红砂岩石作墙基,水磨青砖的外墙足以让人产生穿越到明朝的幻觉。民房里建筑风格整齐划一,家家门前都有二级石阶,花岗岩石门框,进门是天井,然后是第2重门,饮食起居地。据村民介绍,民居群原建有南门楼、北门楼,现只剩下南门楼。南门楼以绿色花岗岩为框,正中有“山川锺秀”浮雕...
· 江姓古民居
江姓古民居位于福州闽侯白沙镇新坡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历时59年才竣工。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据说这是宋末民族英雄、宰相江万里的后裔江永奋、江永襄兄弟所建。江氏古民居的特点是,出檐深远,由南往北一座比一座高。尤其是最后一座厅堂宽达9米、深逾20多米、高10多米,厅前3根扛梁长达10米、直径80厘米。这么大的厅堂在福建相当少见。宅院木雕艺术精妙,不饰彩绘,格调高雅,堪称古代木雕刻艺术馆。近年来,由于频频遭窃及自然损毁等原因,古宅日渐破败,亟待修缮保护。
· 连城文坊村项氏古民居群
布局严谨对称的九厅十八井古民居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至今拥有古祠堂古民居81幢,其中具有保护修缮价值的有51幢,当初恢宏的古民居群落,如今在现代化的挤压下,斑驳陆离,像一首古老歌谣,在低声吟唱。文坊项姓始祖念一郎,号一斋。南宋末年为泰兴县尹,元兵侵宋,一斋随文天祥起兵勤王,1277年春,项一斋随抗元大军去漳州,从此下落不明。途经连城河源里温坊时,将遗幼子四六郎托孤温坊,由温姓善意抚育成长,成为今文坊项姓一世祖。现温姓已外迁,全村项姓共有3000多人,全为一脉裔孙。明末清初,项氏族人经商成功,开始在文坊溪两岸兴建祠堂、民居,到清朝中期,文坊村已屋宇连片,蔚为大观。村里现存最老的德辉公祠建于明代中叶,是五世祖德辉公祠堂。现存古民居中,著名的有项南故居杰山公祠、辑瑞公祠、盈吾公祠、裕庵公祠,志仁公祠、会仁公祠为九厅十八井,而面积最大的古祠堂为项氏家庙,总面积达130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